第一次加油
我的第一辆和第四辆车
两天,跑了两百二十公里。第1辆车两年才600多公里。
从小喜欢越野车,年轻时周围的人都玩90年代嘉陵的大白菜,当年有梦想有一辆,但那时觉得很贵,其实也才几千块钱,但那时工资一个月才500块钱。
后来又读书,工作,一直羡慕别人能骑摩托,后来知道本地也可以考驾照骑摩托车后,就买了第一辆车了,国内能上牌的,当时几乎只有豪爵nk150,也看了一些评论,都对这个车非常认可,就买了那辆。
买了以后从店里骑到家里的路上,就觉得有点不足,就是座椅是一个窝,把自己固定在一个点,往后坐的话,是一个坡度。坐姿时间长了不舒服。再加上那个车的扭力太小,
一档轻轻一加油就要升二档,然后马上又要升三档,才能正常的骑,骑起来要频繁的加减档,不太喜欢这种感受。再加上后来有一次在街上被当时自己并看不起的小踏板在几个红绿灯反复的甩开。那是一辆不入流品牌标志的小踏板,以为自己超这种车轻轻松松,结果被人家拉的轻轻松松,从此对踏板产生了兴趣,一直玩了两年踏板。分别是UHR150和阿普利亚sl gt200。
UHR150也是之前各种评论都评价很高,但买了以后,满足几天之后,发现了两个问题,第1个是觉得座位有点高,落脚不够轻松。自己身高172,但后边骑了更多的车之后,发现这种落脚已经是非常低,非常轻松了,自己的骑行水平和对车的感觉也是随着经验和技术的增长慢慢提高的,不过那是后话了。也试过换低座位,但也不理想。
第2个是减震太硬,自己仍然想去跑一些非铺装和草地,uhr的减震太颠了,后来就想着换别的踏板。看中了大轮子的雅马哈nvx155,后来考虑到他的性价比有点低,溢价有点高,犹豫之后选的外观非常adv和硬核的阿普利亚sr gt r200。还是更喜欢nvx155的,换车之后一两个月就到泰国旅游,租到了nvx155,骑了两天,很轻巧灵活,动力也足够用,非常喜欢。这也是后话。
srgt200标称的最低离地间隙是175毫米,结果买了以后发现后轮前面那一坨比较低,可能只有一百三四左右,所以实际有效的离地间隙大概只有一百三四,所谓最低离地间隙完全是虚假宣传,那是最高离地间隙。也就断了用这个踏板去跑非铺装的念头,想着公路上能好好跑也行。
在公路上这车确实不让人失望,175的实际排量,体感和加速像是250的踏板,在公路上80%的汽车和摩托车都能被秒掉。但主要问题是座位太高太硬,这些试驾的时候觉得不是问题,或者没有发现,但买下之后时间长了才能感觉到。
后来和一个好基友一起试骑本田幼兽110的时候,我教他用110重力甩尾,他是玩汽车的,学会之后,我都想买一个二手的110用来去跑非铺装了,又轻,离地间隙又高。我基友说我那个豪爵nk150也可以试一试,结果我俩一试发现特别好玩,从此以后又回归了对挡车的喜欢,开始各种试驾,也开始报本地车行的金卡纳和adv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车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些。
本地车行在力推春风的450Mt,自己也试骑过,操控确实挺轻松的,动力也很强,有了点兴趣,但是对于春风这种品牌始终不太想接受。
也骑着450Mt跑过金卡拉的gp8以及出去跑山。跑过一些非铺装上下坡,整体都还可以,自己都学会了,站起来慢速通过,非铺装坎坷路段,觉得对大车和adv的控车能力也提高了,但仍然是割舍不下对本田的发动机品质的喜爱。
后来重点比较的就是本田的nx400,这毫无疑问是本田的主力车款,综合素质不错,也看过各种深深浅浅的评论,真真假假的评论,对他的认识自认为也比较深入了。没选他而选cl300的原因就在于 nx400有两个不足,第一是离地间隙太低,第二是重心稍微高一点,车重本来就重20多公斤,车把更高,体感会更重,操控起来就不如cl300轻松灵活。而且这个车的定位就是摩旅车,是在公路上跑长途用的。定位就是复古加偏旁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非铺装能力的,从玩的性来说,虽然发动机没有nx400强,但是轻巧灵活和玩乐是要胜过nx400的。
Cl300虽然是单缸,但之前自己租过一辆cm300试骑过一下午,体感非常好,对动力发动机运行品质都比较满意,对我来说足够用了。除了在公路上跑还想兼顾一些非铺装的话,在本田甚至放大到日系四大厂里,结合高离地间隙、重量轻以及动力较强这三点的,可能cl300的是最合适的。
于是经过这么多考虑和比较之后,最终下单。骑了两天,非常满意,很喜欢,应该是自己买的这几辆车里最喜欢的一辆的,可能可以陪自己更长时间。
下一辆想换的车,是没有在国内引进的CRF300以及引进了但现在还够不到的本田阿尔卑斯750xl。希望过几年有机会接触他们。
买这辆车之前,一直想买一辆车把离身体近一点,可以坐得端正一点的车,主要考虑了nx400和川崎的klx230。230看了三辆二手车,都想下手了,是第3辆车的时候,慢慢觉得有点不足之处,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