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动挡情结老司机的入坑感受

更新于2024-10-13

我买摩托车的理由和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一样。二十年前买了第一辆车:夏利N3,丰田V8发动机(现在可能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是一辆很小的车,深蓝色的挺有个性,那时候我还年轻,开上它感觉像个王子。时过境迁,心态中大部分早已经放在了家庭上,慢慢对车就没那么关心了。但出差的时候,偶尔还会租车;可惜,从五年前,各大租车公司再也租不到手动挡车了。

我因为工作关系,每天要骑电动车往返20公里办事。所以也更换了好几辆电动车了。前一段,突发奇想,想去看看摩托车和电动车价格到底差多少。今年3月份,第一次走进摩托车行,还有点懵。开始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万以下的。那时才了解到最便宜的平踏和电动车价格差不多。后来开始看摩托范,发现跨骑摩托车仍然是手动档的;于是开始关心150排量的代步车;又从b站上看到老四推荐的DL150、极客飒和酷道155。

最开始打算买二手的DR150,但最后一刻,还是选择了酷道155。主要是因为这种舒适的骑行三角和复古巡航的风格比较符合自己玩乐的用途。现在骑了半年了,说说自己的感觉。因为我入坑的动机和别人不太一样,说白了,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重温手(脚)动档的操控感,所以从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摩托车我毕竟是新手, 不一定对哈。

首先,我原来开车的时候,比较佛系,所以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事故(两次被轻微追尾,一次路口对方全责,三次都是轻微刮擦没有修车)。大家知道,对于汽车来说,只要你慢一点,几乎可以避免一切事故。但这半年来,我觉得这种经验不一定适用于骑摩托车。有时候,为了避免事故,你必须骑快一点。因为摩托车被追尾和汽车被追尾的后果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在红绿灯起步后。以前在路口看到骑手们起步还以为是炫技,现在感觉其实也是安全需要。总看到有老骑手说骑摩托车太危险。现在感觉确实有道理。因为根本没有万全之策。你必须时刻随机应变,揣摩别人的意图,做防御性驾驶。

其次,佛系的汽车驾驶员一般很少轰油门。但骑摩托车不一样。摩托车的高转速是常态。因为城市复杂路况下,既要保持抵挡的灵活性,又要保持机动性,有时候就必须低档提速。

第三,摩托车最爽是在去郊区喝咖啡和绘画的路上,还有是在大堵车的时候。所以摩托车确实是可以满足一个中年男人需求的。但毕竟要养家糊口,一次骨折的代价想想也不小。所以我想我会尽量小心,尽量骑下去。

第四,综合谈谈摩托车电动车的纠结,以及档车和踏板的纠结。档车性价比高,有操控乐趣;踏板实用、舒适;但城市中最实用的还是电动车。目前租摩托车的店铺越来越多。我在成都昆明青岛大理这样的城市,会选择租踏板玩乐。首先是因为路况不熟悉,其次是想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沿途的风景;但在自己家周边日常还是打算骑档车。因为酷道155低扭宽泛坐姿轻松,也比较适合城市代步和中短途旅游。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目前租摩托车旅游,除了成本小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计划自由。不管你打算去什么热门网红景点,至少离开的时候,不用个把钟头花在排车队上。总之,摩托车这种生活方式,就好比电影院。历史上一度被人怀疑会被新兴方式取代,但感觉现在它不论对于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群体,都表现了新的特点和不可替代性。请注意小众的需求虽然规模不大,但往往是刚需。近期也不打算换踏板,因为我有一辆电动车,而从使用场合来看,对于非物流职业,踏板还是不如跨骑加电动车方案合适:首先,我这个城市各条路线上红绿灯较多,就算换踏板速度也不会比电动车快,原因你懂的;第二,我这里每年冬夏肯定有雨雪天气(随着气候变化以后恐怕会更多),这种天我不敢骑摩托,就算敢也骑不快,也不如电动车方便;第三,这里很多单位骑电动车可以随便进,但骑摩托车就需要登记,或者要从固定的大门出入。所以摩托车客观上只能作为玩乐工具,每年在有限的时间段使用;而从近郊玩乐的角度看,我还是更中意于档车的驾驶乐趣和耐操性。除此之外,我觉得电摩的发展很值得关注。这方面我不展开了。

第五,改装。买的时候,上一位车主只加装了边包和手机架。我觉得我后续可能会加装的包括 油箱包、平衡杆行车记录仪、前护杠、护手、大视野后视镜和尾箱。

关于车形:我的职业是民宿老板,喜欢IT和绘画,看重创意,不会刻意回避小众风格,更能接受设计师大胆的表现。酷道155,有人说它像蚂蚱,有人说像野猪,我觉得都有道理。我想其他能接受这车的骑友也应该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吧。就像当年我喜欢那辆夏利N3的颜色和曲线,和有独特气质的东西在一起,可以给我自信和情绪。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