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托车领域,本田一直就是大佬级别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本田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这些经典踏板为他们后面的产品奠定了基础,当中不少踏板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今天来聊聊具体的本田的踏板。
本田于1980年推出的第一款踏板TACT 50,当时的设计前卫,主打配色经典,50cc的二冲程发动机,动力完全足够,皮质的座垫显得很时尚,还带后货架设计,当时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设计理念真的很厉害,放到现在这个车依旧不过时,本田之后的踏板,完全都是按照TACT50设计!
本田1982年推出的Spacy50,HONDA Spacy50 的历史可以追朔1980年代,HONDA在1982年5月首度发布了代号AF02的Spacy 50轻型摩托车,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强制风冷四气门单缸引擎,有效活用了前一年发布的Supercub C50的Econo Power技术,让AF02的缸径x行程来到39.0x41.4(mm),最大马力5.0ps/9,000rpm,最大扭力0.42kg-m/7,500rpm,在当时当然不是以动力为主打,而是以HONDA一贯的低入手门槛搭配耐用的机械零件让车辆普及化为主。而平实的身分也让Spacy50得以被一般消费者所认同,再加上先天体质不差,进而演变成为改装踏板车的选项之一。
1982年,本田推出颇具超前的前脸三角形未来主义造型踏板Spacy50,新车的前轮可上锁,引入实用性的行李箱以及在高端定制车型中加入数字车速表和康卡斯车轮等功能。
然而,本田Spacy50最值得注意的元素是动力装置。当时二冲程踏板车仍然是当年的主流,包括本田自己的Tact 和Lead踏板都是采用二冲程单缸发动机。但 Spacey配备了四冲程单缸发动机,该发动机利用了自家Super Cub的Econo Power(强制风冷四冲程50cc单缸5.0匹发动机)的技术。
后来,本田更是推出了重新设计包括125cc在内的Spacey系列,尽管它们比2冲程型号更昂贵,但它们具有比 2 冲程更好的加速性能。后面Spacey 125成为了热销车型并且经历了多次升级改款,一直持续销售到 2000 年代中期。而Spacey50 和Spacey 80型号在日本1986年停止销售。
本田1982年推出Lead 125
对比其他踏板车型,本田Lead 125应该是国内车迷最为熟悉的名字,目前两个合资本田也在销售,价格当然也是不菲。实际上,当年本田推出Lead的时候,就是想要针对男性用户群体,所以Lead首款车型在外观方面有了颇具大胆的设计造型。此外,本田、雅马哈和铃木在踏板上也是竞争得相当激烈,每款车都找了名人来代言。当年首次亮相时,Lead有两种型号Lead 50/80cc,但从1982 年10月起,增加了125cc型号。然而,本田由于对4冲程Spacey 125的性能充满信心,并相信“未来的125cc踏板车将是4冲程的天下”,所以2冲程 Lead 125 在短短一年内就停产了。
本田1983年推出运动踏板Beat
本田1983年首次亮相Beat踏板,Beat最显的特点是超帅的车身造型,有点仿赛或者超级跑车的味道,从定位来看,Beat应该是本田首款运动踏板。然而,本田Beat并不是一款只注重外观的车型,而是实现了同级领先的驾驶性能。本田Beat搭载了同级首款水冷二冲程单缸发动机,其输出功率为7.2匹(Tact仅为5匹)。Beat搭载通过废气流量来改变废气流量的V-TACS系统、室式风格的排气以及伸缩式前叉。达摩院也觉得这款“跨界”踏板很帅气,前脸有点仿赛的味道,这在当时候来说,绝对是超前的设计风格。但是或许是造型相当超前还是价格比较高等原因,本田Beat销售不甚理想,从此之后,本田50cc运动踏板车的中流砥柱就是Dio,它们比Beat更便宜,配置也更好。
本田1981年推出三轮Stream
这不是五本的幻鲨Stream 125,这是本田当年在1981年推出首款三轮踏板Stream。相信这辆车很少朋友会知晓,因为想到本田正三轮踏板很多朋友都会想到Gyro系列(不倒翁)。实际上,Stream才是本田推出的首款正三轮车,而Gyro系列只是进一步加大本田正三轮的阵容以及成为热销车而已。本田Stream三轮车的特点是,车体像一般摩托车或踏板车一样左右摆动,摆动轴可提供适当的恢复力,驱动轴采用配备差速器并在使用驻车锁时能够使车辆保持直立位置,实现了与三轮汽车完全不同的自然舒适的操控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在推出Stream后,世界三轮踏板车市场长期以来几乎被本田垄断。但从2006年起比亚乔推出了倒三轮MP3系列,从2014年起雅马哈也推出了倒三轮Tricity系列和Niken。
本田1982年推出Gyro X(不倒翁)
Gyro是本田在1982年发布的第一代新类别车辆(Sleeter)中的第二款,它能够在崎岖地形和雪路上行驶,它的宣传照片更是在雪山中拍摄的。在后面的1989年,本田Gyro进行了第一次升级改款,在宣传材料中用粗体字标注了“50cc三轮车”,上面写着“装载能力出色、可用于多种用途的休闲三轮车” ”“商务自行车”。本田Gyro最重要的要素是考虑到崎岖路面行驶能力,所以它采用防滑差速器和低压宽轮胎以及采用双支撑前悬架。
本田1984年推出Road Fox
本田Road Fox于1984年作为本田三轮车的第五个系列出现。与上述两款三轮的外观不同,本田Road Fox引入了独特的巡航车设计,与现有的Stream完全不同,Gyro是定位三轮踏板。值得注意的是,本田Road Fox车架是该系列中首次采用焊管结构,前叉为伸缩式踏板为杆式,后部顶部安装了室式排气。虽然Road Fox的外观颇具特点,但是由于本田当时的三轮阵容已经在发展壮大,所以关注Road Fox的人并不多!
本田踏板一路走路,外观 配色一直在世界前沿,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那个时候的车,一样不过时,那个时候再看那个时候的车,还是那样的经典,随着社会的发展,排放的要求,或许那样的经典车型不在量产,但是怀念曾经的美好,依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