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RR660S售后危机:高速抛锚与“踢皮球式”服务背后的信任崩塌

更新于2025-02-08

无极摩托车凭借四缸仿赛车型RR660S的“百匹马力”和“3.5秒破百”参数,一度成为国产中排量市场的焦点。然而,其光鲜的性能数据背后,却因发动机故障频发、售后推诿

等问题,引发车主群体激烈声讨。尤其近期多名用户反映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发故障,却遭遇经销商与厂家互相推责的困境,暴露出无极售后体系的深层矛盾。 

一、致命故障与售后“踢皮球”:车主的绝望体验

1. 高速抛锚,安全隐患触目惊心

   多名RR660S车主称,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发熄火、动力丢失等致命故障。例如,有车主的新车仅行驶270公里便出现机油灯和发动机故障灯同时报警,经销商仅建议“跑两天观察”,未提供实质性检修方案。更严重的是,部分车辆因**小飞轮断裂、电门锁故障**等问题直接抛锚,车主被迫在高速应急车道等待救援,但官方客服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

2. 售后推诿成常态,责任划分模糊

   车主在故障后常遭遇厂家与经销商互相推诿。例如,T-BOX(车联网模块)故障投诉中,厂家虽承诺跟进却迟迟未落实维修,经销商则以“非核心部件”为由拒绝保修。更有车主发现发动机存在设计缺陷,但厂家以“自行改装”为由拒绝质保,导致矛盾激化。一名车主直言:“无极售后像在打太极,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二、售后体系漏洞:配件短缺与经销商管理的双重失控

1. 配件供应链“卡脖子”,维修周期漫长 

   无极的自主配件生产能力曾被官方宣传为优势,但实际维修中,核心部件(如曲轴、离合器)供应严重不足。有650DS车主反映更换减震需等待半年,而RR660S的发动机维修周期更是超过一个月。此外,部分特殊配件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例如油泵总成需自费380元更换,进一步加剧用户负担。

2. 经销商服务能力参差,管理松散

   无极售后网络依赖第三方经销商,但部分门店因利润低、培训不足,服务态度消极。广州某车主称,售后网点无人接待,需“递烟送礼”才能优先处理故障。更有用户反映,电门锁故障本应免费更换,却仅收到侧出线路要求自行安装,体验极差。这种“厂家政策不落地、经销商执行打折扣”的现状,导致用户对品牌信任度持续下滑。

三、品控争议与品牌信任危机

1. 设计缺陷与品控硬伤

   RR660S被曝存在小飞轮易断裂、油泵通病、ECU程序缺陷等设计问题。车主指出,原厂未配备双闪灯、风挡过小等基础配置,被迫自行改装后反被厂家视为“放弃质保”的依据。此外,发动机漏油、大灯进水等品控问题频发,消耗用户耐心。有车主嘲讽道:“买无极不如买二手进口车,至少维修透明。”

2. 口碑崩塌与用户自救

   社交平台上,“垃圾无极慎入”“售后基本没有”等标签频现。车主自发组建“互助群”,分享第三方维修渠道,甚至拆解发动机研究故障原因,形成对官方服务的讽刺。一名用户称:“无极的社群文化不是骑行交流,而是故障维修经验分享会。”

 四、行业反思:国产摩托的“售后陷阱”与突围建议

1. 销量增长与服务脱节的恶性循环

   2024年无极中大排车型销量同比激增89.5%,但售后网点数量和技术人员储备严重滞后。高端车型用户对服务时效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矛盾尤为突出。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国产摩企沉迷‘参数内卷’,却忽视了售后才是品牌的第二生产线。”

2. 改进方向:从“救火”到“防火”

   强化经销商考核:建立服务评分机制,淘汰低质网点,引入直营或授权联合维修中心;  

   优化供应链响应:针对高频故障部件建立区域仓储,缩短调配周期;  

   透明化质保政策:明确免责条款,避免“扯皮式售后”,开通官方紧急救援通道。

结语:售后是品牌的“生死线”

无极RR660S的案例,折射出国产摩企重营销轻服务的通病。若无法将用户体验置于战略核心,即便产品参数再亮眼,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正如一位车主所言:“我们可以接受技术不完美,但无法容忍服务不作为。”唯有构建“售前-售中-售后”全链条服务体系,国产摩托才能真正实现从“价格屠夫”到“品质标杆”的蜕变。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