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上海的一场发布会让国内摩托车圈炸开了锅。 本田一口气推出四款中大排量车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售价42,380元的ADV350跨界踏板。 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爆发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这价格,比许多人预估的“地板价”还低了近5000元! 有网友调侃:“本田这一刀下去,自家佛沙350都得打哆嗦。 ”这场发布会不仅展现了本田对中国市场的野心,更像一颗深水炸弹,直接搅动了沉寂已久的行业格局。
作为本田X-ADV系列的“亲民版”,ADV350从去年工信部申报图流出时就吊足了胃口。 这款车完美继承了老大哥的硬核基因:棱角分明的车身线条、155mm高离地间隙、全地形龟背轮胎,甚至手动四段可调风挡和护手设计,活脱脱一辆“能钻胡同也能跑烂路”的都市探险家。 动力方面搭载与佛沙350同源的330cc单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21.6kW,配合48L座桶空间和Type-C充电口,日常通勤和周末轻度越野都能轻松拿捏。
但真正让车友沸腾的是价格策略。 相比进口X-ADV近16万元的售价,国产化的ADV350直接将门槛砍到四万出头,甚至比佛沙350(约5.3万元)还便宜近万元。 发布会现场,成都经销商连夜加班收单的传闻不胫而走,有车友算账:“这价格买辆既能买菜又能跑山的本田大玩具,还要啥自行车? ”
如果说ADV350是价格屠夫,那么NSS750、CM1100和NT1100的升级则展现了本田的“精准刀法”。 旗舰踏板NSS750换上全新LED灯组和480mm电动风挡,定速巡航功能的加入让长途骑行不再煎熬,126,800元的定价反而比老款下调了1.2万元。 CM1100作为公升级巡航车,优化了车把高度和脚踏位置,座垫增厚后舒适度堪比移动沙发,122,800元的价格让新手也能轻松触碰公升级门槛。 而NT1100凭借新增的六轴IMU传感器和弯道ABS,在153,800元的价位上实现了安全性与豪华感的双重跃升。
这些升级看似“小修小补”,实则暗藏玄机:NSS750补齐了老款缺乏定速巡航的短板,CM1100用DTC变速箱优化了低速顿挫,NT1100则通过电控系统提升公路性能。 本田深谙中国消费者的痒点——既要国际大牌的光环,又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性价比。
这场发布会的影响早已超出产品本身。 ADV350的定价直接对标国产350-500cc区间竞品,例如光阳S350(约4.8万元)和升仕350D(约3.8万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本田用品牌溢价+国产化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正在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而三款大排量车型的升级策略,则剑指宝马、杜卡迪等高端市场的蛋糕。
消费者的反应最为真实。 社交媒体上,“本田杀疯了”的话题阅读量破亿,某摩托车论坛的投票显示,68%的潜在购车者因ADV350调整了购车计划。 一位预订用户留言:“以前觉得本田高高在上,现在居然比国产车还香,这波必须冲! ”但也有声音担忧:“价格战一旦开打,中小品牌恐怕要倒下一片。 ”
回看本田近年的动作,这场风暴早有伏笔。 2023年成立销售合资公司、2024年整合五羊/新大洲本田中排量渠道,最终在2025年初完成国产化布局。 ADV350选择太仓全球工厂生产,这座投资数十亿元、拥有200多项专利的基地,让本田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品控。 而将中排量车型纳入统一销售体系,更透露出本田对中国市场“本土化定制”的决心——从“全球车中国卖”转向“为中国造全球车”。
行业观察者指出,本田的激进策略与其电动化转型密切相关。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传统燃油摩托车市场亟需新的增长点。 中大排量玩乐车型的爆发恰逢其时,既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又能通过高利润车型平衡电动化投入。 这场发布会,或许正是本田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次华丽反攻。
当ADV350以“4万级”价格横空出世,当NSS750用科技配置重新定义豪华踏板,本田已不再是那个稳坐神坛的保守派。 它像一位突然亮出底牌的牌手,用价格、配置和品牌的三重组合拳,搅动着市场的每一根神经。 对于消费者,这是用更少预算触摸梦想的机遇;对于行业,则是新一轮洗牌的开始。
正如发布会主题“梦想奔赴新旅程”所昭示的,本田正在用行动证明:燃油车的世界里,依然有星辰大海。 而这场始于价格的风暴,终将重塑每个人对“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