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贝纳利黄龙 600,还能成为你的「白月光」吗

更新于2025-03-13

2012 年,当黄龙 600 以 3.98 万的价格撕开国产大排的口子时,四缸声浪曾让多少少年在深夜的车库里偷偷拧油门?13 年后的今天,这颗 600cc 直列四缸机依然能在 11000 转爆发出 81 匹马力,尽管账面数据不如新晋的追 600,但高转时的哨音依旧是国产四缸独一份的浪漫。去年带着车友跑山,一台 准新黄龙从我们身旁掠过,排气回火声惊飞了路边的山雀 —— 这种原始的暴躁,恰恰是电子油门时代稀缺的荷尔蒙。

车主老周的 2020 款黄龙跑了 8 万公里,发动机拆开仍是镜面缸体。渗油?头几年确实有,现在新款的油箱螺丝加固了,高压包也换了供应商。他拍着车座笑,这车就像老伙计,你知道它哪会响,但就是舍不得扔。这种久病成医的默契,或许正是黄龙车主的集体记忆。

廉颇老矣?那些年被吐槽的痛点还在吗?

挪车如搬砖,堵车碎蛋蛋—— 这句老梗至今仍是黄龙的真实写照。233kg 的整备质量配上 800mm 座高,让 170cm 以下的骑士望而却步。去年在赛道体验新款,低速掉头时的笨重感依旧明显,相比追 600 减重 10% 的 195kg,黄龙确实像个肌肉猛男。但奇妙的是,上了山路,208kg 的车架刚性反而带来意外的稳定,去年跑千岛湖弯道,原厂倍耐力天使胎的抓地愣是没让我摔车 —— 这或许就是老车架的笨办法。刹车系统的进步值得点赞。2024 款升级的 Brembo 卡钳虽然阉割了刹车片,但前刹线性度比老款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不过后刹依然存在感薄弱,车友群里流传着龙六刹车靠信仰的段子,倒也不全是玩笑。至于油耗,实测 6L/100km 的油老虎属性,在油价破 8的今天,确实让不少通勤党望而却步。

追 600 的「背刺」,反而让黄龙找到了新活路?

当追 600 以配置卷王的姿态杀来时,黄龙的降价求生反而成了妙棋。2024 年官降 1.5 万至 3.78 万后,低配黄龙的价格甚至低于追 600 中配。这种错位竞争让情怀落地:花同样的钱,你可以选择追 600 的 KYB 避震 + 滑动离合,或者黄龙的百年贝纳利标 + 双出排气 —— 后者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至今仍是国产四缸天花板。更关键的是,黄龙的老恰恰成了优.13 年 249 次迭代,配件体系早已成熟,淘宝上连 2012 款的缸头垫都能买到。去年帮车友修老款断头龙,发现新款车架早已改成一体式后摇臂,跑偏问题绝迹。这种看得见的进化,让黄龙不再是工业垃圾的代名词。

它适合谁?

如果你是刚拿本的新手,想圆四缸梦,黄龙的笨拙反而是最好的老师 —— 重车练控车,高转练油离,摔几次就懂了什么叫敬畏机械。如果你是玩过仿赛的进阶玩家,想收台情怀备用车,准新黄龙绝对比理财产品更有温度。但如果你追求极致的轻量化、智能化,那隔壁的追 600 或凯越 450R 显然更适合

2025 年,如果你还能在二手车市场遇见那台满是划痕的黄龙 600,不妨听听它的声浪。或许,那就是中国机车黄金时代的回响。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