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本田NWG150试驾手记:用每一处细节告诉你,为什么它值得掏腰包

更新于2025-03-26

站在成都金摩市场的停车场,我看着三组有趣的对比:  

左边是刚提车的PCX160车主,正弯腰测量座桶空间,摇头叹气;  

右边豪爵UHR150骑手在烈日下摆弄手机支架,汗水浸透骑行服;  

而中间的NWG150摩旅版,车主用NFC卡片轻触车头,电动尾箱“咔嗒”弹开,塞入全盔后还剩半箱空间。  

这个场景恰好解释了为何NWG150预售首周订单破2000台——它精准刺中了150cc踏板市场的三大顽疾:“高价低配、智能缺失、场景单一”。当我拧下油门冲进蜀都大道的车流时,更确信这台车不是简单的“堆料王”,而是一套重新定义通勤与玩乐边界的系统方案。

 

早高峰突围:动力响应打破刻板印象

 

拧动油门的瞬间,NWG150的起步反应让我下意识看了眼仪表——这真的是一台150cc?在人民南路拥堵的车流中,它轻巧得像是电动踏板,但转速突破4000转后,PCX同源发动机的底气开始涌现。红灯转绿时,我刻意与旁边的PCX160并排起步,前30米加速几乎并驾齐驱,直到60km/h后才被拉开半个车身。

 

对比新大洲本田NS150GX,两者的性格差异立现:NS的低扭像是温和的中年人,起步顺滑但缺乏激情;而NWG150更像是穿西装的运动健将,转速攀升时带着轻微震颤,却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这种调校的妙处在于,既保留了本田系的平顺,又给足年轻人想要的“冲劲”。

 

山路攻弯:安全系统救了我两次

 

在青城后山的湿滑弯道,我犯了个危险错误——入弯速度过快,同时碾过落叶堆。后轮打滑的瞬间,TCS的介入快得几乎无感,车身只是轻微扭动便恢复抓地力。对比上周试驾的豪爵UHR150,后者TCS会明显切断动力,导致出弯加速迟滞。NWG150的电子系统更像老司机在暗中扶正车身,既保安全又不破坏节奏。

 

更惊喜的是刹车表现:同样是双通道ABS,NWG150的航特卡钳比豪爵的日信卡钳更懂“中国路况”。面对突然窜出的电动车,重刹时前减震的下压量控制极佳,没有同级车常见的“点头”现象。后来查数据才发现,60-0km/h刹停距离比UHR150短了1.5米——这可能是救命的关键距离。

 

智能体验:燃油车给电动车上了一课

 

坐在春熙路星巴克门口,我做了个实验:手机连接车机播放《头文字D》电影。7寸TFT屏的亮度自动升到800nit,阳光下画面依然清晰(隔壁的雅马哈NMAX车主投来羡慕眼神)。更绝的是熄屏导航——投屏百度地图后,屏幕功耗降低70%,但转向提示会以光带形式动态提醒,比手机支架直观十倍。

 

NS150GX车主最该嫉妒的是“靠近解锁”功能:当我抱着咖啡走向车辆时,蓝牙感应自动解除龙头锁,这比掏钥匙或按遥控器优雅太多。而摩旅版的智能尾箱,用脚尖轻扫牌照框就能弹开,双手拎满伴手礼时简直是救星。

 

细节暴击:这些设计让我路转粉

 

座桶空间:塞进一顶XL码SHARK全盔后,竟还能竖着放入两瓶1.5L矿泉水(PCX160车主默默合上了盖子);

充电接口:Type-C 15W快充,实测iPhone 15 Pro从20%充到80%仅需45分钟,比UHR150的10W接口快了近一倍;

后减震:五段可调不是噱头——载着180斤的摄像师跑山时,调到第三档就能消除触底风险,而NS150GX的非可调减震过坑时硬得让人龇牙咧嘴。

 

最让我心动的是“摩旅套装”:加高风挡在100km/h巡航时,胸口风压比PCX160降低约30%;原厂护杠预留的射灯接口,省去后期改装破线的麻烦(交警查车时你懂的)。这些看似细小的设计,实则是五羊本田对用户痛点的精准狙击。

 

对比竞品:刀法精准的错位打击

 

VS 新大洲本田NS150GX

 

优势:动力响应快12%,极速高8km/h;智能生态碾压式领先;座桶多装一顶半盔

劣势:低扭稍弱(但城市骑行差距可忽略)

 

VS 豪爵UHR150

 

优势:刹车距离更短;TCS介入更细腻;车机流畅度吊打

劣势:品牌溢价略低(但本田标扳回一城)

 

VS 雅马哈NMAX 155

 

致命杀招:价格便宜6000元,配置反而多出TCS+智能车机+TFT仪表

 

当市场还在争论“配置与价格如何平衡”时,NWG150已经亮出它的底牌:  

1. 技术王牌——PCX同源动力总成,用149cc排量实现160cc性能,每年省下10%购置税的技术魔法;  

2. 安全王牌——双通道ABS+毫秒级TCS,实测制动距离比竞品短1.2-1.8米的关键保命配置;  

3. 智能王牌——7寸TFT车机+WiLink生态,燃油车首次实现超越电动车的智能体验;  

4. 空间王牌——30L座桶+8.2L油箱,同级罕见的“载物与续航双优解”;  

5. 成本王牌——15300元实际到手价(含购置税),比同级竞品低8%-15%,却多出20%以上配置。  

这些优势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经得起早高峰突围、山路压弯、长途摩旅验证的真实价值。当雅马哈还在用单通道ABS收割情怀,当豪爵仍在智能化领域亦步亦趋,NWG150已用本田的全球技术储备+五羊的本土化洞察,构建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此刻正值最佳入手时机——3月31日前购车可享800元直降+价值880元保养礼包,这笔账怎么算都值:省下的钱够加满40箱油(足够骑行1.6万公里),赠送的12瓶机油可覆盖3年基础保养。与其在配置阉割的“伪高配”和溢价严重的“洋品牌”间纠结,不如抓住这波技术红利。毕竟在摩托车史上,能让消费者用150cc预算获得160cc性能+250cc智能的车型,十年才出一台。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