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骑行公里1万后,还是踏上了进藏道路。
路程选择214至芒康转318,选择这个唯一的原因就是少翻垭口,且云南境内直到香格里拉都能走高速。
车辆本身:
优点:人走车还在,一车传三代不是开玩笑的。一路上没遇到任何车辆问题,德钦下了一晚上雪,车都盖住了,第二天也是一把着。车辆设计的不错,哪怕是后座满载行李,也没有出现死亡摇摆。一路颠着进藏,没有漏油,没有掉螺丝。虽然都是些基本要求,不值得吹嘘,不过路况艰险,没把人丢路上就是最大的优点。
缺点:经典前轮轴承小马拉大车,第一个轴承7000公里流锈水,换了个国产的。第二个国产轴承11000公里的时候,因为要进藏,强行让车行帮我换了进口的,取下来以后,试了一下轴承也不丝滑了。当然硬要说能骑肯定能骑,因为换两个轴承的时候,前轮都没啥异响,城市骑行随便造。
狗屎原装大灯,难看就算了,也不亮,可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没一点用。不是我装了未来之眼,夜路我一点都不会骑。
还有大家比较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原厂胎的问题,很多人都纠结要不要把原厂胎换个半热熔轮胎。我是没弄懂半热熔的原理,好一点的半热熔也贵,所幸就用原厂胎骑去西藏了。所以在这里也不对比了,就讲一下原厂胎个人体验吧。
原厂胎肯定是能用的,只是看怎么骑,讲几个真实骑行瞬间佐证一下吧:1.丽江至香格里拉高速有大约4-5公里的雨夹雪路段,当时我把骑行速度降到70公里/小时左右,过弯不压弯,尽量采取直立骑行,轮胎是没有出现打滑现象的。
2.德钦飞来寺至芒康盐井,刚出飞来寺有一段20公里长下坡,当天路面是湿滑的,因为国道不可避免的盘山公路,直道我用20-30公里/小时骑行,过弯10-20公里/小时骑行,轮胎是没有出现打滑现象的。
3.芒康县城至左贡,翻越东达山垭口,差不多10公里雨雪路面,提前放了轮胎胎压,直道30-50公里/小时,有暗冰的地方10公里/小时左右骑行,轮胎无打滑。但是因为暗冰路段真的难骑,是有慢速摔车的,不过同行老哥的龟背胎也摔,所以跟轮胎关系不大了。
4.林芝至工布江达,100公里基本全程下雨,部分路段雨夹雪,轮胎胎压用1.8bar,国道保持40-50公里/小时,完全没问题,过弯稍微慢一点没有出现打滑。提一嘴,当晚零下的温度,我车机记录的胎温也就是2℃左右,就算半热熔也好不到哪去。
骑行感受:
巡航的骑行三角,长途骑行的话,不比仿赛好到哪里去。
就tr300硬的跟石头一样的坐垫,不提前改装,长途骑行屁股肯定是疼的,我自己加了一个坐垫,骑行起来有稍微缓解。
我身高180,不用手把后移,手也是能比较舒服的摆着的,长时间骑行手倒是不酸。
骑巡航也很费腰,因为整个人基本上的承重都在屁股和腰,我要绑着最紧的束腰,才能完成一天的骑行,不绑的话骑一天得躺三天
另外tr300的长轴距,大车辆,压马路是很大气,真摩旅反而是弊端了。轴距太长,通过空间有限,特别是在高海拔堵车的时候,车缝难钻,调头难挑。车本身也重,像下东达山的时候全是暗冰,松离合后配合不好一捏刹车就摔车,像我这种只能发车后半离合把速度起来一点,利用下山路空档让他慢慢滑,但有的地方半离合都打滑,只能人工推,那时候就希望车轻一点了。
装备选择
最后分享一下进藏摩托车装备吧,主要讲一下摩托车改了什么,个人以及其他进藏装备就不说了。
1加装了一个车机,手机支架也能用,但是进藏路况复杂,也害怕把摄像头颠坏,所幸加装一个突破者车机。其他功能都没用到,导航功能挺实用的,也不是为了看怎么走,进藏路牌很完善了,没有导航也能走,更多的是看骑了多久还有多久到,以及各处的限速。
2我买的是城市版,城市通勤用的是边包,摩旅买了两个大边包和一个尾包,新买的边包刚好用通勤边包的架子,尾包就固定在后座。
3前轮加长挡泥板,非要有必要,不然甩泥,把水箱就全部糊住了。
4摩托车防滑链,tr300前轮基本没有适配的防滑链,硬要装肯定挡泥板烂完了。后轮倒是可以装,但是装上去打链条,打支架。
而且摩托车防滑链,用处真的不大。翻红拉山的时候暴雪,路上雪盖在冰上,路况很差,我装了防滑链确实能10公里/小时的骑,但是要骑十多公里的结冰路面,只能用怠速跑,问题是又是上坡,还得轰油门,不然熄火,油门一大就打滑,油门一小就熄火,半离合用的很多。半离合一多,离合很快就烧了。控车厉害的装上倒是畅通无阻,这个就自己考虑了。
所以进藏时间还是留宽裕一点,下雪不骑就行,防滑链不适合大部分人。
5射灯,那可太有用了,特别是318堵车又多,不可避免的会走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