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而少年的快乐很简单——一台能上班能撒野的摩托,再加一杯路边摊的冰啤酒。
新大洲本田放出大招,推出了一台让车迷直呼“终于等到你”的150cc水冷踏板——NS150GX。作为本田在国内的合资品牌之一,新大洲这次明显憋了个大招,直接把本田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下放,试图用配置和价格撬动国产踏板统治的市场。
这台车在2025年3月正式上市,定价15980元起,高配版带行车记录仪和胎压监测的版本17180元,顶配“魅力版”牛油果绿配色加价300元。价格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喊真香,也有人吐槽“本田信仰税”,但预售订单已经冲到3.5万台,这波热度属实没输。
核心参数上,NS150GX搭载150cc水冷四气门发动机,最大功率11.4kW,扭矩14.4N·m,数据与PCX160几乎平起平坐,但排量卡在149cc免了购置税。配置方面更是堆料狂魔:双通道ABS+TCS、TFT投屏仪表、无钥匙启动、双快充接口,高配版还送50L金属尾箱。
新大洲本田这次明显是冲着豪爵UHR150和光阳Racing H 150来的,直接把日系合资的短板——智能化和安全配置——给补全了,甚至比某些国产车还激进。
实车比照片好看,这是试驾过的人统一结论。NS150GX的设计语言主打一个“小佛沙”既视感,车头多条立体线条拼出X造型,尾灯直接复刻佛沙350,远看还真有点大哥的气场。
但细节上又藏着小心思,比如嵌入式坐垫降低视觉重心,760mm座高对身高1米6的妹子也很友好,现场实测1米8的大长腿也能舒展踩地。全车LED灯组配CLASS D透镜,夜间照明够亮不散光,雨天雾天也能打。
轮胎用的是赫璐半热熔胎,抓地力在金卡纳场地里表现稳如老狗,极限压弯很少触底。车身尺寸1935mm长度和1313mm轴距,比PCX稍短,但储物空间反而更实用:座桶能塞下全盔,前置物格按压弹出,50L快拆尾箱直接解决摩旅行李焦虑。唯一槽点是原厂风挡角度反光,工厂说量产版会改,但现车用户得自己贴个防窥膜对付下。
这台车的发动机来头不小,基于本田PCX160的eSP+平台缩缸而来,缸径从60mm缩到58mm,排量卡在149cc,但技术一点没阉割:四气门、喷嘴式活塞冷却、油压式涨紧器全给配齐了。实际骑起来,低速起步轻快,30-80km/h的中段加速甚至比PCX160还跟脚,油门响应像电动车一样线性。震动控制是本田传统艺能,怠速时后视镜都不带糊的,80km/h以上手把才开始有轻微麻感。
传动系统用了双面齿形皮带,抗变形能力比单面强,动力流失少,配合Idling Stop怠速启停,油耗官方没公布,但车主实测百公里2.2L左右,续航轻松300公里+。操控上最大的惊喜是车架,直接移植了佛沙350的同款悬架和摇篮式车架,过弯时车身稳得像吸在地上,快速翻身没有PCX那种软绵绵的迟滞感。不过后轮ABS调校偏保守,干燥路面急刹时介入偏早,好在TCS在湿滑路面救场及时,新手也能骑出老司机的淡定。
NS150GX的优缺点就像硬币的两面。优点很本田:动力顺、油耗低、操控稳,配置堆到连国产车都汗颜;缺点也很本田:做工接缝处能塞指甲盖,仪表反光得歪头看,后轮ABS逻辑不够运动。但换个角度想,这就是合资品牌的生存之道——用成熟技术换可靠性,用高溢价换品牌背书。横向对比同级,它比豪爵UHR150多了TCS和智能互联,比光阳Racing H 150便宜了小两千,再加上本田标自带的二手保值率,这车注定是通勤党的保险选项。
推荐理由很简单:如果你想要一台“不用折腾”的踏板,它能满足你对合资车所有的幻想——动力够用、配置够顶、品牌够硬。但如果你追求极致性价比或个性化改装,隔壁国产车或许更有玩头。说到底,NS150GX就像一碗日式拉面,汤头醇厚、配料标准,但你要加辣还是加醋,得自己掂量钱包说话。
结语:别等青春喂了狗才后悔没追风!跨上新大洲本田 NS150GX,城市是你的办公室,山路是你的游乐场——骑士的浪漫,从来不是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