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2025年主推的VFLY G100 MAX售价19800元,号称搭载保时捷设计联名款,但用户实测发现其IP67防水摇杆在暴雨中失灵,72V20Ah碳纤维锂电池实际续航仅80公里,与宣传的100公里相差20%。反观同价位的九号E200P MK2,虽然售价相当,但标配ABS+TCS+氮气减震,用户直言“雅迪的溢价更多在联名光环,而非硬核配置”。
热销款冠能星舰S80旗舰版定价11999元,标榜230公里续航,实际全速骑行缩水至120公里,冬季低温下甚至跌破100公里。更尴尬的是,其车架仍沿用铅酸车型结构,导致整车重量高达118kg,比同续航的小牛NXT轻量化车型重30%。而爱玛A7-Ultra在7999元价位已做到4500W电机+双通道ABS,雅迪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反而成了续航虚标的遮羞布。
雅迪并非全系割韭菜,1500元级的乐糖和2400元级的M10确实性价比突出:前者用48V12Ah铅酸电池实现40公里续航,适合短途代步;后者1200W电机+72V20Ah电池做到70公里续航,价格比爱玛同配置车型低500元。但问题在于,雅迪将营销资源疯狂倾斜高价车型,导致消费者形成“雅迪=贵”的刻板印象。
一边是Q1销量破400万台、同比增长100%的辉煌战绩,另一边是黑猫投诉平台上超千条“续航虚标”投诉。这种矛盾源于雅迪的市场分层策略:下沉市场靠低价车走量,一二线城市用高价车拉高品牌调性。但用3000元车赚口碑、用万元车割韭菜的玩法,正在透支用户信任——有外卖骑手吐槽:“花2999元买的G30-M,号称130公里续航,载货后连80公里都跑不到”。
雅迪的割裂本质是产品线战略失衡:既要靠低价车冲销量,又舍不得高端市场的利润。对于消费者,避开万元级“联名智商税”,选择2000-4000元实用车型(如M10、莱昂2.0)才是明智之选。毕竟,电动车终究是代步工具,而不是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