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央视新闻以长达8分钟的专题报道,深入剖析当下摩托车文化的发展态势,这是官方首次正面肯定摩托车的娱乐、社交与文化属性,标志着摩托车文化正式迈入主流视野。
报道指出,2021 - 2024年间,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稳步攀升,至2024年底已达8576万辆。摩托车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已演变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社交符号。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成为他们彰显个性、追求自由的象征。北京新媒体编导秦女士就是典型代表,从学生时代为代步接触小排量摩托车,到如今驾驭大排量机车,骑行对她而言,不仅是休闲放松的途径,更是缓解工作压力的出口。在闲暇时光,她常与车友相约出行,享受骑行的乐趣,欣赏沿途风景。
此外,摩托车还成为年轻人拓展社交圈的重要方式。骑行活动中,大家因共同的爱好结识,分享骑行经验与生活感悟,让摩托车赋予了社交属性,创造了更多元的社交场景。
摩托车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青年摩托车驾驶人万人事故数是汽车驾驶人的2.58倍 。炸街扰民、非法改装、竞速炫技等行为屡见不鲜,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还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对此,央视强调安全骑行的重要性,提醒骑士们佩戴好头盔等护具,跑山和网红打卡路线往往是事故高发地,更需谨慎驾驶。同时,非法改装、炸街等行为将成为重点整治对象,改装排气等行为甚至可能升级为寻衅滋事罪。
央视此次报道,是对摩托车文化的有力认可,也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一方面,鼓励摩托车文化健康发展,推动消费升级,挖掘摩托车文化周边及摩旅经济的潜力;另一方面,强调规范管理,剔除不良现象,营造安全有序的骑行环境。
未来,摩托车文化有望朝着更加规范、多元、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丰富大众生活、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广大摩托车爱好者也期待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如解除13年强制报废、优化驾照分级等,让摩托车文化持续散发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