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是在去年12月11号提的 至今半年的时间 已经行驶了20000多公里了 今天来说说用车感受
先从外观说起 在行驶了20000公里之后 整车的漆水和新车时没区别 外观覆盖件没有出现不明原因的划痕和掉漆 整车也没有出面任何的异响和松动 车子没有做过多的改装 主要针对自己的用车需求 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的小配件 首先 装了手机支架 还有手机支架上这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小雨伞 亲测 对于小到中雨是完全可以抗得住的 然后在比较晒的白天 因为有雨伞的遮挡 手机屏幕也是能看得更清楚 其次 增加了运动相机支架 方便平时拍拍视频 因为要兼职跑外卖的缘故 还在手把 左右两个储物盒处各增加了 一个球头 方便挂外卖 增加了手把护罩 手把加热 这样冬天骑车带付薄手套就能御寒了 因为跑外卖 戴厚的手套确实不方便操作屏幕
平脚踏的地方因为要放外卖箱 就在左右两侧各增加了一个脚踏 这个脚踏的位置比平踏板更低一些这个真的非常舒服 二三十块钱的东西 让舒适型提升了一大截 然后夏天到了 装了一个坐垫套 这样在车子被太阳晒过之后 坐上去也不怕烫屁股了 用的47升夏德尾箱也是从之前的车子上移过来的 相比原厂尾箱容量更大 主要是想着不用可惜浪费了 毕竟买的时候不便宜啊 但我觉得还是原厂尾箱和原车的体型更匹配
接下来 我说说这车的优点和缺点吧
先说优点1.整车一致性和质量好 20000公里除了日常5000公里换一次全合成机油 零故障 连轮胎都没有扎过
2.整车运行品质好 一气呵成 非常丝滑 从速度0到90区间 感觉不到震动 加速线性不突兀 没有其他车在某些转速区间上面会出现的共震点 相比其他125车型都重 但是因为车架的用料扎实 操控还是非常稳当 灵活的 我的感受是 车子跟手 直线行驶 车把不偏 压弯车子能积极做出反应 人车特别容易和一
3.第三点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坐姿非常熟服 大家买车往往最在意的就是发动机的功率 两气门还是四气门 风冷还是水冷 前后是不是碟刹 减震是单减震还是双减震 带不带abs tcs 仪表能不能投屏 这些 往往忽略了坐姿这个影响骑车舒适型重要的点 我这样说吧 自己买来骑过的踏板十几辆绝对是有的 adx125是我觉得坐姿最舒服的一款 像我这样的重度用车频率 基本每天都要干100多公里 每天骑过也不觉得肩背疼或者屁股疼 之前骑过的踏板有些因为造型或者是运动性的取向 手把比较前倾 或者手把比较低 踏板空间比较窄 还有的踏板因为前置油箱的缘故 平踏的地台 比较高 我身高178坐着就像蹲小板凳 一天下来 就肩膀后背疼 所以adx125这车的定位 就不是给追求动力 喜欢运动车型的车友 它更适合那些 对动力要求不高 对整车品质和骑行舒适型有要求的车友 也更适合做为一辆省心的工具车来使用
接下来 我说说这车的缺点 也不能完全叫缺点 可以认为是还可以改进加强的几个点
第一点 就是相比 我之前骑的uhr使用的本田制锁无钥匙启动系统 这车的无钥匙启动做工质感略逊于本田 还有使用的湿滑程度上也不如本田 有时候解锁旋转旋钮至启动档时 要反应一两秒
第二点 离地间隙低 当然这一点也不能算太大的缺点哈 因为大部分125的车型都是配备前12后10的轮胎 导致整车的离地间隙都不高 因为平时要跑外卖的缘故 难免上个马路牙子 下个马路梯坎 就觉得离地间隙不够用 我再想能不能把后轮增大到12寸 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增加了后轮尺寸 车子后半部分的真体造型以后后减震 刹车 都要做出相应调整才行
第三 油耗相对其他品牌车型高出0.2个油 使用半年20000公里 我亲测这车 冬天油耗2.8夏天油耗2.3 相比于其他车型确实高一些 相信很多车友也看过adx的一些拆车视频 整车车架的用料做工 确实比其他车更堆料更猛一些 所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但是有一点 我就很奇怪 为什么这车的油耗比我之前骑的uhr的油耗还高 看了很多评论 我比较赞同的就是小马拉大车 造成的油耗高 所以我非常期待豪爵什么时候能把自家的150发动车装在这车上 再改个前后碟刹 后双减震 前后12寸轮毂 那就完美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豪爵的车还有一个隐藏的优点 得宜于它的产品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我骑行20000公里零故障 以及优秀的做工和用料 我骑了豪爵车 再去看其他很多同价位踏板确实做工用料不如豪爵 这也导致了我提不起换车的兴趣 而大家都知道豪爵出车的速度 那简直就是龟速啊 我再换车的话 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 肯定是死等豪爵150的平踏 争取2027年看能不能骑上 这也就让我的换车频率变低 换车周期变长 变相节约了我们的钱袋子 好了 今天就说这么多了 感谢大家的观看 豪爵打钱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