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想以另外的视角打开这个人民投票出来的排行榜。以前我也不喜欢自动挡摩托,认为摩托便应该有换挡乐趣,但是骑的时间长了,面对的不同环境让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自动挡该被接受。
这是摩托范6月车型口碑榜,盯着TOP10里的车型发呆——从125cc到660cc,从通路踏板到仿赛巡航,每个排量段的“上榜理由”,其实都是用户用“信任票”投出来的消费逻辑。
这里面我最觉的有意思的是赛科龙AQS401这个“异类”——国产自动挡中排车型杀进前十,仿佛在预告一个新趋势:摩托车自动挡时代,国产正在抢跑。
一、125cc:“生存”--摩托本就是工具
买菜!爽!~
榜单里125cc占了4席(UY125、NS125LA、US125、ADX125),这太好理解了:打工人买它是为了“活着到公司”,宝妈买它是为了“接娃不迟到”。
济南铃木UY125霸榜第一,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稳定——油耗2.0L/100km、皮实到“摔了还能骑”、保值率堪比理财产品;新大洲本田NS125LA能拿第二,赢在颜值+配置,复古外观+无钥匙启动,戳中女骑和精致通勤党;豪爵ADX125新上榜,凭的是“豪爵式品控”,哪怕是125cc,车架刚性、细节工艺也能碾压同级。
这些车的核心逻辑:把“通勤刚需”做到极致,用户要的是“不出故障、少进加油站、能装能跑”,125cc的口碑神话,本质是“生存级需求”的胜利。
二、150cc:“可甜可咸”恰到好处的排量
不会被认为是外卖车,小姐姐很爱。
150cc占了2席:维多利亚Sixties 150Si(复古踏板)、无极SR150C(小巡航)。它们瞄准的是“月薪5千也想玩车”的年轻人:
• 维多利亚150Si赢在“颜值即正义”,复古圆灯、皮带传动、CBS联动刹车,1.5万价位把“格调”拉满,适合想“骑得好看”的Cityboy;
• 无极SR150C火在“小排量也能玩巡航”,V缸造型、低座高,150cc排量把“巡航梦”的门槛砍到1万级,让学生党也能尝鲜“骑帅不骑快”。
150cc的上榜密码:用最低成本满足“玩乐欲”,排量不大,但“仪式感”拉满。
三、250-660cc:“性能”年轻人的心总是充满活力的
风一样的感觉,让下班更有乐趣。
250cc(无极CU250)、450cc(凯越450RR)、660cc(无极RR660S),代表“从通勤转向玩乐”的进阶需求:
• 无极CU250:250cc排量卡在“动力够爽,油耗不崩”的平衡点,复古设计+水冷引擎,适合“想玩车又怕费油”的过渡玩家;
• 凯越450RR:国产四缸仿赛的“性能怪兽”,450cc排量把“声浪+极速”拉到极致,2.68万价位直接掀翻合资性价比天花板,玩车党喊它“赛道玩具平替”;
• 无极RR660S:660cc中大排,拼的是“国产也能造高端”,配置拉满+品控稳定,让进阶玩家不用咬牙买进口。
这个排量段的逻辑:动力、操控、性价比的三角博弈,用户愿意为“更猛的加速、更炸的声浪”买单,但前提是“价格别太离谱”。
四、赛科龙AQS401:“自动挡”我觉得是未来
当你不想脏鞋面时,这也是个好选择。
最让人意外的是赛科龙AQS401——国产首款中排自动挡车型,401cc排量+自动挡,凭啥挤入前十?
它戳中了两个“痛点”:
1. “换挡焦虑”的破局:新手最怕“油离配合”,等红灯熄火、起步顿挫,AQS401的自动挡直接把“离合+换挡”简化成“拧油门就走”,让摩托车像电动车一样好骑;
2. “中排动力”的保留:401cc不是小排量,动力能支撑“周末跑山”,既解决通勤的“操作麻烦”,又满足玩乐的“动力需求”,相当于“自动挡+中排动力”的双buff。
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摩托车自动挡的未来”:
• 参考汽车进化史:手动挡→自动挡是必然,摩托车也会走这条路——尤其是通勤、入门车型,用户越来越懒,“越简单越好骑”的车会更受欢迎;
• 国产的“敢闯”优势:合资品牌对自动挡更保守(怕砸了“操控人设”),但国产车企敢试错(比如赛科龙、力帆都在推自动挡)。AQS401的上榜,证明用户愿意为“创新”买单;
• 未来想象空间:现在是401cc通勤向,以后会不会有自动挡仿赛、自动挡巡航?一旦技术成熟,自动挡可能从“小众尝试”变成“主流选项”,就像当年汽车自动挡取代手动挡一样。
回头看这份口碑榜,每个排量的车型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死磕什么。125cc死磕“生存”,150cc死磕“入门玩乐”,中大排死磕“性能性价比”,而赛科龙AQS401,死磕的是“让摩托车更易用”的未来。
国产自动挡的突围,不止是一款车的成功,更是一种信号:当合资还在守着“手动挡操控信仰”时,国产已经在为“下一个十年的用户”铺路。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更多自动挡摩托车——从通路到玩乐,从250cc到600cc——而这扇未来之门,正在被国产车型用力推开。
毕竟,用户的信任,永远留给“先懂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