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摩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爱喝豆汁儿的老朋友——金卡纳练习生。说点儿正事,看到网红女骑手车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遗憾和痛心。
网红女骑手、哈雷“长春纵队”的颜值担当祈铄然不幸因车祸去世(队友称其为最美女骑),年仅35岁。
据悉,祈铄然网名“骑哈雷的小姨”,生前是长春纵队的“最美女骑”,编号“cc0329”,这也是她的生日日期,去世的时间系7月11号下午六点左右,19日举行追悼会。
同一个团队的骑友透露,祈铄然发生车祸导致去世的原因是头盔没有系好。据好友透露,祈铄然对于机车的喜好深入骨髓,她曾对好友这样说道:咱一骑上摩托,出门就开心别管去哪。去年,祈铄然曾跟随团队穿越西藏的雪山圣湖,驰骋新疆的戈壁荒漠。
对于摩友们而言,摩托车骑行虽然充满了自由与激情,归根结底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骑哈雷这样的大排量重型机车,更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具备更强的安全意识。我重新整理了几点值得所有摩托车爱好者深思
安全装备是生命的最后防线,必须时刻佩戴
头盔是重中之重: 无论骑行距离长短、速度快慢,都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如DOT, ECE, Snell)的、大小合适的全盔。它是保护头部,减少严重颅脑损伤甚至死亡的最关键装备。绝对不能心存侥幸。
骑行服、手套、骑行靴: 专业的骑行服(皮衣或带有护具的骑行服)、手套和靴子,能在摔车时有效保护身体各个关节、皮肤免受严重擦伤、撕裂伤和骨折。它们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在意外发生时尽可能保全你。
控制右手,敬畏速度
速度是摩托车事故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哈雷等重型机车动力强劲,加速快,更容易在不经意间达到危险速度。超速会极大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失控风险,并使得事故的后果呈几何级数恶化。
永远不要超过道路和自身能力的极限骑行。 公共道路不是赛道,路况复杂多变(湿滑、油污、砂石、坑洼、障碍物、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保持可控的速度,给自己留足反应和避险的空间。
防御性驾驶是生存之道
时刻假设别人看不见你:“摩托车隐身”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汽车驾驶员因盲区、分心或判断失误而忽略摩托车的情况非常普遍。主动让自己更显眼(开灯、穿亮色衣服),并时刻预判周围车辆可能的危险动作(变道不打灯、路口冲出、开门杀)。
保持安全距离: 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至少2秒以上,恶劣天气或路况下加倍),给自己预留刹车和避让的空间。
警惕路口和转弯: 这是事故高发区域。接近路口时务必减速,观察所有方向,做好随时刹车的准备。过弯时选择合理的入弯路线和速度,切忌弯中超车或压线行驶。
注意路况变化: 时刻留意路面状况(油污、水坑、沙石、坑洞、不平整路面),提前减速或避让。
定期维护,确保车况良好
刹车系统、轮胎(胎压和磨损程度)、灯光、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定期进行专业保养和检查,出行前进行简单自查(如胎压、灯光),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磨损严重的轮胎在湿滑路面或紧急制动时极易失效。
清醒驾驶,杜绝酒驾/药驾/疲劳驾驶
酒精、药物(包括某些感冒药)和疲劳会严重损害判断力、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任何一点点的麻痹或迟钝,在摩托车上都可能是致命的。骑行前必须保证精神饱满、状态清醒。
提升驾驶技能,持续学习
即使是有经验的骑手,也应不断学习和精进驾驶技术。参加正规的安全驾驶培训课程(如安驾培训),学习紧急制动、避障、弯道技巧等,能在关键时刻救命。了解并熟悉自己车辆的特性(尤其是大排量重机的重心、刹车力度等)。
理解并接受风险
摩托车骑行有其固有的风险,这些风险无法被完全消除,但可以被有效管理和降低。每一位骑手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风险,并在每次拧动钥匙前,问问自己是否做好了承担这些风险的准备,以及是否已经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了最大限度的防护。
对摩友们的特别提醒
不要被“哈雷文化”中的某些“硬汉”标签误导: 安全骑行、佩戴齐全护具、遵守交通规则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骑行热爱真正负责任的表现。真正的骑士精神包含了安全与责任。
结伴骑行时更要守规矩: 群体骑行容易因互相影响而产生竞争或冒险心态。明确路线、约定休息点、保持安全车距、不盲目跟从前车动作至关重要。
尊重逝者,反思自身: 每一次这样的悲剧都应该成为整个骑行圈反思和提升安全意识的契机。用更安全的骑行方式来纪念逝去的车友,才是最有意义的。
总结
热爱骑行,更要敬畏生命。 安全骑行不是束缚,而是让我们能骑得更远、更久的基石。每一次出发,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风险意识刻在脑中,把安全装备穿在身上,将防御性驾驶融入每一次操作。
愿逝者安息,也愿每一位骑士都能平安出发,安全归来。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永远没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