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真的越大越宽就越好吗?别误导自己了

更新于2025-08-15

       哈喽大家好,long time no see呀,最近正是炎炎夏日,整天就像烤包子一样,想必大家也很少出车了,我看到不少摩友把车子都停到棚子里了。确实,这个天气骑车不好受,不要说什么跑起来有风,那风也是火热的,整个头再闷到头盔里,那滋味......。

       好了言归正传,大家也都知道,车子骑的好不好,不一定看发动机,还要看驾驶技术,轮胎抓地力等。那我们就来唠唠轮胎的大小对驾驶到底有啥影响。当然在我的认知里,肯定是轮胎越宽越大越好,我知道轮胎越宽抓地力越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先了解一下轮胎的参数,就拿我的flame500来说,前轮120/70-R17,后轮160/60-R17。这仨数是啥意思呢?拿前轮举例,120:是轮胎的宽度,越宽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70:是扁平比,这个数字越小,轮胎就越薄;R17:就是轮毂的直径了。那为什么我认为越宽越好呢,那是因为宽胎抓地力好、过弯稳、加速也不易打滑。但也有缺点:转向重、挪车都费劲、且费油。那就有摩友说了“我不在乎油耗,我就要好看就要帅,我160的胎宽,我就要上180,甚至200”。真的,兄弟别乱来。轮子一改,整个车子的转向、重心、减震行程、制动都变了,进而你的手感也就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车子的操控感降低,判断力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就以转向、重心、减震行程、制动上深入了解一下。

       转向:过宽的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大,随之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会增加,使得车子转向很重。同时过宽的轮胎胎壁结构更硬,这会使得转弯时,车身从直立到倾斜的响应速度变慢,出现车不跟手的情况。

       重心:并不是指车辆的物理重心变了,宽轮胎会使车辆“倾倒”的起始点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你压弯时,会感觉车很重,压不下去,“心里没底”。结果就是你动了身体,车子没跟上,操控变得很钝。

       减震行程: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因为宽胎的胎壁更硬,在收到冲击时轮胎自身吸收的震动下降,增加减震的负担,使其有效行程变短。有的车是中置减震,加宽轮胎后,摇臂和减震之间的杠杆比和受力角度发生变化,使得减震响应变迟钝,阻尼曲线失真。

       制动:虽然宽胎的接触面积变大了,但是制动时,实际的贴地效率可能降低。同样,胎壁变厚变硬,形变响应慢,导致初始制动延迟,感觉就像踩了刹车,但车子没有立刻减速。再加上宽胎本来就比原胎重,更难刹亭,并且会导致ABS/TCS判断失准,干预不及时或过度干预。

       在广阔的天地间,摩友的每一次出发都承载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安全的追求。轮胎,作为骑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状态直接影响着骑行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不要一味的追求帅,而忘了摔时的痛。建议大家换胎前,遵循设计标准,平安快乐的骑行。我是宁缺,我们下次再会咯。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