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升仕368G,这车优点亮眼,但槽点也扎心

更新于7小时前

升仕368G发动机纸面数据确实亮眼,28.5kW的最大功率,40N·m的扭矩,听着就带劲,城市里超个车,那动力储备感觉是绰绰有余,信心挺足。按说这数据在同级里算拔尖了,厂家调教上也是冲着中低转发力去的,理论上很适合日常和跨界踏板的定位。油箱17.5升,官方油耗3.5L,算算续航轻轻松松400公里往上,甚至有人说能到500,跑个长途加油焦虑应该不大。

这车最大槽点集中在震动上,低转速时抖得比较明显,高转速时又震得慌,特别是跑个长途下来,脚底板能被震得发麻。这种感觉吧,短途通勤可能忍忍就过去了,真要长时间骑,舒适度确实大打折扣。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你说动力参数是真好,但这震动抑制没跟上,就像炒菜放了顶级食材,火候没掌握好,味道差点意思。动力猛是猛,但骑久了这“脚底按摩”的副作用,真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

升仕给368G提供了高低两个座版,本意是好的,想照顾不同身高的车友。高座版797mm,看着帅,通过性好,离地间隙据说有165mm以上。可问题来了,这高度对个子不高的朋友真心不太友好。哪怕身高1米8左右的朋友,坐上去都不能保证前脚掌完全着地,停车时踮着脚尖是常态,稍微有点坡度,心里就直打鼓,生怕扶不住。有个1米73的车主选了高座版,明确说只能两脚尖多一点着地,虽然他自己能适应,但也承认矮版可能更适合他的身高。

那选低座版吧,双脚能踏实着地了,心里是稳当了,可代价是离地间隙被压缩了。结果过个稍微高点的减速带或者遇到点不平的路面,就得小心翼翼,生怕蹭到底盘。这种设计就让人很纠结:想要安全感(低座),就得牺牲通过性;想要通过性和姿态(高座),就得忍受停车时的忐忑不安。两头都想讨好,结果可能两头都不太满意,不少车主提车后就开始为这个选择后悔。设计理念是好的,但实际效果上,感觉没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不同用户群体都舒心。

升仕在配置上确实舍得下本,电子油门、定速巡航、牵引力控制(TCS)、前后行车记录仪、超大液晶仪表、手把加热、盲区监测、原厂护杠射灯、转向辅助灯……配置表拉出来,那是相当豪华,看着比很多同价位甚至更贵的车都丰富。厂家宣传的轻量化铝合金车身一体式锻造技术,听着也挺有技术含量。

最常被点名的就是那个原厂行车记录仪,画质被吐槽像是十年前的手机拍的,实用性不高,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工作时,介入感突兀,被形容成像被人突然拽了一把,不够细腻顺滑,影响骑行节奏和信心。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反馈是传动异响,不少车主都遇到了,而且据说去售后问,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正常现象。这三个点凑一块,就容易给人一种感觉,配置是堆上去了,口号也喊得响亮,但在最影响日常使用感受的细节调校和品控上,似乎还欠点火候,有点糙。

说到售后那句正常现象,这可能是最让车主们窝火的地方了,车有点小毛病其实可以理解,机械的东西完全不出问题不现实。但关键是你怎么对待用户的问题和反馈。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其他行业的服务态度,那种真正把用户当回事,认真倾听、耐心解释、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反观这种敷衍的态度,瞬间就能浇灭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和信任。摩托车不是一次性消费,后续的维护、保养、问题解决,都是长期关系。厂家和经销商的服务态度,绝对是品牌口碑至关重要的一环。

升仕368G这车吧,你说它没亮点?那肯定不是。动力参数亮眼,配置堆得够高,外观也挺有特点(被形容为“又高又大”),续航能力也不错,价格在配置堆砌下似乎也有吸引力,它确实吸引了很多追求性能和配置的玩家。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