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以 3.45万的价格把这台本田 CM300 牵回家。短短三年,新车裸车价已落到 2 万出头。钱包隐隐作痛,却也让我重新思考:除了行情里的数字,它还给了我什么?
一、为什么还是它
1. 一眼沦陷的复古味
圆润的镀铬大灯、水滴油箱、没有任何多余折线的车身——像把 1970 年代的底片直接洗到了今天。每次熄火后,我都忍不住回头多看两眼。
2. 城市通勤的“黄金身段”
690 mm 座高、整备 170 kg,在早晚高峰里钻车缝像热刀切黄油;转弯半径小,一把就能调头。
3. 低扭友好,钱包也友好
286 cc 水冷单缸,20.4 N·m 的最大扭矩在 5500 rpm 就全数奉上,红绿灯起步不狼狈。实测百公里油耗 3 L,我自己坚持加 95 号汽油,按今日油价 8.6 元/L 算,折合每公里 0.26 元。
二、那些不得不说的“小脾气”
1. 声浪寡淡
原厂排气像刻意压低嗓子的清嗓声,少了点摩托该有的“野性”。
2. 配置“丐”得理直气壮
没有转速表、没有 USB。夜里手机导航绑充电宝,像给硬汉套上了输液袋。没办法,只能改装!
3. 灯光与异响
近光灯切线高、铺路窄,市郊无灯路段必须加射灯;5000 km 后前减震开始渗油,3000 rpm 以下偶尔传来“哒哒”空转声——像老式打字机提醒我:它确实在老去。
三、与国产对手的错位竞争
同价位如今能买到 400 cc 双缸、ABS+TCS、全彩仪表的国产卷王,马力账面上几乎翻倍。但 CM300 的卖点从来不是配置表,而是“本田”+“复古”这两个关键词。它像一双越旧越好看的工装靴,越穿越有包浆;国产车则像刚擦亮的运动鞋,科技感十足,却少了点岁月滤镜。
四、如果让我再选一次
若你追求配置、动力、性价比,请直接左转去国产展厅;若你愿意为“经典”两个字付出溢价,愿意在每一次停车后回头拍照,CM300 依旧值得。毕竟,机械终有瑕疵,而情怀是人与车共同写下的注脚。
五、尾声
它带我穿过凌晨四点的海鲜市场,也陪我堵在傍晚六点的津塘公路。速度表停在 60 km/h 时,风从领口灌进来,我听见 30 年前的摇滚乐在耳边响起——那一刻,我知道——降价的从来不是回忆,只是市场。真喜欢的东西,一直装在头盔里,跟着心跳一起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