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暴龙机车,2023大凉山悬崖村摩旅回忆录

更新于2025-08-28

2023年,经历了人生中病痛的折磨,摩旅的疗愈,回望当年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修心修行,也许奇迹就会发生。感谢当年的小暴龙机车,感谢摩旅,给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视角。

记得那是5月中旬的周末,晨光刚漫过大凉山的山脊时,我已经跨坐在 “小暴龙” 上了。车把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握在手里凉丝丝的,像攥着一团刚醒的风。这是我腰椎间盘突出半年来,第一次敢长时间跨上摩托车 —— 之前连坐办公室都得垫三层靠垫,医生说 “别折腾”,可我总想起朋友说的:“大凉山的风,能吹散腰里的僵劲儿。”

从宜宾往昭觉走的山路,比想象中更曲折。小暴龙的减震比我预期的软和,过坑洼时不用刻意弓腰发力,车座贴合腰腹的弧度刚好托住发力点,之前久坐就发酸的腰骶部,竟没像往常那样冒冷汗。路过一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一片荞麦地时,停下车揉了揉腰,指尖触到的肌肉是放松的,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紧绷。风里飘着荞麦花的清香,远处的山坳里藏着几户黄泥房,烟囱里的烟慢悠悠往云里钻,忽然就觉得,这半个月的犹豫没白费。

正午时分到了悬崖村山脚。抬头望时,钢梯像一道银色的绸带缠在崖壁上,村民牵着马从梯上下来,马蹄踏在钢格板上的声响,隔着山谷都能听见。我把小暴龙停在村口的平地上,锁车时碰到了来接孙子的彝族婆婆,她往我手里塞了个烤土豆,说 “骑摩托上来累吧?先垫垫”。土豆皮烤得焦脆,咬一口满是淀粉香,暖意在胃里散开,连带着腰都舒服了几分。

跟着阿婆爬钢梯时,我特意放慢了脚步。以前爬两层楼梯就腿软的腰,这次竟能跟着节奏一步一步往上走。钢梯旁的护栏上挂着村民种的三角梅,粉紫色的花垂下来,刚好擦过我的手背。爬到中段时,阿婆指着远处的云海说:“去年雨季,这梯子还滑得很,现在加了防滑条,你们城里人也能爬上来咯。” 我扶着护栏往下看,小暴龙在山脚下缩成了一个黑色的小点,山风裹着云气吹过来,腰里最后一点僵劲儿,好像真被吹走了。经过3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了山顶,感觉双腿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只有躺倒在地上,半小时后才缓过劲。来到山顶一个简易的民宿,花了五十元享受了以下的钟点房,塑料布遮挡的彝族土坯房民宿极为简陋,却是当时最舒服的“豪华套房”。房东小伙炒了一碗鸡蛋饭四十元,我却觉得很便宜。因为,从山脚到山顶艰辛程度,超出了常人的极限,而当地人却要背负几十斤上百斤在危险的、接近七十度斜率的钢梯攀爬前行。

傍晚往回走时,夕阳把山路染成了金红色。小暴龙的引擎声混在归鸟的叫声里,骑过弯道时,风从耳边掠过,带着山核桃的涩香。我试着挺直腰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含胸,后视镜里的悬崖村慢慢变小,钢梯成了崖壁上的一道亮线。

我揉了揉腰 —— 没有酸痛,没有僵硬,只有一种久违的轻松。窗外的星星亮起来,小暴龙就停在月光下,车座上还留着我的体温。忽然想起出发前贴在冰箱上的医嘱,现在倒觉得,有些 “折腾” 不是任性,是身体和心情在找一个和解的出口。就像大凉山的风,不用刻意吹走什么,只要轻轻拂过,那些紧绷的、焦虑的,自然就散了。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