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雅马哈Tracer 9 GT+深度评:这才是运动旅行车该有的智能样子?

更新于4天前

聊起运动旅行车,老摩友心里总有杆秤:既要发动机够劲、操控灵活,又得能装、坐得久,最好还别太“笨”。雅马哈Tracer系列从900到9,一直是这个领域的“优等生”,2025款直接推出GT+版,堆了满屏黑科技。但真骑起来,是“噱头大于实用”,还是真能让长途摩旅更舒服?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先看硬参数

钱和重量都没少涨

买摩托先看“三大件”,GT+版的核心数据得先拎清楚,尤其和基础版、GT版对比着看,才知道贵在哪、重在哪:

动力没变,但配置加了码:还是890cc三缸CP3发动机,119马力/10000转,欧5+排放也没削弱动力,这一点雅马哈没减配,老车主都懂,这台机子低扭顺、中段猛,跑山跑高速都不怯;

重量是硬伤:满油232公斤,比2024款基础版重了快20公斤,比2025款GT版还重2公斤。别觉得“重几十斤没事”,市区挪车、原地掉头时,力气小的摩友能明显感觉到费劲,好在跑起来后,车架刚性和悬架调校能“藏”住部分重量,体感没账面那么沉;

价格差得有点多:169800元,比23款基础版(139800元)贵了30000元,比24款GT+版(154800元)贵15000元。加的钱换了Y-AMT自动变速箱、主动刹车、雷达巡航和进阶电子悬架,值不值,得看你是不是真需要这些配置。

优点缺点也得说实在的:发动机和操控还是“天花板”级,主动刹车、悬架这些电子配置用着安心,Y-AMT变速箱上手快;但边箱是真小,XXL头盔根本塞不进去,储物盒也不够用,再加上价格和重量,确实得让摩友好好掂量。

骑起来怎么样?

从日常到长途都试过了

发动机

还是那个“省心又有劲”的CP3

不管是市区通勤龟速跟车,还是国道拉到80码巡航,这台三缸机的平顺性都没话说。低转速不闯动,给油就走,新手也能拿捏;跑山时拧到中高转速,动力储备很足,超车时一把油就能出去,完全不像只有119马力的车。

最惊喜的是油耗,实测下来不到5个油(4.9升/百公里),如果不猛给油,日常骑能控制在4.5-5个油之间,19升的油箱,满油跑个350公里没问题,长途摩旅不用频繁找加油站,这点对跑国道、省道的摩友太友好了。

舒适性

长途不累,但边箱是“硬伤”

GT+版的座椅比基础版、GT版都软,坐垫长度也够,骑两三个小时腰不酸、屁股不疼,乘客也不会觉得挤;风挡比老款高了不少,还能电动调节,高速上能把大部分风挡在外面,冬天不冻脸,夏天也不会觉得风直接吹胸口。

但储物能力真得吐槽:原厂边箱空间太小,普通全盔勉强塞进去,大码头盔直接盖不上盖,要是带点换洗衣物、洗漱用品,基本得再装个尾箱。雅马哈这一点没改进老款的问题,对经常跑长途的摩友来说,确实不方便,希望后续能出个加大版边箱选装。

脚踏有两档高度可调,调至低位时,骑久了膝盖不会蜷得慌;座椅也能调高低,175cm以上的摩友调至高位,双脚能完全着地,原地挪车更有信心;中央支架也很实用,停车保养、换轮胎都方便,细节上还是照顾到了摩旅需求。

智能配置

好用但需要适应

不是“花架子”

Y-AMT自动变速箱

解放左手,但自动模式得适应

没有离合器手柄,也没有换挡踏板,换挡全靠左手车把上的按键。升挡用食指按,降挡用拇指按,刚骑的时候会有点不适应,但半小时就能找到节奏,市区堵车时不用频繁捏离合,左手能省不少劲。

手动模式下换挡很干脆,比普通快换挡还顺畅;自动模式(AT)分D挡(常规)和D+挡(运动),D挡适合日常通勤,换挡逻辑比较平顺,D+挡换挡更积极,跑山时能用得上,但偶尔会在过弯中途换挡,需要提前适应节奏。停车时会自动降到1挡或空挡,坡道上也不用担心溜车,这点很贴心。

电子悬架

看不见的“帮手”,还照顾小个子摩友

悬架能自动调节阻尼,遇到坑洼、减速带时,不会像硬邦邦的运动车那样颠得腰疼,高速刹车时前叉会自动变硬,支撑性很足,不会觉得“点头”厉害。不过弹簧预载得手动调,好在后轮有个旋钮,不用蹲在地上拧螺丝,调起来很方便。

最有意思的是“停车辅助”:通电或停车时,悬架会变“软”,车身会稍微下沉一点,165cm左右的摩友也能轻松够到地,不用踮着脚找平衡——很多厂家都在做“降低座高”,雅马哈这个思路更灵活,照顾到了不同身高的摩友。

主动刹车+雷达巡航

安全感拉满,但巡航有点“保守”

主动刹车不是“突兀介入”那种,捏刹车时会感觉到刹车力度在慢慢加强,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前车急刹),系统会帮着加力,还会同步变硬前叉,刹车距离能缩短不少。刚开始骑会觉得刹车手柄有点硬,但适应后会觉得很稳,尤其是雨天或夜间骑行,心里更有底。

雷达巡航比普通定速巡航实用,能跟上前车速度,前车慢它也慢,前车快它也能慢慢加速,但跟车距离调得太保守了,即使设成最小间距,也比老司机习惯的距离远,市区快速路用着有点别扭,更适合国道、高速这种车流少的路段。不过遇到弯道时,巡航会自动减速,这点比有些品牌的“傻巡航”强,安全多了。

Matrix LED灯光

夜间骑行的“眼睛”,但切换能再柔一点

夜间跑无路灯的国道,这灯光真的能“救命”——前置摄像头能检测对向车,自动关掉对向一侧的灯光,不会晃到别人;过弯时灯光会跟着车身倾斜,照亮弯道内侧,不用再手动开远光晃来晃去。

唯一的小问题是灯光切换有点快,遇到路边的反光标识或对向车时,灯光会突然变亮或变暗,刚开始会觉得晃眼,骑久了能适应。比起那些“蜡烛灯”或只会直射的LED,GT+版这个灯光已经算“顶配”了,对经常夜骑的摩友太重要了。

最后总结

适合谁买?

值不值得入手?

如果你是“既要又要”的摩友。想跑山有操控,长途能舒服,还想要点智能配置,不介意多花点钱,那GT+版确实值得试;但如果只是偶尔通勤、周末周边转一转,基础版或GT版性价比更高,毕竟省下来的钱能加不少油、买套好装备。

雅马哈这次没把GT+版做成“堆料怪”,所有配置都围绕“摩旅实用”来做:自动变速箱解放左手,主动刹车和灯光提升安全,悬架和座椅保证舒适,这些都是老摩友真正需要的东西。唯一的遗憾是边箱和价格,如果能把边箱改大一点,价格再亲民点,估计会卖得更火。

2025款Tracer 9 GT+还是没让人失望。它没丢Tracer系列“运动旅行车标杆”的底子,又用智能配置解决了不少摩旅的痛点,对追求“全能”的摩友来说,这台车确实能让长途摩旅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详解参数及配置 

就算雅马哈对车头做了些微调,或是想让它看着更有辨识度,这台车的实际表现依旧在线,放在当下也完全够用。只是灯光切换的问题还在。哪怕调至“慢速”模式,灯光变化还是又快又突兀,不过雅马哈应该没停下优化的脚步(推测后续会通过新软件来改善)。

它彻底取消了离合器手柄和换挡踏板!换挡全靠左手车把的食指按键,就连降挡,也能直接用这个按键代替拇指操作。上手后用不了多久,就能习惯不用捏离合的骑行方式;而且换挡节奏全看自己:想手动控制就随时操作(停车时还会自动降挡),嫌麻烦的话,也能交给系统自动完成。

这套悬架只负责调节液压阻尼,弹簧预紧力还得手动调,但后轮配了个顺手的调节旋钮,操作起来不费劲。不过悬架的实际表现很靠谱,更贴心的是雅马哈的小设计:通电或停车时,会让悬架处于松弛状态,这样车身更容易下沉,身高偏矮的骑手上下车也能更轻松。

这台发动机确实让人越骑越喜欢,作为三缸机型,它的表现完全挑不出毛病。运转时平顺得几乎没什么震动,给油时又能感受到充沛的劲儿,动力储备够足,关键油耗还控制得很到位,日常骑根本不用为油费操心。

这台车的配置功能相当丰富,核心亮点很突出:7英寸的屏幕不仅尺寸够大,新设计还兼顾了实用性,数字显示清晰醒目,菜单逻辑也简单好懂,要是仔细研究深层功能,会发现它的配置其实特别全面。另外,通过蓝牙就能连接控制手机和对讲机,不管是单人骑行还是带人,这套互联功能都能派上大用场,对经常结伴摩旅的人来说很友好。

真没看出这代边箱和老款有啥不一样。外观看着几乎没差别,大号头盔照样塞不进去。后尾箱虽说算是选装件,但实际用下来,对需要额外储物空间的人来说,倒是挺合用的。

它支持多档位调节,如今不仅高度有所增加,宽度也比以往更宽了。除此之外,新车还搭配了带隐藏式导流板的全新整流罩,这一设计让冬季骑行时的防雨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了实用的中央支架,Tracer 9 GT+还标配了一款DID链条,链条采用强化材质打造,官方宣称使用寿命至少是普通链条的两倍。对主打旅行的摩托车来说,这种耐用性强的配置特别实在,能减少长途摩旅中维护链条的麻烦。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