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兴鹰125入手历程

更新于2025-10-02

之前在用的隆鑫仿五羊本田小公主摩托车已用了10年整,严格意义上的维修就只有坏过一次高压点火线圈,其他的就是轮胎电瓶油管这些,没有出过大的妖蛾子,说明国产车这些年进步非常大。质量方面算是相当满意了,唯一欠缺的就是动力。经常跑国道,油门拧满只有七八十公里的时速,只能老老实实在慢车道驰骋,但是总是遇上公交车和货车保持六七十的时速在前面慢车道行驶,想从中间车道超车总是信心不足,中间车道有汽车在后头逼进,快车道有车在高速超车,压力山大。

半年前就寻思着换一辆动力有冗余的车子,先后看过或试驾过钱江鸿150RS、五羊本田NPF、光阳KS125、豪爵ADX125等等车型,但是最早关注到的是雅马哈兴鹰,也第一时间了解到他配置方面的欠缺,首先排除在外。然后各种功课,兜兜转转,终于还是在上周入手了兴鹰125。个中原因,说来话长。因为我从事机械行业三十多年,自诩对此稍有认知,随着行业发展进步,一度对ABS、TCS这些功能很是注重,从一开始,选车的原则就是非ABS、非水冷、非150排量不考虑。但是到了自己换了工作地点,每天单程25km以上,通勤成本考量加持以后,我又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小排量、省油、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车型。首先省油又兼顾动力够用这方面来说,非125莫属。然后就是质量可靠性这方面,只能靠大厂背书。我驾龄三十多年,先后使用过的摩托车品牌涵盖日本四大厂(包括现在只见赛车的川崎)和国产诸多车型,但是雅马哈品牌只用过九十年代盛行的二冲程CY80和跨骑车天戟125、天俊125,踏板车没有长期使用过。近些年在平台上经常接受到巧格各种抖动、滑胎的灌输,一开始确实对雅马哈有些偏见,但是道听途说终归不如亲身体验。上个月在当地专卖店,试驾了一回兴鹰125,试驾之前是各种嫌弃,比如胖头鱼,后鼓刹,无ABS(TCS就更不要想了),TFT全彩屏是同价位国产友商标配,结果也是遥不可及。但是试驾之后,所有不满立马抵消,首先是发动机运行品质无可挑剔,传说中(期待已久)的抖马哈没有体验到,加速流畅,50公里时速内动力随叫随到,再高没试过(别人家的车不好往死里整)。车架刚性好,虽然没有暴力驾驶,但是明显比我现在的100小卡拉米紧凑,整体性好,人车合一的感觉很明显。就冲着就两点,其他的似乎变得不重要了。反思一下,骑车三十几年,前二十多年,ABS这玩意只知道汽车上有,摩托车上缺失似乎对我没造成过什么困扰,其实还是看操作,谁在骑?怎么骑?这个更重要。另一方面,兴鹰被诟病的就是屏幕素质落伍,这一点我更能说服自己,有这方面的追求,哪个手机的分辨率和智能化不比摩托车香?最终还是选择了兴鹰,虽然他的价格明显是有品牌溢价的成份,但反过来看,不正是指着这品牌给这车的质量托底吗?

这里按惯例声明一下:我不是托。我也不知道当托要上哪儿要好处。我只是作为一名用户,在这里表达一些个人观点。兴鹰这车,缺点不少。首先,这个价位,友商的车型,堆配置,堆到你双手捧不过来,ABS、TCS、后轮碟刹、双后减震、车机互联,这些肯定算缺点。第二,就是前后减震偏硬,回弹反馈强烈,舒适性不行,个人理解是为了过弯稳定性,提升操控感。第三:前置储物空间太小,聊胜于无。下面说优点,首先是发动机,巧格等一众车型的2.0版,多了自动启停,嘎嘎方便。另外,运行品质是脱胎换骨的提升。还有一个,就是一众水冷150必须劝退的油耗,借用一句台词:还有谁?仪表虽然只是LCD屏幕,但是使用体验满分,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也是一目了然。再说不算优点也不算缺点的,第一眼在平台上看到图片的感觉就是,好丑!然后去专卖店看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丑,风挡太低了,秃子一样,必须加风挡;后扶手太短了,感觉车身又肥又短,得换个加长的尾箱货架,即使不想装尾箱,也得换!结果呢?骑了一天,越骑越舒适,导致越看越舒适,啥也不想改了,连护杠都不打算装了(影响协调感)。车身外壳装配工艺和漆水方面,我是很满意的,我选的是炫光白,漆面着实光亮。板壳接缝均匀密实,虽然没有条件和传说中宇宙第一的豪爵同场PK,但是个人认为兴鹰也不能差到哪儿去。

作为一个新用户,能给更多用户的参考就是这些。根据自己的需求,是通勤适用?还是功率满足?或者是配置堆叠?丰俭由人。后续的使用体验,争取陆续分享。

加第一箱油时的公里数

加满油接近40元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