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骑士职业图鉴,小县城工地管理者——复古骑士:头盔内外的烟火与风

更新于5天前

“放下头盔是生活,戴上头盔是热爱”,天刚蒙蒙亮,大理周边那小县城的工地还裹着层薄雾,我先把复古头盔往办公室的铁皮柜里一塞——壳子上还沾着上周跑苍山鸟吊山溅的泥点子,得等周末用软布慢慢擦。转身换上反光背心,把印着“监理”二字的红安全帽扣紧,一低头就看见桌上摊开的工作日志,昨天木工班模板垂直度差了两公分,今天得盯着整改。

工地工作记

骑行惬意的生活

刚到工地入口,就撞见钢筋班老杨推着料车过来,他笑着递烟:“张工,今天钢筋都按规格拉来了,你看看?”我摆手拒收,蹲下来翻出料单核对,手指蹭到钢筋上的浮锈,边看边说:“间距还得按规范来,尺寸不能差,等会儿我去查。”说话间,塔吊吊着预制板从远处苍山方向挪过来,晨光刚好落在安全帽的“安全第一”字样上。

工地办公室核对图纸

周末休息调整心态

上午的巡检得把整个工区走遍,鞋底沾着碎石子,踩在刚浇筑的垫层上“咯吱”响。到了木工区,掏出水平仪往模板上一靠,果然发现有块板倾斜了,立马喊来班组长:“这得调过来,不然浇筑完混凝土会裂,返工更麻烦。”忙到快中午,能闻见不远处县城早点铺飘来的米线香,要是赶得及,中午能去嗦一碗加焖肉的。

工地现场专心工作

学会放飞自我

午饭和工友们挤在临时食堂,捧着搪瓷碗吃红烧肉,听他们聊家里种的烤烟收了多少、去大理城给娃买了新球鞋。远处搅拌机的“嗡嗡”声混着县城小学的上课铃,这就是我在小县城的工地日常:没有啥高大上的事,就是盯着每个环节符合规范,像安全帽一样,护着工地的安全和质量,也护着工友们的饭碗。

下班途中稍作歇息

帅帅的我

等夕阳把工地钢架染成暖金色,远处苍山渐渐蒙了层红霞,我才换下沾着水泥灰的工装,从铁皮柜里取出复古头盔。扣上的瞬间,白天的机器声好像被县城的晚风带走了,掌心先蹭过爱车的镀铬把手。钥匙一拧,引擎“突突”响,不像打桩机那么吵,倒跟县城老街坊的三轮车动静有点像,心里立马踏实了。

带着女儿过周末

我总爱沿着东线洱海边双廊往县城方向的老路开,柏油路两旁的老树叶子在风里沙沙响,能把工服上的灰吹得干干净净。路过村口那棵大青树时,肯定停几分钟,从背包里摸出保温杯——杯身上是小女儿画的小摩托,还歪歪扭扭写了“爸爸的车”,喝口枸杞茶,能看见田埂上老乡收玉米,喊一声“回家了”,声音能传老远。

有时候会碰到同样骑复古车的摩友,都是县城或周边村镇的,停在家门口小卖部前,隔着头盔和同样也爱骑车的老板聊最近哪条山路的野花开得好、洱海东岸哪个码头看日落最绝。等老板把冰柜里的喜洲老冰棒递过来,一阵清凉——爽,比在工地上签“验收合格”还痛快。

天慢慢黑下来,摩托车灯照破县城的夜色,仪表盘的指针跟着车速跳。我清楚,明天一早又得把复古头盔放回铁皮柜,重新戴上安全帽,去工地核对钢筋、检查模板。但在这小县城里,就是这两顶头盔的切换,让日子有了滋味——安全帽下,是盯着规范、守住质量的责任,是小县城里最实在的烟火气;复古头盔下,是吹着苍山风、看洱海落日的自由,是藏在责任背后的热爱。它们一个护着我在工地上的路,一个载着我在小县城周边的山水里跑,少了哪一个,都不算完整的日子。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