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电动车充电口,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虽然外观都差不多,但是各厂家还是各做各的形状,兼容性也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升级,并调整了整车质量等关键指标。
2025年11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和充电器也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 方可出厂、销售或进口。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电动车很快将统一充电口。
但是国外的情况确大不相同,千奇百怪的充电头层出不穷,甚至没有2家公司愿意采用统一的标准,这也意味着每辆车都需要专属充电器,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最近,有两家公司开始尝试使用Type-C 充电口,一家是从Rivian汽车部门拆分出来的全新微移动出行产品系列 ALSO ,另外一家是 Ampler Nova,这种尝试或将改变充电口难统一的格局。
这一改变首先来 USB 电力传输标准的提升,最大功率已支持 48V / 240W。这一功率刚好能满足通勤电动自行车的需求,这类型电池的充电电流通常在 2 ~ 4 安左右。虽然对于追求性能或者重型宽胎车来说,这一功率可能不够用,但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车辆而言,却是完美适配。
相比其他类型的接口,Type-C 接口坚固耐用、技术成熟,可实现完全防水设计,且极易满足 UL 认证要求 —— 这正是许多厂商一直难以攻克的难关。几年前,5.5×2.1 毫米桶形插头曾一度成为电自的默认标准,但这种接口很难通过部分地区的官方认证。这一情况反而导致接口更加分散,厂商们纷纷采用其他更适合认证测试的充电接口。
更重要的是,Type-C的安全性比传统的充电头有巨大提升。很多电自的起火事故,并非由劣质电池导致,而是源于不匹配充电器 —— 比如将 48V 充电器用于 36V 电动自行车,或是使用廉价劣质充电头导致电流过载。电池虽设有防护机制防止这类问题,但这些机制并非万无一失。Type-C 充电系统几乎没有这个问题,通过嵌入的 DC-DC 升压转换器,能确保仅接收符合标准的功率,所有电压转换都在内部严格控制下完成。换句话说,你再也不用担心插错充电器了。
此外, Type-C 早已应用于电动工具、无人机等各类设备的充电场景。它具备标准化、易获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已通过法律强制要求使用。
但是,Type-C 也不是没有缺点,功率限制仍是主要瓶颈。虽然240W 功率足以满足 48V 大容量电池以 5 安培电流充电的需求,但有多少人拥有 240W 的 Type-C 充电器呢?依然还是需要专用充电器,厂家也必须要额外提供。
另外DC-DC 转换器所增加的成本和散热复杂性也让厂商望而却步,尤其是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大多数厂商甚至不自主设计电池,直接依赖中国电池厂商提供的产品 ,自然更倾向于沿用以前的充电头和接口,这样不仅成本低,操作也更简便。
无论如何,ALSO 和 Ampler 已经开启了Type-C 充电头的新纪元,证明Type-C 给电动车充电是完全可能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使用 Type-C 接口会成为通勤电车的标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