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堆马力!本田 V3R 900 用电动增压重新定义骑行感受?

更新于48分钟前

谁能想到去年 EICMA 上那台只剩发动机的 “裸奔” 概念车,今年本田直接给它穿上了量产外衣。这台名为 V3R 900 E-Compressor 的车,已经不是随便展示的模型,而是结构和定位都清晰的准量产车,本田这次是真的要把 V3 + 电动增压的组合推向市场了。

V3 发动机布局是这台车的核心亮点,但它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两个缸朝前一个缸靠后的设计,让发动机横向宽度比传统横三缸窄了不少,骑的时候腿夹着更自然,不管是低速挪车还是山路压弯,都不用额外分心维持姿态。很多厂家都在为横三缸的宽度问题做车身瘦身,本田直接从发动机结构上解决,这种从根源入手的思路,比后期补救实在多了。不过 V3 量产的难度确实大,曲轴负载、点火顺序这些都要重新调校,能做到稳定可靠还能通过排放法规,目前也就本田有这魄力。

电动机械增压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本田的玩法和别人不一样。它不追求更高的峰值马力,而是让动力输出更平顺。传统机械增压跟着转速走,涡轮增压有迟滞,这台电动增压想要动力的时候能瞬间给到,不管是出弯补油还是低速跟车,动力都很线性。900cc 的排量能达到 1200cc 自吸的动力水平,靠的就是增压补足低中段扭矩,不用骑手盯着转速表找动力区间,新手和老手骑起来能有差不多的动力节奏,这种实用性比数据表上的数字重要多了。但有个疑问,电动增压的后期维护成本会不会比传统增压高?毕竟电子化部件多了,维修起来可能更麻烦。

外观上这台车确实有点怪,不对称的导风外壳看着突兀,但这不是设计实验。V3 发动机和压缩机的冷却需求特殊,这种不对称设计是为了保证散热和油温稳定,而且固定的外壳形态说明已经进入量产验证阶段,不是随便能推翻的概念设计。油箱上的旗舰标识更能说明问题,本田的旗舰标从来不用在试水车型上,这意味着 V3R 900 会是长期销售的核心产品,还可能衍生出多个版本。

它的定位也很有意思,不是纯赛道车也不是纯街车,介于跑旅和运动通勤之间,明显是本田想开辟新细分市场的尝试。用小排量的重量和成本,换大排量的可用动力,能跑山能通勤还能远行,这种全能属性在国内有不少潜在用户。

本田这次没有走排量堆马力的老路,而是专注于优化动力感受,让骑手能把注意力放在路线和姿态上。这种新思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市场能不能接受这种 “不按常理出牌” 的车型?你更在意摩托车的峰值马力,还是这种宽泛的动力区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