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历史上的10项革命性创新

更新于2022-04-18

摩托车的发明,源自于自行车的改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革命性的创新,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各式机车。

10.电启动

如今,几乎所有的摩托车都配有电动启动器。但回到几十年前,人们只能猛踩启动杆,通过齿轮将动力传导给曲轴使之转动。在125cc等小排量摩托车上还不算太糟,但在1000cc以上的公升级摩托车上就有点无法想象了...

9.旋转式油门

早期的摩托车通常使用的是滑杆来控制油门,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旋转式。Indian摩托车公司在其1904年的广告中声称发明了全新的旋转式油门。尽管旋转式油门控制首次是在1867-69年的罗珀蒸汽摩托车上使用的,然而当时罗珀的蒸汽摩托车上整个车把都是可以旋转的,而不仅仅是末端的握把,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旋转式油门。

8.电喷系统

虽然化油器十分便捷,但却不能让整车达到当今环保法规的要求。由于电子喷射技术改进了燃料分配,同样的动力输出仅需要更少的汽油,而更精确的燃料计量则意味着废气排放也更加清洁,所以电喷的发明是摩托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第一辆带有电喷系统的摩托车是1982年的本田CX500 Turbo。

7.顶置凸轮轴OHC

OHV发动机最初使用推杆来连接凸轮轴和气门,所以无法处理赛车手想要的持续高转速。那怎么办?答案是将凸轮轴从发动机的底部移到顶部,直接驱动气门的开启。在1930年代早期,贝纳利250首次使用了铝制DOHC和一个齿轮驱动的凸轮轴,其他工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都开始借鉴这种改进。

6.离合器

在骑行时,我们都认为带有离合器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1914年以前制造的摩托车都是没有离合器的,而是由发动机直接驱动后轮。可以想象一下,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走走停停,如果没有离合器是多么困难…

5.ABS系统

自1972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汽车的防抱死系统之后,宝马公司于1988年率先在摩托车上使用了防抱死系统。2010年,博世宣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摩托车设计的防抱死系统。研究表明,防抱死制动系统可以将摩托车的致命碰撞率降低约31%。欧盟现在要求125cc以上摩托车必须要配备防抱死系统。

4.减震

虽然前减震在一战前已基本普及,但一些摩托车制造商直到二战后才增加了后减震。摩托车减震器主要是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它,即使路面有小小的颠簸,产生的冲击对驾驶者来说都是很大的,不仅驾驶体感不佳,还会造成操作失误、危及人身安全。

3.化油器

早期摩托车使用的化油器,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仅仅是通过在一个粗糙的罐子中蒸发获得,听上去是不是简单的可怕?

如今的化油器可将汽油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然后送到各个气缸。现代化油器的构造可分为五种系统,起动系统、怠速系统、中等负荷系统、全负荷系统以及加速系统,是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

2.水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优势就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配件,缸体和缸头上的散热片就可以满足发动机基本的散热需求,但如果连续行驶的话,因为散热方式太过单一,所以发动机就存在着热衰现象。与风冷发动机相比,水冷发动机则更安静,而且因为有了新的液体介入散热,冷却均匀,所以散热效果比较明显,即便长时间高转速行驶,发动机温度也不会出现过高现象,因此它是散热效果比较出色的一种冷却方式。

1.碟刹系统

盘式碟刹实际上历史非常悠久,兰彻斯特汽车公司于1902年就申请了相关专利。但直到车速开始急速增加、传统的鼓式制动器性能已满足不了使用需求之后盘式碟刹才开始慢慢应用到了摩托车上。1969年,本田在其750cc四轮车上安装了单一的前盘式制动器,仅仅几年之后,到了1972年碟刹系统便逐步成为主流配置。如今电子设备日益发达、科技蓬勃发展,很难想像未来的摩托车科技会演变到怎样的一个境界!

本文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