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500+公里小长途归来,不得不说的几个事情

更新于2022-06-14

出发路线516公里,全程国道、省道(318为主)。用时将近10小时,含停车、吃饭、加油时间。

全程山路,连续弯、发卡弯、长下坡上坡几乎占全程80%,县道为主,路况复杂但路面较好。

山区返程

大回程路线,出了点小事。

先说几点长途体会: 一、KPV的坐垫问题。 我是单人单骑,所以后座感受不知道。第一段路程中,我是一口气骑了320公里左右停车休息的,大约用时4个半小时。一点不夸张整个屁股疼到麻痹,下车后必须是鸭子步走了10分钟才缓过来。尾椎骨巨疼,必须用身体整体前倾,腰、肩膀挺直保持直线的状态才能继续骑。 分析起来很简单,坐垫骑行区域尾椎骨坐的位置是最薄的,放蛋蛋的地方相反到挺厚,巨捂气,当天温度33度。而且坐垫的三角区太窄了。踏板车不管是怎么骑也不需要夹油箱控车,何况刹车的时候三角区前面没有油箱支撑全靠两臂支撑,手撑住了屁股往前滑了,巨累。 我的建议是,反正座桶里放不了全盔,你这个坐垫就重新人机功效设计下,不是简单的加厚加宽。

二、发动机散热不够。 出发前在我换轮毂的时候就发现冷却液的补液壶里冷却液有点不够,但是没有到最低液面。当时没当回事,骑行到400公里左右,当时车辆的工况是限速断油几次了以后,我保持在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跑了差不多20分钟不到的样子,高温报警灯亮了,我没当回事,继续跑了差不多5分钟,油门直接掉了速,就是油门加到底速度也不过80。我一想赶紧停吧。用手试了试散热器附近温度,有点高,不是暖风吹手的那种感觉哦,是明显的热和烫之间的感觉。本打算补点矿泉水,但是一想算了这等温度全部降下来估计得半小时,正好是刚刚修好还没通车的路段,没个地方躲阴,就等了5分钟左右继续出发。一路正常骑行,速度最高不超90,温度报警灯没有亮过。 到目的地第三天,买的原厂冷却液到了,拆开盖板发现补液壶里一滴没有,加了差不多4分1瓶冷却液才满。分析一下原因,本来冷却液就较少,高温天气持续高速工况冷却液挥发较快很正常,但是回程中冷却液充足的状况下,持续高速后又出现了温度报警,这就不仅仅是冷却液不足的问题了。回来后仔细观察车体结构,感觉整个冷却系统的风道更本就没有,当然大部分踏板都是这样。但是覆盖件上明明有的盖板是镂空设计的,实际上并不是镂空。同时发现这个车发动机变速箱下面是有预留发动机下护板的安装孔的。我可不可以大胆的联想一下,为了外观或者其他原因你们牺牲了散热排的尺寸,然后长期高速工况下容易高温报警,你们又取消了发动机下护板,这样方便机体辅助散热。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给厂家一个建议,营销上的概念要和产品同步,不能因为定价的原因牺牲本有的好的设计方案。你多那么千把块的售价有什么问题?降价降成本占市场这个逻辑现在是行不通的啊。摩托车现在不是必须品,是特么玩乐为主的。一条烟都好几百了,差那么千把块的价格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增加散热器面积,或者提高散热效率,优化车体前部进风风道辅助散热,变速箱体增加散热片。传动箱里的散热风道一并优化了,我的车目前骑了3180公里,传动箱后传动组和传动盖板之间的那个轴承里面的黄油因为高温全部干透了。你传动箱密封做的很好,但是起码的风道对流设计要科学一点啊,这个看看人雅马哈的设计参考一下不费事。 三、说些优点。 1、刹车系统不错,多次危险情况下刹车系统表现非常好,尤其是ABS介入的时间和我的使用习惯很配合。 2、油耗表现不错。我从来没算过百公里升,这次往返单边都是将近140块钱的油,一直95加满心里不慌。 3、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其他人说的异响,部分螺丝有绣,也是正常范围。整体装配还可以。 4、轮胎在铺装路表现非常好,我其中50几公里的盘山路,有很多弯道里有浮沙,正常压弯抓地力都有保障。 5、操控有点出乎意料的稳,回程是几乎一路迎风,后尾箱全部装满,防水袋装满,应该有80几斤的行李,开始很担心重心不稳会死亡摇摆,结果单手骑都很轻松。车重还是有好处的,车架粗壮也是有好处的。 图少子多的原因是,快到家的时候下车让排气管给烫了,现在痛苦的很。真心希望厂家要明白,销量和价格现在不是正比的关系了,不是便宜的就好卖,好产品的逻辑是性能好——细节好——外观好——价格好。不是那种先定个价格区间的目标,然后搭积木一样搞研发,最后减功能的去控成本。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