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一个充满运动、激情的国度,这里诞生的超跑品牌数不胜数。鼎鼎大名的汽车品牌有布加迪、帕加尼、法拉利、兰博基尼、蓝旗亚、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
耳熟能详的摩托车品牌,除了杜卡迪、MV奥古斯塔、贝纳利、比莫塔、德比、摩托古兹、比亚乔、Vespa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品牌,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阿普利亚。
既然要说车,我们还是从产地聊起。今天我感觉彻底实锤了,我就是意大利旅游推广大使~~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之前聊Vespa的时候就讲过:意大利全国划分为20个区,103个省,8088个市镇。威尼斯是威内托大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直到今天,各位如果想到意大利旅游,威尼斯绝对是和米兰、佛罗伦萨、比萨这些地方齐名的打卡圣地。
阿普利亚就诞生于这么一个迷人的地方。它和很多摩托车企业一样,跟几乎所有现在老牌摩托车品牌一样起初创业时主业都是生产自行车。原因我都不用赘述了,还是因为战争。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了,自然也没那么多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买汽车了。
于是,摩托车、自行车这些绝对价格相比汽车较为低廉的产品就开始蓬勃发展了。1962年,创始人阿尔伯特·贝吉奥在威尼斯的诺阿莱开了间自行车生产厂,这个小镇真的是小镇,常住人口总数到今天也只有一万多人。
由于经营有方,产品力卓越,因此工厂规模日渐扩大,不久后成为了一家合资公司。
1968年,阿尔伯特的儿子伊万诺·贝吉奥加入公司与父亲共同经营,但伊万诺对自行车没什么兴趣,这个时间点也是各大车厂集体发力的时期,同时日本的摩托车刚刚迈开征服全球的脚步。
赶上这么个时间点,阿普利亚有了制造生产摩托车的想法。他和几位工人开始着手打造了一台金蓝配色50cc的摩托原型车Colibri 50。这台车的出现标志着阿普利亚摩托车公司正式成立。
总揽大权接掌公司大小事务后,伊万诺将公司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将公司定位成为摩托车研究开发的公司。
不过很遗憾,这位摩托车界的传奇人物在长期遭受病痛之后,已于2018年3月辞世,正是他将阿普利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变成了业界翘楚,正是他勇敢的扩张计划让该公司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摩托车公司之一。
初期的阿普利亚摩托车的定位是经济、轻量并且好操控,适合各种年龄层和男女老少日常代步使用,当时旗下产品有三款分别名为Colibri、Daniela 和Packi的车型,这三种车款在当时欧洲拥有很好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
伊万诺并不满足于此,经过深思熟虑,他带领了这个品牌往性能车的方向发展。在1970年,公司发表了使阿普利亚品牌里程碑式的代表作Scarabeo越野车。
当时热衷越野车赛事和喜爱性能车的车友对这台车极其喜爱,这台车带动了小排量越野车的风潮。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以及提供更多选择性,在1970年末期时Scarabeo已经区分为两个排气量分别为50cc和125cc,并已拥有数种不同的彩绘版本。
1974年,阿普利亚发布了第一辆竞技越野车,并且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参加越野锦标赛。在接下来几年的努力以及经验中,1977年于意大利越野摩托锦标赛中拿下了125cc 组及250cc 组的第一座冠军,也逐渐在各赛事中崭露头角并名声大噪。
1978年,车手阿尔伯克基驾驶阿普利亚机车取得第三名完成赛季后,最终取得当年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总成绩第六名,这是当时意大利车手以前未取得的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阿普利亚的声誉扩大,出口市场对阿普利亚摩托车的兴趣与日俱增,并把它推向国际市场。
1981年,阿普利亚推出了TL320的样车。1983年,阿普利亚推出 ST 125街车。
1984年,阿普利亚推出了一名为STX的改进车型,并参加摩托车耐力赛,该车型最终被命名为 ET 50。
阿普利亚并没有因为各种重大突破而沾沾自喜。相反,不满足于现况的他们开始准备挺近世界最高级别摩托车锦标赛MotoGP。
1985年,阿普利亚正式加入MotoGP,它曾先后培养出许多天才冠军车手,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罗西和洛伦佐等。同年,阿普利亚开始将部分发动机生产外包给奥地利公司,并同时推出125 STX和350 STX。
1986年,阿普利亚推出的AF1,一个小的运动车型。次年,阿普利亚就凭借这台车在圣马力诺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而赛事对于阿普利亚并不单单是比赛这么简单,阿普利亚将研发的最新科技和高科技技术给赛道上的车手进行比赛,所得数据在赛事后经过分析、解读,很快便把这些专业赛道技术就下方到品牌旗下的市售车上。
1990年,阿普利亚第一台全塑料外壳踏板车Amico问世。值得一提的是,Amico就是现在国内马路上时常可见的金城圣甲虫的初代车型。
顺便提一下,现款金城圣甲虫车身粘贴着提拉米苏Tiramisu,这是圣甲虫出口转内销以后,金城给它取的一个名字,以免侵权。实际上它使用的就是阿普利亚200cc的发动机。
说到这里,我顺便给成都的各位摩友提一下。大家都知道,川AB字段的蓝色摩托车号牌只能上在排量为50cc及以下单座的两轮摩托车上。那为什么很多路上跑的圣甲虫能挂蓝牌入城证呢?
这里可不涉及套牌或者假手续哦。原因是金城公司有一批原厂出厂合格证上就写的排量50cc,准载人数是1的圣甲虫车型,你别管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但是事实就是这些车绝对是合法上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实际情况只有让众人分解了。
还是在这一年,潜心于赛事的阿普利亚通过长年的比赛经验,在铃木RGV250二冲程VJ22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开发出了一台横扫GP250的神车RSV250,并让马克思·比亚吉在GP250赛事中获得三连冠。
1992年,意大利车手格拉米尼赢得了世界125公路摩托车锦标赛冠军。同年,阿瓦拉夺得世界速度锦标赛冠军。此后,阿普利亚共有124次荣获125和250 cc类大奖赛,15 次世界冠军头衔和16次欧洲速度冠军。
1993年,阿普利亚推出了四冲程,四气门发动机的圣甲虫Scarabeo。并在后续推出Leonardo、SR、Gulliver等车型。
说起SR系列,目前国内还有不少阿普利亚的小踏板车,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阿普利亚小狮王,就是SR50;比亚乔台风,就是SR125。
而当然不能忘记提到的,是阿普利亚绝不妥协的高性能车中的越野车系。致力于高性能以及高度可玩性、乐趣而生的Dorsoduro车系搭载了90度夹角V型双缸发动机,分为1200cc和750cc。
为了安全性加入的电子控制单元并排除了其他车厂无法在原始操控性能和电控单元做出平衡的弱点,缔造了高度安全并且同样具有极致骑乘乐趣的新体验。
1998年,活跃于小排量及越野赛事的阿普利亚推出了他们的公升车型“RSV Mille”(看清楚哦~是两个L)以及Falco 1000cc的V型双缸运动旅行车。
RSV Mille也是现在“RSV4”的初代车型,这两部车辆使用的是水冷V型60双缸发动机,值得一提的是它开始并不是现在的V4引擎,而是使用的改良后的Rotax1000cc发动机。1999年RSV Mille成为WSBK赛场上的一员。
2000年,阿普利亚收购了意大利著名的摩托车品牌摩托古兹和三缸摩托车发动机鼻祖拉维达。并推出了50CC高续航里程,低排放的,采用DITECH直喷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车,同时推出RST Futura 以及ETV 1000 Caponord运动旅行车。
2003年,阿普利亚推出RSV Mille Tuono,一款越野风格的运动机车,这台车也就是现款Tuono1100的初代车型。
2004年,阿普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大的摩托车集团比亚乔的一员,它的加入令比亚乔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摩托车企业,摩托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超过 60万辆,并在50个国家开展业务。
2007年,在伊万诺领导下的赛车部门所做的出色工作使得阿普利亚斩获另外2个世界冠军头衔,阿普利亚的赛车又赢得2007 MotoGP 125组和250组冠军。
伴随着品牌产品线的范围逐渐扩大并倚靠先进的科技技术,阿普利亚的车款在电子控制系统和安全性上不断求精求变。这一年诞生了帅气的SHIVER家族系列,第一款车SHIVER 750是第一台使用 Ride by Wire 电子油门的车款;
2009年,阿普利亚推出的一款搭载水冷V型双缸发动机车型MANA 850 ,值得一提的是这辆车没有离合器,匹配DCT模拟7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顺便提一下,839cc的手自一体变速箱可以使大型的倒三轮摩托车像踏板车一样容易掌控。
近年来,凭借着MP3系列的多年积累,比亚乔越来越期望在阿普利亚MANA的平台上推出一款全新的倒三轮摩托车。虽然Mana已经停产,但阿普利亚很可能为了新的倒三轮摩托车恢复生产这台839cc的V型双缸发动机
2008年,阿普利亚推出了全新一代RSV4系列超级跑车,一度成为欧洲最受关注车型之一。因为很长一段时间,V4发动机在全世界就是它独一份。当然现在杜卡迪、本田、KTM也相继推出或者正准备推出V4发动机。未来,超跑或者说超级运动车型也会往V4的方向发展。
2009年,阿普利亚携RSV4重新回归WSBK。到2010年,阿普利亚成为最成功的摩托车赛车品牌,超越MV奥古斯塔并创纪录的夺得276次胜利。
2014年,RSV4 RR的推出,再次稳固了阿普利亚在超级摩托车市场上的地位。目前现款的RSV4 RR的最大马力达到了201匹,采用65度V4发动机。
一档就能干到160公里时速,城市骑行你完全就可以把车当做自动挡车来骑,因为你很难换上三档。
本人有幸在成都街头偶遇过一台RSV4,那种令人沉醉的强有力的低沉咆哮声真的令人极度得享受。 我很想在网上搜一段视频或者音频,但是找遍了所有主流视频音频网站,很遗憾没有任何一段有现场那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当然,各种电控系统会帮你牢牢地按住这台车,有信心有财力有胆识各位可以关闭一切的牵引力控制、防翘头等电控去试驾一下。
这么暴躁的车,油耗当然也很感人,城市骑行180公里亮灯跑不了。
目前阿普利亚在国内和宗申展开合作,所以正式的中文官方网站中,宗申阿普利亚和宗申比亚乔并存。车辆销售工作均会通过宗申公司执行。
这里必须提一句现实情况:我个人感觉阿普利亚在国内真的被宗申给玩坏了。本次2020重庆摩博会,本来我的关注车型里面前三就有GPR250,结果又是一次深深的失望。
继续吧,反正感觉再这么来几次,就真的无所谓了。
真的很遗憾,目前大排量阿普利亚跑车都没有正式官方批量引进国内市场,车友想购得难度非常大,而且价格极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通常只有通过小贸手段,很难得才能遇上大贸车款。
这也要呼应我之前文章提过的水车的问题,我对水车一般情况是不支持的。但是国内由于政府政策以及厂商本身的问题,我们国内是很难接触到这些具备世界顶级性能摩托车车型的,我不知道为啥正常的爱好在内地算违法,我只知道如果真的想要体验这些尤物,可能只有购买水车并被限制在封闭赛道这一个途径了。这确实是很无奈的一个事实。
对了,正好在这里大概说说现在街上最常见的一款车“宗申阿普利亚GPR150”。
这款车在欧洲并不是阿普利亚产的。前面已经聊过,阿普利亚目前隶属于比亚乔集团,而比亚乔集团旗下除了阿普利亚还拥有Vespa、摩托古兹、德比等品牌。
第一批GPR排量是125cc,在欧洲都是由德比生产的,由于宗申并没有和德比有直接合作,所以通过一些运作,直接让德比的这台车挂上了阿普利亚的标。后期,宗申比亚乔针对GPR125低转无力问题,通过拓缸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GPR150。
所以,这台车的本质就是一台宗申和比亚乔集团合作,使用阿普利亚商标的德比制造的车。各位理清楚了吗?
说到这里,我真心想再次吐槽一下宗申。因为德比在欧洲实在没什么存在感,比亚乔又不想轻易放弃这个品牌,当时刚好大陆150级别仿赛这个市场基本除了雅马哈R15就没了。
于是,比亚乔就把整个德比产品线直接给宗申了,在大陆发展后为了更好的盈利,他们就贴了个阿普利亚的标大肆宣传,之后凭着阿普利亚的名声和相对好看的外观在国内取得了不少的青睐。
但是宗申可以说是不思进取,GPR进大陆到现在五年多了,也不知道是学不会还是改进不了,这台车还是老样子,刚开始部分配件进口,后来没多久全车国产,而且良品率降低,减量加价,一味的以换版画来更新车款。这些做法,让本来就对宗申已经很不爽的感觉变得更糟糕了。
其实不光只是GPR150,国内在售的合资阿普利亚摩托车的原型车基本都是德比。
阿普利亚国外在售车型众多。旗下超级街车、超级跑车、越野车、大排量运动踏板车云集,真的完全能够代表世界顶级的激情和性能。这里简单列举一些,这些也是国内车友的一大遗憾。虽然现在大贸也不少,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城市,网点和后市场建设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骨子里来说,阿普利亚真的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车厂,它就是一个为了运动和速度而生的品牌。
只是自身的经营方式跟世界一线品牌有着一定的差距,加之在中国无奈摊上了宗申这么一位大爷。
希望,只是希望吧,一切越来越好,同时真心希望官方能多引进一些原汁原味的大贸车型,毕竟那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阿普利亚源自基因中的那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