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一辆车来写个长测,可惜很多车都是入手没多久就卖了,机缘巧合下入手了这台曾经因为质量和售后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的QJmotor骁750。
其实很早就想买台国产ADV耍耍,奈何总觉得国内的ADV全是小马拉大车,排量小车重,总觉得动力会不如人意,曾今和朋友夸下海口,但凡国产出个大排量ADV一定搞一台,这下如意了(手动狗头),入手了这台中大排量的国产ADV——骁750。
这台车从上市到现在也基本一年时间了,第一批车是铝轮版的,作为一台ADV车型来说有点不称职,只能算是公路旅行车,这次入手的是高配的辐条版,算是稍微和ADV沾了点边。
第一篇先从配置外观做工等静态方面来说说这台国内曾经最大排量的ADV车型(现在有了MT800)。首先就是外观设计,其实第一眼看到这车就被他的外观所吸引了,精致的头灯,非常有气势的前脸,粗壮的油箱,所有的设计都在我的审美点上。接着就是查查到底是不是抄袭。头灯的造型其实有点凯旋tiger的味道,但是毕竟在国内他貌似比凯旋要先上市,至于是不是抄了国外版的就不知道了。总体来说这个外观是实打实的加分项目。
做工方面,在QJ这个品牌才发布的时候第一台车应该是追600,当时整体的做工其实有点不入眼的,尤其在发动机这块,喷涂工艺要低于贝纳利,板件的扎实度和接缝的顺滑度上来说也是不如贝纳利的。但是后期经过改良后,目前的QJ在整体工艺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台车上,整体板件非常扎实,接缝均匀,已经有了大厂的风范。细节部位还是有些拉胯,例如裸露的线束,还有待优化。
发动机的整体做工也还行,由于是ADV车型,发动机原厂加了一个护板,看起来质感可以,黑色的发动机涂层看起来很干净利落,不过少了几分精致和高级感。
在这个国产就是堆配置的年代,这台车的配置也算是相当可以的,前后KYB可调减震,前后布雷博卡钳,布雷博直推上泵,辐条真空胎,全车LED灯具,液晶仪表都非常的上档次。作为一台ADV车型来说个人觉得配置唯一欠缺的一个点就是没有自带的胎压监测,需要车友后期加装。但是它的仪表里居然已经预植入了胎压监测的选项,这就显得不厚道了。还有一个槽点就是没有配备可调风挡。
轮胎用的玛吉斯轮胎,节约成本的最优解,始终还是差点意思。本来像贝纳利的老传统用倍耐力的胎就非常不错了。
细节说完,来说说上手后的体验。这车上手第一个感觉就是重,非常重,本来已经开始走上轻量化道路的钱江,在这台车上还是又回到了起点。230多公斤的重量加上非常高的车身,推车会非常困难,才买的第一天就因为停在斜坡上,放大撑的时候没拉住直接原地倒了。对于我一个188的大汉来说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力气稍弱真的很难应付他。
骑起来后,这台车就像变了一个样,变得灵巧了起来。速度在30-50这个区间段,车辆异常的灵活,超过60码后会感觉变得逐渐稳定,对于城区骑行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减震的设定不算太软,但是相比运动车型来说他是舒适的。全可调的减震可以根据自己的食用环境再进行细节的调整,但是自己调了下感觉差别不是太大。刹车使用了布雷博的入门M4.3卡钳,前双碟的设定其实应该是一套非常给力的配置,但是放在这台车上有却显得有点不匹配。由于车辆太重,加上前减行程长且偏软,在重刹的时候减震过度压缩,会给人已经制动力来的很慢的感觉,本来在贝纳利其他车型上非常够用的一套刹车系统,却给出了一种上泵推力不足的感觉。
最后说说第一波油耗吧,详细的骑行体验放在下一篇。续航测试,纯高速,大部分时间在6档5000转至6000转巡航,有几段会快一些,拉了极速。油箱标称是18.5升,满油跑了327公里,加油加了18.12升。基本算是跑干了,这个续航对于一台ADV车型来说只能是一般般。油耗5.54升/100KM,对于750的排量来说还算可以,下一篇会测试城市道路及跑山的油耗情况。好了,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