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
一、背景 选车: 一直以来都有个“摩托”梦,看着车友们的“大贸”,“大绵羊”羡慕不已,奈何自己身高仅160厘米,座高低的车型屈指可数,再说人到中年也没那么多激情了,最终敲定这款车型,带家里财务部长看车,也喜欢这个款,因此顺利通过“审批”。 购车: 之前没有真正意义骑过挡位车,还一度考虑先买个二手的练练,也看过几个,不过都比较无缘,同时发现这款车型比较保值,加上老妈老婆一致意见买新,因此简单对比后在成都武侯区某店入手;包牌1.18W,加送两次保养,后箱支架等。 换脚: 确定买这款车型后,就在【摩托范】上看口碑攻略,好多车友对这款车的评价都很中肯,对于问题反馈上主要集中在轮胎打滑和链条容易拉长上(其它问题个人觉得都可以克服或接受); 我是22年1月提的车,拿到车后就骑回老家了一个来回,慢慢走磨合;中途有两次刹车有甩尾现象,好在当时车速不快稳住了,同时也应证了车友们分享的问题确实存在;行车安全无小事,回来后确定了“换脚”计划。 二、实施“换脚” 选脚: 其实我换了两次“脚”,都是在“某宝”上选的,第一次是春节后,当时看到其他车友换的是130的后胎,我考虑了一下,觉得只换后胎应该就能解决问题,因此买了个正新130\\\/90\\\/16的后胎;第二次是看到有车友换了更宽的,自己理解觉得越宽可能会越稳,因此换了正新140\\\/70\\\/16的龟背胎,这次换把前胎也换成100\\\/90\\\/18的了,换前胎是感觉路面感比较明显(就是在路上遇到有接缝或压白线时,手上明显感觉得到;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术语来表达)。
第一次换上的胎
第二次换上的后胎
第二次换上的前胎
二次换上后的效果
换后效果: 第一次换上的是130\\\/90\\\/16正新轮胎,比原装胎宽了10mm,高度高了10mm(原装胎数据120\\\/80\\\/16),上路后防滑效果确实好了很多,但因为高了一点所以感觉撑偏架就更斜了;车子操控性能除了上述路面感明显(原装胎骑的时间不长,也不知道是不是也一样)外没有其它问题,总体情况觉得也还好。 触动我第二次换胎是自己琢磨了一下,认为有可能是只换了后胎没换前胎导致路面感明显,因此这轮前后全换了; 第二次换上后,后胎要比之前的扁平的多,看起来比之前的要好看很多;因前胎胎纹和宽度增宽了的原因,开始几十公里感觉骑行中龙头灵活度没有原来那么好,但压在线上的手感灵敏度也降低了不太明显了,几十公里后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化;第二感觉就是防滑效果进一步提升,自己刹车时心里感觉很踏实;
我加装的前护泥板
也有一些不好的,比如前胎比之前更容易甩水到鞋子和小腿上,前护泥板不好加装挡水,网上的没有啥效果,店里的又不太好看;像我这个加了一节的,没啥效果,稍微一点水都会甩在裤子鞋子上,如果要好还要装个挡板才行; 听店里的师傅讲,前后轮胎加宽后油耗会提高很多,这个就看车友对油耗的敏感度了; 三、自我心得 换了两次后,通过骑行对比总结如下,供参考(仅个人体会,不一概而论): 1、害怕打滑的朋友,建议更换原装胎,换了之后确实有一定效果(打不打滑和速度、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换胎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2、如果换胎,建议前后一起换,这样纹路比较匹配,个人认为上路骑行车更稳定; 3、有条件的朋友,其实建议更换原装尺寸(或宽一点)的半热熔轮胎,一样可改善防滑效果且油耗不会有太多提升,但就是轮胎价格比较贵且不太好买,我在网上找了好久好像只找到一家原装尺寸的,没找到加宽尺寸的半热熔(如有找到的朋友,可在评论中发下地址,谢谢!); 4、换加宽胎后,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好像也没有增加多少(有一定程度增加),我琢磨了下,觉得主要原因应该是被轮毂的宽度限制了,正常来讲,轮胎加宽后轮毂也应该同步加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才能最大化,才能最大化的起到防滑效果。 其它就没啥了,目前刚换上不久,使用中又啥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到时候再来吧。如果有什么问题的,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上来后一起探讨。感谢大家!
轮胎正面的样子
后胎侧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