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个好头盔的三个基本要素

更新于2022-07-29

头盔于我们的意义究竟在于什么?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头盔。 安全?舒适? 还是拉风? 似乎更多的车友们对头盔的理解还限于免于交警的纠缠。想摒弃世人对骑摩托车人的偏见,除了礼貌的行车之外。一个安全达标 做工造型优雅的头盔。或许也是不错的方法。我经常能看到车友们在挑选头盔时候的迷惑,我该选择那款的头盔?为什么HJC OGK 要比VR-1 永恒要卖得贵为什么 SHOEI ARAI又要比HJC OGK 卖得贵?是不是在卖牌子呀。 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头盔有技术含量吗?

其实买一顶头盔不外乎注重 三个方面 1.安全性 2.通风性 3.舒适性   一顶好的头盔 会让我们戴起来觉得 视角宽广轻松 透气 安全。

安全性

安全性如何体现?简单的来看 无非是是关于头盔的安全认证 SNELL ECE DOT等。 安全认证不少的车友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在车友在讨论的时候都会提到了以上的安全认证这点我很欣慰。 但除了安全认证之外我们还需了解的是什么呢? 是不是两款通过DOT认证不同品牌的头盔安全性就完全一样呢?关于这点我还是交给业内专业人士会比较好。我们来看看头盔业内人士的howardyang的看法。

“在北美ARAI SHOEI 代表意思的是安全,他们不用刻意减轻重量.所以您可以注意一下ARAI SHOEI的重量是否都在1550KG上下??他们有能力做到1200,1300公克.但为什么不作?因为安全帽代表安全,举例来讲谁能像ARAI一样在做SNELL2005的冲击吸收可以连续同一点做四次而低于290G? (一般同一点只做二次)?我想没有几家可以像ARAI这样的吧?更别提欧洲帽子一直想减轻重量的想法? 又同样是过DOT但数据差别在那? (DOT的冲击吸收不能超过400G)一顶帽子通过DOT但数据在300G-400G打转,其实不太安全,。ARAI认为的安全性一般都在100G-200G中间,如果一味要求减轻重量势必数据可能飙至300G以上.在生产中如果有误差,且误差值大时可能就会不安全。”

以上就是howardyang对于安全认证的看法。

通风性

这是个很难进行量化 也很难处理的环节。因为不像安全性可以有个认证可以参考。但市面上一些国产头盔为什么在模仿了 ARAI SHOEI的头盔设计却没有达到与之相仿的通风性呢?通风性看似复杂,其实也无非就是两个方面 : 一个是盔体风道的设计;另外一个就是内衬的设计和材质(对,内衬的材质起很大的作用)。

风道设计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如何平衡进风量和风噪,这是个难点。 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的话, 风噪会变大甚至会出现啸声(当然,盔体的风阻系数也是造成风噪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产品牌的头盔相对来说在高速行驶的时候风噪较大且容易出现啸声。 进风量还涉及到个正负气压的问题。如何在头盔后部的出气口出现一个相对量的负气压,从而使得空气从头盔的进气口被吸入,通过风道带走头盔内部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从出气口排出。 这个环节需要不断的尝试改进 。 但是很遗憾。国产品牌在这一块很少能做好。

内衬设计和材质的选用 单独拿出来看这块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点。但内衬的设计是与风道结合的。这点在国产品牌中 依旧被习惯性的忽略。但在内衬材质上我还是很欣慰的看到了国内的永X,并没有使用廉价的材质这点确实值得肯定。因为内衬材质上非常容易省钱的地方。一般天鹅绒或类似材质 和COOLMAX等类似的透气材质之间的价格差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批货的价差就很大了。

舒适性

舒适性在我个人看来。 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重量以及合理的盔体重量受力设计; 盔内适宜的温湿度; 相对较低的风噪;广视角设计盔体; 透光性好的镜片 当然防雾 防紫外线 更好。

而以上的五个方面 该如何体现。重量的控制与安全是个相反的方向,一味最求最轻而忽略了安全性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头盔的首要作用是安全。

但是为什么一样重量的头盔会让我们觉得其中的一个比较重 而另一个比较轻呢?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感觉在欺骗我们。 但是如何能做到这样的欺骗呢?这其实是头盔受力设计的功劳 。如何将头盔在收到撞击时候的力量进行分解溃收(这当然是首要的), 以及在日常使用佩戴时候将头盔本身的重量进行合理的分布。 这是个很难做好的技术环节。这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以及不断的调试 计算。才能达成优秀佩戴效果。

说到盔体的广视角。简易来说就是看到的视角相对来说宽广。但如何取舍宽广的视角和 安全防护 同样亦是一个难点。

透光性好的镜片 各个厂牌有各自的优势。 比如 UVEX的防雾 我就不累述了。

我期待国内的头盔厂都能以自有品牌角力于国际市场, 而不是充当代工的角色。

本文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