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这个词是真的很形象,一年两年三年就这样匆匆逝去,记忆里只剩下下楼做X酸,人生不应为如此虚度年华而悔恨。辞别合作了两年的老东家,迎来人生有史以来最长的gap期,稍作打算,说走就走。
这个家伙不能远行…
选定车库里的rt3作为摩旅的座驾,收拾好行囊出发第一站就直奔齐鲁大地。跟着高德地图享受了300多公里高速就引导下国道了。山东省禁止摩托车上高速…在国道上穿越德州(忍住了没有去吃扒鸡),在泥泞路况和混乱的交通状况中艰难跋涉到了济南。
防水包和尾箱、马桶承载了一切,远途还得是踏板
这里的口罩管理很严格,需要提前向宾馆报备信息。到了泉城,当然要去看看最有名气的趵突泉,参观了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馆,身高超过1.7m的她在当时也是名副其实的高妹了,文采还那么好,还和丈夫离婚,算是那个年代的新潮女性了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晚上到大明湖瞅瞅,原谅我才疏学浅,只知道皇阿玛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大明湖很大,晚上来遛弯儿的本地人很多。就是匆匆一瞥给我的全部印象了,哦对,还有一点深有感触,就是济南的青年男女个头真是好高哇~
夜晚的大明湖,没有遇见夏雨荷
搜了一下济南好吃的,发现一家高档老店——贵满楼。菜品很高级,价格也比较高级,但据说是开埠时就开业的老字号,体验一下,不虚此行。
店内装修装饰很有品味
榴莲天鹅酥?好像是这家店人气最高的菜品
第二天启程直奔泰山脚下,全程仅有不到90公里但全是山路,路况尚可偶有小状况~毕竟四轮大多数不会再选择走这条路了。
两三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泰山脚下的花筑酒店。
曾经的老东家旗下酒店——花筑 半亩山田
鉴于近日也没有其他客人,老板很大方地给升级到最高级房型,小露台大浴缸,旅游业这几年实在太难了…
在这里吃到了炒鸡好吃的炒鸡,才知道炒鸡好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谐音梗。另外在济南喝过两次的“阿水大杯茶”在泰安也随处可见,好喝便宜,果茶自由哈哈哈。
炒鸡好吃的炒鸡
山东省内处处可见的连锁品牌:阿水大杯茶
泰安有一处岱庙,十全老人乾隆帝貌似很喜欢这里,在城门楼子上走马观花,深秋的桂花香里偶遇大群锦鲤,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惹得我花了5元钱买了鱼食去给它们养膘~岱庙门口正在布置中秋庙会,这烟火气让人想哭,我们被封禁在口罩的世界里几年了。
岱庙的锦鲤
第二天赶紧去登泰山,爬山是不敢奢望了,陡峭且漫长的台阶让人望而却步。索道往返200元贵了点但确实省力啊!
泰山索道
山顶上还能见到语文课本里描述的挑山工,商业化气息也很浓厚,从索道终点到山顶直线距离几百米,但山路就很费脚力了。
最终登顶的喜悦让疲惫一扫而光,无限风光在险峰!东岳泰山,我终于来过了!
下山时,在缆车和巴士的接驳口看到蜿蜒的隔离栅栏,可以想象昔日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拥挤。下山后实在没有体力去逛岱庙北门的庙会了,回花筑点一份炒鸡大快朵颐~
九曲十八弯的隔离栅栏
疫情此起彼伏,接下来的行程颇为受限。还好往南的山东第二大城市临沂还是安全的,国道半日达,这个城市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临沂街景
在此回忆一波:来京求学后的2005年,给辅导员捎带了些家乡土特产,正好暑假学校组织社会实践考察,辅导员就安排我去了,目的地即是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沂当时并不发达,不过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基本住的都是区、县招待所,吃的都是顿顿有知了的宴席。一日偶遇哈工大青岛校区来临沂社会实践的同学们,他们住的是学校课桌(对你没看错就是睡课桌),吃的是食堂…当地领导的话或许可以解释这样大区别的原因:“各位都是未来的外交官,希望到时可以想起我们临沂,照顾我们临沂!”现在想来颇为惭愧,作为外交官未曾来得及回报临沂,只能自掏腰包到临沂支持旅游消费了。再写两个当时印象极深的场景: 一是当地中学高二升高三的孩子们一个月仅放半天假,备战高考的残酷,全国恐怕无出其右吧; 二是临时安排国际法系的同学们为某村的村民们开办法律讲座,同学们连夜掏出笔记本和当时罕见的无线网卡各种备课后,在礼堂主席台上扮演专家答疑解惑,但台下的乡亲们多数是来看看京城的大学生的,很欢乐的一场乡村法律讲堂。
临沂街景2
时隔17年,终于再度踏上临沂的土地。哼着“沂蒙小调”,却不见当年的落后面貌,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道路宽广,特别是我们下榻的北城新区,其现代化程度完全不输给一线城市。 抽空去给摩托车加了一套手把usb充电线,到店安装,导航过去发现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集中区。汽摩配件市场、餐饮食材市场、建筑装修市场等等规划建设横跨了四五个路口,很是热闹。汽摩配件市场里摩托车经销商众多,但多是钱江、宗申等国产品牌,甚至还看到了不少的国产双r、国产z900。顺带说一句,师傅忙活半天收我工时费20元,看他满头大汗我扫码多付了10元,聊表尊重。 临沂期间参观了我国“书圣”王羲之的故居,作为一个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此次堪称朝圣了…
这里摩托车可以停在景区正门口
景区内打卡,线下npc…我曾经的创业梦
千年鹅池今犹在,书圣遗风永流芳
熟悉的配方,点一杯在书生故居流连一下午
字字珠玑,幅幅珍宝,全是书法大家为书生故居所作
临沂的餐食,一顿创新的炒鸡很是美味,在王羲之故居不远处还品尝了一顿甄肉干饭简直不要太好吃~
斯是陋室,甄肉干饭真香~
临出发前去品尝了传统早餐“糁”,一碗牛肉糁配上煎饼,很齐鲁的味道。再见临沂,祝愿你越来越好!
据说是一家二十年老店
牛肉糁配煎饼
再下一站直奔200公里外的江苏盱眙,所谓的小龙虾之乡。
小龙虾不错,我比较破坏美感了
酒店的楼下就是家本地大排档,高朋满座的场景让我们迅速决定放弃大众点评上鱼龙混杂的网红店,直接和老板要了一份。实话实说小龙虾的味道不错,价格实惠但个头不大,才觉得酒店的前台妹子所言非假:今年夏天太热不少小龙虾都已经热死了,再加上已经临近季节尾声,小龙虾的品质已经很难撑起盱眙的名号了。
忘了在吃之前拍照了…杯盘狼藉
县城不大,但在洪泽湖边上有明朝祖陵,离开当日一早去包场参观了下,朱元璋登基后,按照惯例向上数三代,即将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追认为明朝皇帝并将陵墓集中在此,只是可惜上三代只有虚名,未曾享受过帝王的荣华富贵。祖陵由于建设在洪泽湖边上水患严重,清王朝派人照看、挽救了几年后也逐渐放弃了,明祖陵一度被淹没在湖底。
明祖陵
台风“梅花”在江苏闲庭信步,让原定往江苏扬州、镇江等地的计划完全落空。冒着雨向西而行,来到一直很感兴趣的一个地方:安徽蚌埠。
一直以为安徽的经济发展会相对落后,结果到蚌埠后被其繁华的样子吓了一跳。不仅是城市建设,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地的车流人海的喧嚣,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在蚌埠的许多时间,似乎忘却了这几年来疫情带来的阴郁。
蚌埠街景
干扣面彻底征服了味蕾,连续两天都光顾同一家店,烧烤的味道和价格更是让人觉得在北京吃**以前、丰*烤串的都是大冤种。
蚌埠干扣面…连吃两天
这里的生活充满了舒适的味道,而满大街与汽车一道驰骋的摩托车意味着这里不禁摩。对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摩托车友来说,简直是吸引力爆表!哦对了,还有房价,几乎只是帝都的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入城当日在路上就邂逅了一位蚌埠当地摩友,他刚从蚌埠北上内蒙回来,现在想起来仍是羡慕嫉妒,一座包容摩托车的城市,在中国很难得。
眼见十一将近,大会将开,疫情通报烽烟四起,思忖再三,决定返回北京。虽然没有工作的束缚,但如此在外游荡下去,银行卡余额也不允许了。
返程几乎没有任何故事,只是在高速的服务区被人观摩了一番,当年看到摩旅的人是好奇,现在自己也成了被人好奇的主角。不由得慨叹:人生苦短,光阴难再,今时之艰辛,来日之回忆。有时间就跨上摩托出发吧,不及远方,无言成诗,希望下一次的摩旅不会太遥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