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车是冬季行驶前常常需要车主做的工作,否则会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行驶。在大多数人总认为一大早或长时间不用车,在发动车子以后,以怠速原地热车,等个三五分钟再上路对车最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引擎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90%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
咱们先从磨损的角度来分析。发动机静置一段时间后,机油都流回油底壳,这时发动机内部很多地方会失去润滑功能,发动机启动的后机油流到各个润滑位置需要30秒左右时间,所以在这30秒时间里,发动机不要加以任何负载,保证把此时的磨损降到最低,我们只要让发动机怠速运行就可以了。这一点不论冬天还是夏天都是如此,只要发动机熄灭超过一小时,都要怠速运转30秒以上再行驶。
那么,机油流到各个润滑位置后,就可以正常行驶了吗?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让发动机负载过大。原因是这样,虽然机油已经流到各个位置,但机油温度太低,粘度非常大,对机体结构的阻力也很大,如果发动机负载过大会对曲轴凸轮轴等部件带来损伤,所以在机油温度没有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尽量低速低负荷骑行。
30秒,机油才能“流到位”
专家解释称,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到引擎下部的机油底壳内。因此长时间不用车,如隔夜后发动引擎,引擎的上半部没有机油,处于缺乏润滑的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的运转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专家提醒:即使一发动引擎后就立刻上路,只要不猛踩油门,保持低速运转,其效果是和怠速运转相同的。
90度,汽油才能变成“气”
引擎在未达工作温度之前(大约为摄氏90-110度之间),其供油系统因温度尚低,均无法有效地将汽油完全气化。在汽油尚未气化而呈“湿湿”的液状时,是不容易燃烧而发动引擎的。此时就要靠阻风门的作用,阻止部分空气进入汽缸,以提升汽油/空气的混合比,并提高引擎转速使引擎不致熄火;当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自动阻风门自然会因机械的动作而恢复正常状态。专家提醒:冷引擎要达到正常工作温度,需要七八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但在这段时间中,不需要原地热车,只要不以高速行驶就无妨。
原地热车,变速箱没“动”
有关变速箱变速齿轮的润滑,是一般车主最不懂也最易忽略的。变速箱齿轮油与引擎机油相同的地方是,在冷车时,齿轮油都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只有当行车时,才会因齿轮的运转而将底部的齿轮油带起,润滑上半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车在冷车时换挡生涩的原因,这也不是原地热车就可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