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摩托车行业报告》出炉,今年1~9月,摩托车整车出口量590.74万辆,占到了总产量(1660.66万)的35.57%,大概三分之一多一点,大家一定很好奇,远销海外的中国摩托车到底出口到哪里呢?
这是2021年中国摩托车出口国家排行,除了菲律宾和缅甸,大部分的目的地都是美洲和非洲,面对东南亚巨大的摩托车市场,我们的摩企却舍近求远,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摩托正式拉开了出海的序幕,中国摩企一路攻城略地,短时间内占领大量日本摩托车的份额,在越南,中国摩托车新车销售占比超过80%。
接下来的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了,为了抢占市场,各国产品牌拼命降价,一辆摩托车的价格从550美金逐步下降到300美金以下,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大幅缩减,品质下降,故障频出,维修成本上升,国产摩托的口碑日趋下滑。
本地人不再选择中国车。几年时间,日本摩托车既没有打价格战,也没有大力宣传,仅凭借着质量稳定就轻松夺回市场。
02
根据印尼摩托车工业协会数据,印尼市场上现有摩托车数量为7000万辆,妥妥的,也是当今东盟第一大摩托车市场世界上第三大摩托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但是,在这个年销量700万辆摩托车的市场,却几乎看不到中国摩托车。日本品牌占据着主导,本田(74%)和雅马哈(23%),占印尼摩托车市场的97%。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越南,本田份额约 69%、雅马哈份额约 25%、铃木只有 1%。三者加起来占到95%;
中国品牌,几乎没有存在感。
03
2021年,中国摩托车出口1192.7万辆,创10年来新高。
但是在东南亚,依然没有中国品牌的影子。
如果非要找,据说在印尼雅加达海边的风景区,偶尔会听到一两声“倒车请注意”的中文提示,原来那些在印尼海边做租赁生意的电动车,零配件可能来自于中国,甚至在重新组装生产的时候连原始的声卡单元都没有改。
电摩,或许还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04
小牛等中国品牌再次出征东南亚,定位中高端。
2020年末,小牛在印尼市场推出了Gova等两款电动车,并展开了营销和预售,据说在印尼最好的商场能看到直营展台,但线下还没有门店。
此外,小牛当时还和Shopee达成了合作,希望通过电商平台来打开印尼市场。但印尼有95%以上的零售额依然留存在线下,电商在当地居民中的渗透不足。小牛虽然已经在印尼初步开疆拓土,但依然面临着漫长的成长期。
此外,在印尼还有部分被一线企业挤出,不得已选择出海的二三线中国电动车品牌,在当地市占率也并不高。
电摩出海的挑战,本质上是与日本品牌贴身肉搏。而印尼当地人,多年对日本摩托车质量已经建立起信任,对日本产品很有好感。
中国品牌重建信任并不轻松。
05
随着各国对于摩托车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和,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对于电摩而言,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对于中国出海企业,再现中国电动汽车的奇迹也不无可能。燃油摩托车缩小高端化
东南亚年轻人比例极高,当地人骑摩托出行的传统暂时不会有太大改变,年轻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摩托车,哪怕价格略高也会有人愿意购买,特别是新一代的智能化电动摩托。
重新占领东南亚摩托车市场,不仅需要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能力,更需要提升当地人对品牌的信任,满足他们的用途和适用场景。
出海之路道远且长,还好有你们一路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