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排摩托车到底何去何从!!!虎虎虎~!

更新于2022-11-08

2022年,疫情进入第三年,被折磨两年有余的中国,眼看着要迎来曙光,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疫情再次卷土重来,形势严峻。

国门外,俄乌战争,国际局势扑朔迷离;国门内,局部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经济复苏和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

阴影笼罩下,消费欲望不断降低,摩托车市场消费降级的言论也纷至沓来。

果真如此吗?

中大排用强劲有力的市场表现予以回击:NO!

下降的魔咒

2022年第一季度的摩托车产销报表已经新鲜出炉。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408.58万辆和411.19万辆,产销量同比下降12.48%和13%。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358.2万辆和360.19万辆,同比下降12.58%和13.37%;三轮摩托车产销50.38万辆和51万辆,同比下降11.75%和10.32%。燃油摩托车产销339.8万辆和341.91万辆,同比下降10.58%和11.56%;电动摩托车产销68.77万辆和69.28万辆,同比下降21.53%和19.47%。内销摩托车212.17万辆,同比下降17.8%。

从车型来看,1月~3月,跨骑车产销186.67万辆和187.71万辆,同比下降10.8%和10.71%;弯梁车产销38.41万辆和38.28万辆,同比下降33.4%和34.9%;连这几年稳定增长的踏板车也出现了下降,产销分别为131.11万辆和133.59万辆,同比下降8.18%和8.98%。

内销下降,出口方面形势也不太妙,因为国内疫情及海外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1月~3月累计出口量降幅有所扩大,整车出口量199.02万辆,同比下降7.23%,从中长期来看,受到地缘冲突导致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等影响,我国摩托车出口压力加大。

开局不利,短暂的高光时刻后,“下降”的魔咒似乎再次笼罩中国摩托车产业。

营收反增

关于销量下降的原因,一行业人士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多发、经济循环畅通遇阻等不利影响,中国的摩托车产业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都遭受打击,可谓双向不利。

生产端,疫情反扑对车企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冲击,全国大范围的疫情防控导致物流不畅,多家国内工厂被迫采取了临时停产措施;销售端,消费动能不足,再加上油价上涨,潜在购车人群更加谨慎,不会轻易出手。

“不过也不必太过悲观”,这位行业人士同时指出,“虽然一季度摩托车总销量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然好于往年,再就是从盈利方面来看,销量的小幅下滑并没有造成利润下降,成绩还算不错。”

数据显示,1月~3月,摩托车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1月~3月,摩托车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76亿元,同比提高4.19%;实现利润总额12.13亿元,同比提高49.55%,实现利税总额20.52亿元,同比提高56.36%。

“销量下滑、营收反增的背后,凸显出的是中大排产品的力量,它们是利润板块的主力军。早期,摩托车在我国出现的时候是一种低附加值的产品,是最基本的代步交通工具,但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中大排产品不断涌现,单车的利润在不断提高。”中国摩托车商会副会长李彬举例说明,摩托市场销量曾经一度到达过3000万辆一年,而2019年仅有一千六七万辆的销量,下滑了近一半。增量虽然没有了,但是摩托车的单车利润却提高了,2019年1700万的总体销量下的利润相比3000万辆一年的销量,利润高出不少,这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带来的成果,表现出目前中国摩托车的单车溢价能力大幅提升。

“摩托车行业不可能再恢复到历史最高峰时的水平,转型升级、创新式发展才是行业未来的主旋律。”李彬说到。

升级还是降级

“中大排高端车型正逐渐取代传统通路产品,成为企业产销量的新兴增长极,因此现在中大排市场的厮杀异常激烈。”一国产品牌负责人谈到。

放眼市场,2022年一开年就硝烟弥漫,一众企业积极推出中大排新品,意图争夺市场,分享到更多的蛋糕。赛科龙发布颜值、配置、设计感俱佳的RC401,外观大灯两侧的镂空导流罩、下方的小翅膀扰流翼,显得杀气腾腾,侵略性十足,搭载400mL的双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45马力,最大扭矩达到37牛米,实力不俗。无极发布宝马C400GT的平替——无极SR4 MAX,搭载的是一台单缸水冷单顶置凸轮轴的发动机,精准实际排量349.8mL,最大功率21.3kw(7500r/min),最大扭矩30N•m(6000r/min),车架、悬挂、减震、刹车卡钳、轮毂轮胎,则与宝马C400GT相同,带给人无限惊喜。宗申发布的250X,又名沙漠飞狐,外观属于标准的越野车款,定位为城市通勤和林道越野的两用车型。这是宗申在国内市场投放的首款250mL林道越野车产品,保留了宗申扎实的产品作风,搭载了一台实际排气量为249mL的PR250油冷两气门SOHC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系统,配合轻量化的摇篮车架,具备相当不错的动力和骑行稳定性。最有意思的是,4月6日,春风正式开启了自家新款中量级跑车450SR的预售,并且还提出了“多退少不补”的口号。春风450SR一出价格,钱江这边赶忙发动“车海战术”,QJMOTOR 赛400正式发布售价,并与赛550一起对450SR形成夹击攻势。春风宣扬450SR具有4秒破百的动力,钱江就发出“3秒俱乐部”的邀请。浙江板块两位大哥的近身搏击可谓颇有看头。另外,高金GK500攀爬版来袭;QJMOTOR赛250青春版、燃擎版上市;银钢多功能挎子SUV500官宣出道;轻骑大韩GV300S焕新上市;升仕350X公布售价;大阳推出ADV350 TCS版……各大企业铆足劲的拼杀让摩托车市场热闹非凡!

对于不断涌现的中大排新品,消费者也予以了热情回应,积极买单。根据统计,一季度,250mL<排量≤400mL比同期累计增长32%,400mL<排量≤750mL比同期累计增长93.01%,火爆的情形反映出摩托车行业的消费不仅没有降级,反而在升级。

“中大排量高端摩托车成为新宠已是市场定势。”一家知名车企负责人表示,今天的摩托车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更多的代表着年轻人对个性、自我放飞的向往。在被赋予了诸如“拉风”“炫酷”“潮流”等越来越多的标签后,也具备了很强的社交功能,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宠儿”。而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则是驱动各大企业铆足劲拼杀中大排市场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全国上市的250mL以上排量新款摩托至少有上百款,推新速度是3年前的数倍。

国产的机遇

“在中大排量产品竞争格局中,国产品牌先人一步,在大排运动、休闲娱乐领域作出了相应且快速的调整布局,比如无极、赛科龙、春风、QJMOTOR等等,从250mL起步,覆盖了300mL~800mL排量区间,车型涉及街车、ADV拉力、巡航、踏板等多个种类,形成了丰富、完整且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不断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期待,孵化培育着自主品牌的口碑与影响力,逐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在这波消费升级趋势中尝到了甜头。”一国产品牌负责人说到。

2020年,专注于个性化、差异化中大排产品的春风动力推出首款仿赛车型250SR,上市后销售火爆,2020年3月底到11月,春风动力的股价翻了5倍。2022年一季度,春风也喜迎开门红,销量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32.03%。

浙江板块另一家上市公司钱江摩托也吃到了娱乐型、大排量摩托车快速发展的行业红利。2020年,钱江摩托推出新品牌QJMOTOR聚焦中大排量摩托车。2020年6月到11月,钱江摩托的股价也翻了3倍。

重庆摩企的表现也甚佳。以隆鑫为例,2020年开始,该公司“无极”系列大排量摩托车产品实现年销量破2万辆,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在“无极”系列大排量摩托车销售增长以及出口增长等因素带动下,隆鑫全年实现营收75.58亿元,同比增长39.55%。宗申大排量摩托车销量,近年来更是不断增长,实现了口碑和利益的双丰收。

可以看出,在市场需求及高利润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中大排领域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未来的上升空间

最近几年,国内中大排量摩托车的发展方兴未艾,有较大市场空间。随着摩托车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人们更追求个性的生活方式,倾向于选择排量更大、性能更强、外观设计更时尚、科技含量更高的摩托车作为休闲娱乐工具,这也是市场的大势所趋。

可以预期,随着摩托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未来农村市场将逐步缩小、城市摩托车应用增加,中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市场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摩托车市场总规模进一步萎缩,摩企竞争将加剧。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要想继续吃到中大排高端产品红利,必须围绕摩托车休闲娱乐产业,推出更多个性化、外观时尚、性能增强、科技感强的中大排量产品,在研发中加强与新能源、智能化技术融合,才能真正完成这一轮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