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夏天的事,但还是想分享一下。 22年二月提车,四月辞职从北京返乡创业,本想在步入焦灼之前,沿着海岸线回家,但因为疫情原因,拖到了六月,原定一周的海岸线之旅,也变成了三十六小时疾走1000公里的高速之旅。 先说一下车
第一次加油
当时我有三个备选,哈雷iron1200,高金雷神,川崎沃坎s。 哈雷找了试驾,有一说一真的体验不一样,它是活的……但一是贵,二是虽然都算玩乐级了,但我可能更需要一些省心与泛用性。 高金雷神,去年中就放出消息,明月复明月,他要真年初出我宁愿当小白鼠,可是他没有。 而小火神,我可不是不得不选它哦,它是备选中,最保守的,理智的,中庸的完美选项。兼具品牌,稳定,外观,运动,泛用。还有我一般骑行风格与审美硬指标:不快,不吵。完美。
当天骑回来,在楼下看了很久
先说说我对小火神设计的理解,我认为它不适合按照复古风格来装扮,至少我这个颜色啊适合。它的车身线条,与细节,是更倾向于紧凑运动感的。比起皮质边包,它更适合…… 都市战术风格——
牌子我就不说了。我选择了一个包一个篮的组合,左侧包是那种卷起来封口的,真装东西应该比看起来多,并且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封口与周围几个绑带扎紧。右面这个挂篮有一说一,我试过用它装不太规则的东西,搞得定。但,轻易别试,需要自己设计捆绑的方式,要不有东西漏出来,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我平时会搭配一个硬实的胆包,让它变成另一个边包。
紧凑的质感,和车本身的设计语言较为一致。 车准备的差不多了,提车以后四个月,我完成了前两次保养。人也和车磨合的差不多了,我开始为长途做准备,很多摩旅大拿可能觉得一千公里玩一样,但我是首次尝试这个距离。虽然有几年各种经验了,平时也是防御性驾驶领头羊,但这方面获取的资料和经验还是非常少的,以至于我后来回看,也是有点疯狂的行为。 搬家的东西需要约打包寄走,我需要设计这一路可能用到的东西。最终由四个包组成: 左边包负责车用品与医疗包。右边包负责各种杂物。后座一个衣物行李防水包,以及一个帐篷包。
全捆上是这样的。可以看到右侧挂篮里是胆包
这个挂篮,支撑是不足的,下垂过长有干预轮胎刹车的风险,于是进行了一点DIY,所幸上面全是洞,比较好加东西。↓
延长支撑
测试过,在浮动时也能避开下面的摇臂
这里再炫耀一下我的医疗包和车品包
考考看有没有人知道黄魔术贴是什么意思,答对无奖。
主要五个思路:擦伤,烫伤,骨折,消毒,消炎。 围绕以色列绷带,配合碘酒棉签,止血粉,烫伤膏。以及额外的生理盐水和口服消炎药。另外还有个高分子夹板和搅棒止血带……这个主要是为了看看什么样,真到需要它俩的时候可能就不是我能搞定的了。 车品包,我本来想找个合适的,但没找到足够紧凑,又能刚好装下我准备的东西的。所以只好自己用帆布袋和尼龙扎带做了一个,可以卷起来。就是川崎送的帆布袋,图案还很配套。
左一,链条油。左二,启动电源,中间,补胎与电源电线。最右,充气宝。
卷起来是这样的,非常紧凑。
用扎带缝合也是被逼的,当时不让出门,手头只有扎带,不过反而十分结实。 那么接下来,该出发了 忘了几号,在安排走搬家行李后,屋子里只剩下几个包和头盔护具。消汗,跑车店做检查,正式出发时已经到了下午。
第一天的下午几个小时,整体上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体力和状态都很好,骑着心爱的摩托,晃晃悠悠,在傍晚到了秦皇岛的服务区。
我其实对露营并不感兴趣,但就当体验了。
买了个很夸张的帐篷,大确实大,地如果足够平,它的“客厅”可以停摩托。但就是因为这块地不平,所以晚上睡觉也很难受,非常勉强。我用的外面是地垫,中间帐篷内帐,里面充气床垫,很薄有点一般。 到了晚上,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冷,只是微冷,又是夏天,所以我直接盖着衣服就还好,真早长时间出门的话,就真的得用睡袋了。第二是吵,我选了离路稍微远点的地方,但晚上的车声还是非常吵,本来我想到了吵的问题,但就是忘了买耳塞,只能用耳机开降噪勉强入睡。 一晚,冷,吵,地不平,有蚊子(有蚊香,但效果没室内那么好)。凌晨一点多睡着,半睡半醒七点多醒过来。反正有这方面计划的朋友,可以结合我的情况多准备点什么。 但好在整体还是比较兴奋的,八点就又出发了。但第一天我也只走了不到三百公里,而今天,则需要跑剩下的七百公里。
高速堵车
自从过山海关,高速就变得奇怪了起来,算是大车,路面状态也更糟糕,事故密度也很高。以至于高速上能有数公里的大堵车。平时从不钻缝的我,因为高温,不得不移动起来以降温,当然速度不快,也见到了那些把高速和车当成家的人。大车们变成了高速上的城市,司机师傅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从车里出来,做一些自己的事。还有运送蜜蜂的车……我的头盔不是全密封的所以很怕😂。 我已经尽量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虽然知道导航会有时间误差,但在这种尺度下,误差会变得很大,以至于到了下午两点,还有一多半的路程,我不知道怎么会变得这么慢,每次休息,都会延长比我想的多的多的时间。 北京到长春,还有四百公里 接下来要赶路,也没留什么图片了,总之,在天色暗下来后,我遭遇了更糟糕的情况,下大雨。并且,还有疲劳驾驶,大概还有一百多公里的时候,已经到了八九点钟大概。一台摩托,在没有灯光的高速晚上,大雨,疲劳到可能睡过去,能见度低……这段真的,请有心的朋友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这么干,任何一点都很危险。我当时是陷入其中,想中途搭帐篷也来不及了,但千万不要这么干。 再加上走错收费站,我大概十一点多才到家。 大概一天半的时间。
全程公里数
目前东北太冷已经封车了,那就谈一下目前大概有四千多公里来的感受吧。直到目前,车子没出过任何大小问题,至少我这台始终没有。高速上担心的轮胎链条电池问题,也都没有。个人认为稳定性是没问题的。 很多人说排气丑,这点我就是冲着这个排气来的,没有这个盒子在下面,反而这个框架结构会有缝隙显得松散。有很多人说大灯太丑,这点我比较中立,一是它的大灯线条是可以和车身呼应的,但改成复古圆灯的话,如果不在其他地方做好设计呼应,又可能影响整车节奏气质。我是能少动就不动的那种,所以也就没再琢磨改灯。 在高速上预估了一下油耗,感觉不怕断油的话,有可能一箱油能达到三百公里,但市区日常就是二百多了。 但就像一开始想买这台车是因为它“完美”,完美本身也成了一种不完美。那就是它太没脾气了。如果哈雷是终结者2里的T800,金属硬汉迸发人文趣味。那沃坎s就是T1000,一台执行指令的工具,你的要求它都做得到,但没有什么交流与性格,因为这就是它的性格,时间久了,还是会觉得缺乏点激情。但说到底,机器总还是机器,它没有激情,它需要做的,是完成人的激情。如果有人问,要是不考虑资金的问题再选一次,你还会选沃坎s吗?还是哈雷?……我选雅马哈星际叛逃者。 现在这台冷血的球蟒正在地库冬眠着,等待着温度回暖,也等待着它的下条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