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各种帖子都说本田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机厂(拥有发动机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的车厂),说当年雅马哈只是个卖乐器的,后来接单做木质螺旋桨,为了试验螺旋桨,需要造发动机,师从本田才开启了摩托车之路。光阳最早也是本田在台湾省的工厂,又来依托本田技术开启了自主之路。国内就更不用说了,祖师爷本田几款车型让车厂做大做强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都认本田是祖师爷,那么问题来了:本田强在发动机技术,为啥不拿来主义直接复制呢?
说起本田发动机技术,很多人都说得出V-TECH、PGM电喷,ESP发动机,
既然本田的发动机这么牛掰!为什么国产厂家不直接山寨呢?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来回答。
一.从未停止
最开始的合作关系。合资一向如此,第一批车大部分进口,之后尝试零件国产化。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嘉陵CJ50,就是这么来的,后期本田赚满了,做出了妥协,顺便成就了嘉陵。
CG125和五羊老A,这两款四冲程摩托车中的鼻祖车型,将会是国产通路摩托车最有力的垫脚石,如果没有它们,内地市场上就不会有烂大街的四冲程通路摩托车,甚至于时至今日仍然有些车型,还在使用从这两款车型上进化过来的发动机,比如采用顶杆配气的全系单缸车型和以CB125为底板的链条发动机。
如果说这些都是老掉牙了,那么及时现在国产车进入中大排量时代时,也没有摆脱本田的影响力,比如大名鼎鼎的隆鑫KE500就逆向于本田500,除此以外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直列四缸机型也和本田发动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只要有机会,国产厂家肯定会研究本田的发动机为己所用,所以这种操作从未停止过。
二.难度太高
国产厂家能山寨的本田发动机,要么是得到了别人的默许,要么就是一些非常普通的被他人所淘汰或专利过期的技术,而相对高端和新型的发动机,国产厂家是不敢轻易动手的。
原因如下:
1.专利保护,发动机也是有专利保护期的,如果在保护期内随意复制山寨,那么后果很严重,本田轻则断绝合作,重则法庭见赔的倾家荡产。既然如此,大家都是聪明人,有动力有声浪就行,赚钱嘛,不寒碜。
2.无法直接复制,就算拿到了别人的授权图纸和具体数据,作为一款高精度集成化的顶级发动机,即使1:1复制了外形,但是涉及机床精度和材料、电喷调校等问题,比如经典耐磨的陶瓷套缸,国内就无法自主搞定,达到原厂性能几乎无法合格。
简单说本田的有些车型,我们拆开装回去,也无法达到它原来的效果。更别说在整机的复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核心零件,产品规格,装配工艺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是只有图纸就能原地起飞的。
3.成本太高,本田旗下车型众多,细分市场车型也多,每一款车对应一种调校。即使本田愿意出让最前沿技术,那一定是一笔高昂的授权费,这对于追求短平快的国产厂家几乎是无利可图的,前途未知就下血本,厂家砸不起。
一直喊创新,一直喊自主,一直喊支持国产,国内车厂这一套操作。所以,你觉得未来国产车厂的出路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