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飞鹰”品牌在广州荔湾汽车配件厂诞生 1994年,飞鹰摩托公司成立,公司目前全称是:广州市番禺华南摩托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最大股东是 广东华众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后,飞鹰和台湾雅马哈-山叶开展技贸合作。 2001年后,开始和台湾雅马哈-山叶合作生产山叶设计的雅马哈踏板车型。 2004年后,日本雅马哈为了统一国内市场,与建设成立合资公司。飞鹰与台湾山叶的合作被迫中止。 2006年,欧洲次贷危机,不少欧洲摩托车厂破产,飞鹰趁机收购了于1886年成立的萨克斯(Sachs)(期间还接触过贝纳利,后来介绍给了钱江) 2008年,在萨克斯的债务问题,以及经济危机和轮毂门事件的多重危机下。飞鹰破产重组。 2009年,成立广州市萨克斯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
同年成立的还有:广州广鹰合众摩托车有限公司,即飞鹰跑车部门
即飞鹰跑车部门。 这是已经弃用的飞鹰兄弟品牌:飞狐
广州福羊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两轮及四轮电动车系列产品和个性化交通工具及个性化摩托车,并为国内外企业OEM,ODM代工生产各类金属结构件、汽车五金件,高难度摩托车车架和铝合金动车门组等。)
这家公司主要负责车架等零件生产以及代工各大品牌的摩托车、电动车。
目前飞鹰厂分为农机部门,出口部门,跑车部门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资金独立运作,但是共享生产线和生产设备。飞鹰R25、R25M、S25、RM35就出自跑车部门。 飞鹰跑车部缺钱,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走1:1仿制路线的原因。只要有一款车失败,整个部门就得倒闭。 但是,飞鹰母公司并不缺钱,还是外贸、农机、代工大户。虽然经历了破产重组,但是有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再怎么也比无锡地平线厂厉害的。 为什么飞鹰品牌让人感觉不起眼?一是因为公司的重心在代工出口、外贸上面。就像手机界的“传音”国内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但是在国外却火得一塌糊涂。 还有一点是飞鹰老板在国内的重心是开机车馆。名为“大邦车业连锁”。广州的人应该看见过。 开机车馆可比造摩托车赚钱,一台国产车,厂家的利润还没有经销商的利润高。 扒以上历史,只是为了给某些人开开眼界。一个公司的历史不是去查查“爱企查”就能搞的明白的。飞鹰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品牌,现在虽然发展遇到了困境,但也绝不是无锡地平线那种坑小白的厂家,飞鹰造的每款车都有自己的追求,也在吸取大家的建议。R25-R25M的过程就是厂家不断听取意见改进的过程。 RM35这款车型,是1:1仿制并改进的雅马哈r3车型。你讨厌山寨直接忽略就行了,没人逼你买。市场容不容许山寨的存在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 为什么选择山寨? 一是因为可以节省外观设计费用,把相关的成本用到提升配置上。 二是可以规避设计和市场风险,小品牌设计一款车,即使好看,市场也不一定能接受。飞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是可以卖国内外的R3车主配件,出口改装件的利润甚至比卖整车高。“一鱼两吃”何乐而不为? 何时停止山寨? RM35不是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这款车之前的r25受采购成本限制以及雅马哈r125本身的设计问题,还有各种越野选手,不保养当农用车用的人太多等各种方面原因导致口碑较差。而改进后的R25m和S25由于缺乏宣传,销量太低。口碑也没有做起来。所以现在推出原创外观车型,市场大概率是不接受的。R35m这款车是吸取R25的教训开发出来的。同样的错误,厂家不可能犯两次。再加上采购成本的提升,大家也可以看配置表,全车里里外外用的都是国内国外优秀的配套商产品。 Rm35把口碑提上来,把成本都收回来,下一款车自然就有了自主设计外观的基础条件。 本人从R25时代开始关注飞鹰摩托,并加入了飞鹰摩托车交流群,本人发布的内容全部来自于群内飞鹰厂家爆料。R35M是我的意向车型,如果这款车上市后没有问题,我一定会买(那个首页吵着退定金的我说了,你把订单转给我就行了)。如果有问题,我比你们更会喷。但是目前来看,无论是去试驾过的车友,还是阿东机车都给出了比较好的评价。我相信这款车问题不大。 某些人也没必要给我扣什么厂家的拖的帽子,本人除了看中RM35外,也看中春风450sr。在我眼里,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选择一款车,就是在能接受他的缺点的情况下,更在意他的优点。而不是像某些人一样抓着一个点狂“喷地平线”。我选择飞鹰就代表我接受他的山寨外观的前提下更看重他的配置和性能。我选择春风450sr就代表我接受他的“割韭菜”行为,以及配件贵等缺点。 以上就是本“飞鹰厂家的拖”的发言。欢迎你来指点江山。
阿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