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的骑行分享

更新于2023-04-06

我从2022年5月开始第一次骑行,到现在不足一年,尚未脱离新手范畴,本文根据我的回忆,从考证、购车、装备、加装、骑行等几个方面分享一下这段时间的骑车感受,不会重点写参数、型号、评测这些内容,因为网上能搜到的很多,主要写体验与感受,并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目的是想从一个新手的角度分享一些经历,希望能帮上刚入坑或者即将入坑的朋友。

考证篇

2022年4月的时候开始找驾校报名学习摩托车驾照,对比几家下来决定在一家山顶上的驾校报名,两方面原因,一是便宜,当时摩托车驾考好像刚经历了一次涨价,拉了个朋友一起报名,优惠下来是880元报的D照,包含考试费,每天练车要交50元练车费(其他家给我报的价1280元,也含考试费,这个差距成功的把我劝退)。二是他家通过率确实高,而且承诺最快一天拿证,作为一家偏僻的驾校(驾校在山上,上山的路比较难走),学车的人却大把大把的,除了现在机车确实火外这个原因外,他家应该是真有手段。

了解后按照驾校的说D证又好考能骑的车又多,就报了D证,提供身份证交钱即可。D证是学的三轮车,考的也是三轮车,事实证明对于新手来说学三轮去考试比两轮简单得多,因为三轮基本不用担心平衡、摔车问题,但仅限于应付考试,实际上两轮驾驶技术是一点也没学到,影响在购车篇会有体现。

具体练车过程这里省略掉,反正对大多数新手来说练一天足矣,重点说下考试,D照考试分四科:交规、场地、路考、安全驾驶。如果搞得快确实能一天都考完,我就是一天考完的。教练觉得你可以了就会给你约科目一,到时间就去考。

考试当天早上找老爹借了车,到指定考场考科目一,机考,100道选择题,做题时间一小时还是40分钟我忘了,当时很快就做完了,顺利通过(补充一点,科目一刷题的时候题库里面有毒品题,如以下哪种毒品属于新型毒品,这个确实给我整懵了,难道内卷时代连考驾照都要懂点毒品知识吗,好在考试的时候没有出现相关题目)。科目一出来直奔驾校考科目二,到场后需要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心想完了这两样一样都没有,之前没人提醒过,这山顶也没有打印店,好在驾校准备了复印机、照片打印机等设备可解燃眉之急,但是你猜对了,贼贵,没办法科目二必需得考,只能说驾校这山顶经济搞得不错。

科目二考试项目有:绕桩、单边桥、定点停车、半坡起步这几项,100分满分,80分过关,这个时候驾校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因为练车就是在这练的,所以十分的熟悉,点位也好找,按照平常练的一把就过(练车的时候教练有说过如果第一把死了第二把可以给开副标速,就是半坡起步不用加油自动会走也不会熄火的模式,这个没有机会体验到了),科目二过了直接现场考科目三,科目三超简单,就是骑车绕一圈、在人行道停一下、在有标记的地方按按喇叭,同样顺利通过。

此时已经下午3点过了,科目四有点赶,不知道来得及不,问了教练,教练说开车就来得及,于是迅速约了科四,一路狂飙过去,最终赶上,科四也是做题,100道,和科一标准一样,题目是安全驾驶相关的,同样顺利通过。出来就让在一个大厅里坐着等拿本,大厅大屏幕上一直播放着交通事故的视频,里面那些因为交通事故受伤或者死亡的人,那叫一个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真是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大概等了不到一小时,证做好了,点名去领取,由于原本是C1,给增驾了D类。骑车骑车,现在是能骑了,就是没有车,下一步就是买车。

购车篇

说到买东西,总是让人很兴奋,特别是你在做对比选择的时候,科学家说这是期望因子刺激了你的大脑分泌多巴胺。其实在考驾照之前我就和大多数摩友一样在app上各种看车、看评测、看别人写的购买建议文章,想从中吸收些经验教训。我买车预算一万以内,考虑到本身驾驶技术为零决定还是先搞个二手车,这个区间可选的车也不少,主要集中在150排量,感觉贝纳利的小迅龙150s还不错,联系了两个卖家,都是私人,约好线下看车。

在去看第一辆车的路上卖家发消息说有人马上要来看车,会比我先到,但是由于我先约的,所以问下我要不要先预订好,他就把那人打发走。我一看不知道是不是套路,就回复他说人家要看就看嘛,卖家说好的,结果过了10分钟卖家说车已经被那人提走了,我还没到地,无奈只能坐上了返程的公交车,看来第一辆是无缘了。

看第二辆车,过去的路程20多公里实在太远,但也挡不住消费者火一样的热情,这回是正经见着车了,第一感觉颜值确实不错,细看了一圈后发现车子应该是摔过的,因为护杠有痕迹,油箱壳上有个小口口,卖家说是首任车主弄的,当时被一张贴画盖住了他没发现(这个车已经过户了一次),然后他发动车子,拧了拧油门对我说“你听下这个声浪,好听吧”,由于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摩托车,只能是听个响了,发动机感觉也没什么奇怪的声音,再其他的我也看不出来什么了。接着试骑,这里我必须佩服自己一下,凭借仅有的一点共享电瓶车的骑行经验战战兢兢的骑了一圈,当时慌的一批,身体一直紧绷,手上全是汗,好在没摔车,总算是保住了一点面子。

卖家问感觉咋样,我实在不知道咋回答,一来我是生平第一次骑摩托车,完全不知道是好骑还是不好骑,因为根本就无从比起;二来刚刚骑车时太过紧张,一心只专注着不要摔车、不要撞到人,至于骑车啥感觉,大概就是会走会拐弯吧。。最后只能习惯性的对卖家说“还行吧,第一次骑车不太懂”,此话刚一出口便即后悔,心想“完蛋完蛋,这不是把自己的底裤暴露在别人面前了吗”,无奈平时为人太过老实,有一说一,这下有点被动了,卖家却说这个车是比较适合新手骑的,网上都有相关评测。我一想他说得的确没错,我只要核实下这个车确实就是这个车就行了,这个总不太可能造假吧,于是我让卖家出示车辆证件看一下,他说证件在楼上,要上去拿。

等了好一会,卖家拿来了一个大背包(那种户外用的里面有空气可以漂在水上的包),他走到我面前打开向我展示,里面好多东西,我记得的有三个头盔、一件车衣、一些摩托车零件、一个手机支架、两双手套、两套护膝,正在我一脸懵逼的时候,他从包底下掏出了摩托车的绿本递给我,说“这包里的都是我的装备,你有看上的我也卖给你”,我说不用了,心想你这兄弟真是商业鬼才,车卖了不说,装备也想顺手卖,难道以后不骑了吗。

我仔细核对了绿本及摩托车上的发动机号与车架号,都没问题,然后开始谈价格、协议、付款、过户等等,细节就不表了,最终签了协议付了款,送了一件车衣和一个空滤,由于我没头盔,所以找卖家借了他的瓢盔,约定到家后寄还给他。就这样我骑上了心爱的小摩托一路向北回家,其间经历过市区堵车、四车道大路、陡坡,熄火无数次,连交警小哥都忍不住过来看下我到底啥情况。。这里我要再次佩服自己一下,第一天骑车就干20多公里回家。

关于车辆的骑行的感受集中在骑行篇进行分享,这里说一下过户流程,可能新手想要了解,过户的话首先需要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开一张二手车交易发票,带上这个发票、新车主身份证、车辆行驶证、车辆绿本、骑上车(加装的东西一律先卸下来,包括护杠)、带上有3C认证的头盔去到交警大队办理过户,原牌照要卸下来交给窗口(自己超级难卸,可以找专用工具,一般车管所会提供,现在摩托车上牌过户的人很多,应该比较好找,找不到可以找人问一下),然后才让你选车牌号码,选好牌照以后当时是拿不到的,要过几天去取或者给你邮寄到家(要收邮寄费),过户基本是以上流程,不同省市可能有些差别,最好先找本地的相关方问清楚。

装备篇

骑车骑车,现在能骑,车也有,但是还缺装备。。新手骑车是个麻烦事,陆陆续续也置办了不少,刚买车的时候网购了头盔和手套,其他是后面逐渐买的。

头盔,这个当然是安全需求,必须配一个(我一直纳闷有些人骑车不戴头盔,在车跑快的时候他的眼睛和脸是怎么扛住风吹的,速度快了以后风力是很大的,难道是有神功护体。。),我一共买过六个头盔,全盔半盔都有,四个大人的,两个小孩的,各种头盔的优劣势这里就不啰嗦了,网上很多,主要分享下用过的佩戴感受。1、全盔,刚买来的时候是比较紧的(按照头围买的对应尺寸),尤其是脸部能明显感觉到挤压,用一段时间后会松一点,热天戴全盔里面就像火炉一样,只要停下来就超级热不停冒汗,冷天戴就很幸福,十分的保暖,刚开始骑车戴久了脖子酸痛,习惯以后就不会了。2、半盔(二分之一盔),这个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戴眼镜,半盔可以随戴随取不用摘眼镜再戴眼镜(戴全盔的时候经常忘记摘眼镜,会搞得很尴尬,还可能弄坏眼镜,这个虽然是一个小步骤,但是真心烦),热天很凉快,就是骑快了耳朵有点吵吵,冷天戴冻的一批,加上速度起来的风,根本遭不住,半盔镜片有只挡眼镜的和挡全脸的,建议全脸的,不然骑快了风吹鼻子嘴巴也不好受。3、四分之三盔和揭面盔没试过,就不多说了,这里还要分享一个提升骑车幸福感的窍门,前面说了我是戴眼镜的,镜片经常会起雾,起雾就很烦,一烦就不幸福,我的办法是使用镜片防雾剂(我用的是李宁的眼镜防雾剂,涂抹的),只要涂上以后镜片不会起雾,世界是那么的清晰(如果觉得涂了以后镜片有点花的话,可以用软纸巾轻轻擦拭均匀即可),涂一次冬天至少能防雾一天,春秋涂一次可防雾几天,夏天能更久一点,这个对头盔镜片同样有效!当然,终极解决办法是做近视眼手术,不过还不知道多年后会不会有啥影响(民间传说给你做近视眼手术的医生都是戴着眼镜的。。),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弄坏了就不好了,笔者暂时持观望态度。

头盔耳机,推荐配一个,主要解决骑车时和手机的互动问题(骑车时操作手机不太安全,而且不像汽车驾驶环境相对安静,骑车时是真听不清手机外放里面的声音),耳机用来听歌、听导航、接电话、打电话都很实用,我的头盔耳机是买全盔送的,配合起来使用还是不错,续航时间感觉能有12小时。补充一点,头盔耳机是装在全盔上的,半盔一般装不上,所以半盔的话推荐挂脖子上的蓝牙入耳式耳机效果最好,不建议用独立无线的耳机,骑车时不小心碰掉的话,你得回去找半天,大马路上的太危险。

骑行手套,建议配一个,提升手部体验感、保暖,热天不戴手套也能骑,但是时间久了不舒服,一个是手出汗(手上又滑又黏,容易操作失误,太危险),一个是会晒,还有就是手累。手套我一共有三副,漏指的、四季的、防寒的,主要是用四季的,漏指的拿东西、操作手机都比较方便,不用脱掉手套;四季的和防寒的拿一些小东西会比较不方便,需要脱下来;防寒的手套里面容易捂湿,每天用完需要烤一烤,不然湿漉漉黏糊糊。

骑行护具,主要用于保护身体,以免翻车时伤血量过大,建议配一点,包括护腿、护肘、骑行服(贼贵)这些,有骑行服的话护腿和护肘可以省了。平常驾驶习惯比较激进一定要穿,其他情况可以按具体情况来穿,比如我在城市代步骑得慢基本不穿(护具的穿脱也很麻烦),跑得远或者跑山才会穿(骑得快一定要穿)。护具也有一定的防风防寒效果,穿上可以降低得风湿的概率,但是换言之热天穿也很捂热,同时护具携带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因为摩托车本身载物能力就低(这个在改装篇会有体现)。

骑行鞋,骑行鞋在摔车的时候能够保护好你的脚以免被机械弄伤,一般外观看起来要比普通鞋子大一圈,挂档的位置比较耐磨,穿起来感觉包的很严实,也厚实。我虽然有但是买得晚,也不常穿,平常通勤就穿一般鞋子,不过挂档是很废鞋的,弄脏和磨损在所难免,我买过一种戴在鞋上的挂档胶垫,同样可以防止挂档对鞋子的磨损,刚骑车时每次都戴,时间久了就不想那么麻烦,也就不戴了,现在闲置吃灰。

防雨防晒防发乱,防雨的话,我有车衣和防雨服,停车后给车穿上车衣可以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淋,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一穿一脱很麻烦,时间久了就不想弄了,除非长时间停着不骑,不然很少去穿车衣;防雨服我买过两种,一种是一体的胶雨衣,一种是分体的骑行防雨服,材质不是胶的,一体的防雨效果比较好,水渗不进去,但是骑车的时候由于姿势的问题,膝盖以下会漏出来,就挡不住了,分体的全身都能防,但是雨太大还是会渗进去。防雨服热天穿起来都是很热的,所以还是建议雨天别骑车了,除了不安全以外还很麻烦,淋湿了影响心情。防晒的话,如果不嫌麻烦可以把裸露的地方都擦一点防晒霜,我一般是穿长袖和长裤,骑起来有风也不怎么热。防发乱是真没办法,头盔取下来以后发型会乱,试过戴头套或者用定型水,感觉有一点效果但是远没达到期望,男生尚且如此,女生估计更头痛,终极解决办法是留一个光亮的佛教发型,各位有什么其他妙招期待分享一下。

加装篇

我有个女儿,平时有空会接送幼儿园或者周末带着出去玩,所以改装的逻辑主要是基于方便使用考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改装,只能说是加装了一些东西,也没有一步加到位,根据具体的场景慢慢改。

最先装的东西是护杠,之前买车的时候是有一个的,但是过户的时候交警让拆掉了,加上颜色不太喜欢,又摔弯了,就没装上去,网上重新买了个让机车店小哥帮装上了,建议护杠一定要装,这样摔车的话能保护挡杆、后刹车踏板、发动机等。接着装了尾货架,我这个车后座有点短,我女儿有点不敢坐,我也怕她坐后面的时候掉下去,加个尾架即便不小心往后移了一点也不会摔下去。

开始有装尾箱的想法是因为载物空间基本为零,头盔太麻烦,放车上不放心,走哪都要拿着,买过头盔包,但是感觉实用性不强,而且头盔背在后面鼓鼓的丑的一批,极大的影响了我在女儿心中伟岸的形象,头盔锁感觉也没啥卵用,别人就算拿不走,给你头盔搞点奇怪的东西就够恶心了,还有就是后面有靠背的话女儿坐更安全。开始看尾箱,注意到网上有人说装了尾箱或者边厢对操控有影响,还有死亡摇摆什么的又有点犹豫,后面一想路上装尾箱的也不少,好像也没那么可怕,还是选了一个,到了之后自己动手装上,载物空间有了(能放下我的半盔和女儿的半盔),女儿更敢坐了,车子骑起来平衡确实跟之前不太一样,但是骑一两次就适应了,也没出现什么死亡摇摆,感觉还是比较满意。

骑了一段时间,依然面临一个问题,载物空间还是不够用,特别是冬天,头盔、护具、我的包、女儿的包、女儿的玩具、一些零食和水、一些车子的杂物,这些东西让带娃的老父亲操碎了心。只好咬咬牙再搞两边箱,载物问题基本解决,但是迎来了其他问题,三个箱子使得车重增加了不少,动力感觉变肉了(这个骑行篇再说),边箱增加了宽度,灵活性和通过性降低了(有些比较窄的咔咔不能贡了),平衡上基本感觉不到变化,亲测死亡摇摆什么的根本就不属于三箱会影响的范围(前提是三箱的安装正确且牢固)。不过和方便相比还是值得的,出门的时候惬意了许多,你可以装很多东西,不管是计划到的还是没计划到的,而且我发现我这个车装三箱比只装尾箱看起来更协调,只装尾箱从侧面上看整个车子的结构有点怪异。

记录仪用的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那种充电的,满电一直录可以坚持5个小时,上下班用的话充满一次可以用一周,骑车的时候挂上去,不骑的时候拿下来,但是时间长了还是觉得麻烦,也就不挂了,所以建议记录仪还是用直接安装在车子上的那种,省去了很多麻烦,缺点就是只能以车的视觉记录画面,有需求的朋友可以两种都配一个。

防风的加装件,去年秋冬由于天气越来越冷,骑车也越来越冻,贵阳这边跑起来是那种入骨的冷,网上买了龙头风挡、车把风挡和腿部风挡(透明的一小片那种,实在没勇气上大胶皮的那种),感觉作用最大的是车把风挡,配合冬季手套,明显的减少了手部的寒冷感觉;其次是腿部风挡,过滤掉了一小部分冷风,腿还是能感觉到冷风吹,配合上冬季防寒护具,基本能够应付;龙头风挡讲实话,在御寒上没感觉有什么变化,但是有总比没有好点吧。。

手机支架个人感觉可有可无,看手机、操作手机比较方便,但是也增加了骑车时的安全风险,毕竟是肉包铁。另外射灯没装,因为晚上很少骑。

骑行篇

冬去春来,万色轮回,又到了骑车的黄金季节,没有夏日的炎酷和冬日的寒凉,春天,只有似水的柔情。所谓“自是寻春去,不须惆怅时”,千山万水,一人一骑,那些等的、爱的、要的,被丢在哪里了?

里程表上已经陆陆续续骑了六千多公里,其中有几公里的日常通勤,也有几十公里的短途骑行,最远的一次是不到200公里的小长途,车子比较争气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唯一比较惨的一次是半路没油,推了两三公里上坡去加油站,当时的感觉就是累、汗流浃背,但也成功培养了计划用油的习惯,所以说习惯的养成不是时间决定的,就像你养成不要摸烧烫火炉的习惯一样,就在那一瞬间。

刚开始骑车时最紧张和最难控制的是转弯,速度和角度越大越难搞,总感觉转急了会摔,转钝了又会离开道路,心里的恐惧尚未克服,我的办法是减速慢慢转,实在不行咱还有头盔过弯法;其次是堵车或者缓行的时候在车流中走走停停,必须手脚并用,一面双手油离配合同时用脚切换档位,一面保持低速下的平衡,一面还要谨慎观察车流的实时情况尽量避免事故发生;再次是平衡问题,基本的平衡其实只要练习一会就能掌握,如果你会骑自行车或者共享电单车的话几乎一分钟就能掌握,新手的话建议报个安驾学一下驾驶技巧,不要像我一样野生操作,骑行技术的提升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骑两轮车的基本骑行原理是相同的,简单理解就是速度和平衡两者的配合,配合到位即如行云流水,配合不好则会一塌糊涂。举个例子,前几天教我女儿学骑自行车,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她不敢往前骑走,因为脚一离地就感觉车在偏,心理上怕摔然后脚就重新放在地上进行支撑,也就是还没起步就停下了,初学者掌握不好平衡很难起步,不起步又不好练习平衡,死循环,怎么办。我首先跟她解释了在当前阶段速度和平衡的关系,因为她现在平衡还没掌握好,那么只有速度快起来了才不会摔,等平衡掌握好以后,即使很慢的速度也不会摔,然后我让她暂时不要管平衡的事情,努力踩脚踏让速度起来,我在后面跟着跑,用手扶住她身体两边,给她体验一下骑起来的感觉,体验几次后我又指导她起步要踩用力一点首先获得一点速度,然后再回想刚刚跑起来的感觉来修正平衡,就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她就学会了骑自行车,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我相信我女儿以后如果要骑摩托车,在平衡上应该会很容易入门。

言归正传,骑行避不开动力的讨论,我这个车整备质量145kg,动力参数:最大马力13.3Ps,最大功率9.8Kw,这个动力代表啥意思呢,面对这些专业参数,新手和一些小姐姐可能不太懂,只知道越高越好,但是具体有多好,达到哪个数值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个很难判断的事情,我曾在网上查过资料,说的是“1马力(Ps)等于在1秒内完成75千克力・米的功,也等于0.735Kw”,怎么样清楚了吧?什么?你说你看不懂?不会吧?那真是太巧了,因为我也看不懂。。这里我把动力具象一下,用一个相对不那么冰冷的方式来解释下。

裸车情况下,车重145kg,人重83kg(含头盔、护具那些),总重228kg,平路极速可以跑到110km/h;在有60km/h左右初速度的情况下,爬缓坡感觉动力充沛,爬中等坡感觉动力略有结余,爬陡坡感觉动力刚好够用;在没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从静止起步),爬缓坡感觉动力充沛,爬中等坡感觉动力刚好够用,爬陡坡感觉动力勉强够用;

加装三箱情况下,车重180kg(含护杠、三箱、风挡、携带的随车物品),人重83kg(含头盔、护具那些),总重263kg,平路极速可以跑到99km/h;在有60km/h左右初速度的情况下,爬缓坡感觉动力略有结余,爬中等坡感觉动力刚好够用,爬陡坡感觉动力勉强够用;在没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从静止起步),爬缓坡感觉动力略有结余,爬中等坡感觉动力勉强够用,爬陡坡感觉动力差点意思;

再说一个事情可以对动力有个更明显的直观感受,有一次我带一个同事一路,他自称80kg,那么总重量就是车重180kg+人重83kg+人重80kg=343kg,平路上感觉动力勉强够用,但是经过上坡的时候动力确实就不太跟得上,只能降挡大油门秧着走,特别是陡坡的时候要降到2挡,明显能感觉到车辆比较吃力。

那么现在我们就以马力13.3Ps为基准来类比一下动力需求,对于新手来说,如果你体重较轻且平常只是自己骑也不加三箱,那么这个动力是基本够你用的,超过这些条件的任何一个以上,都建议选择动力更大的车型,可以用一个比值来粗略参考一下所需的动力:最大马力/总重量。我的这个车刚好够用的比值是13.3/228=0.058(极限是13.3/343=0.038),为了保险点往前进位,即最大马力/总重量>0.06即可满足你的需求,这个比值越大理论上提速就越快。也就是说其实在加了三箱后我骑我这个车动力是有点勉强的,不管是巡航还是超车都比不加三箱吃力一点,这个确实是能感觉到的,另外就是车重了以后油耗会增加,我这个车裸车的时候一箱油可以跑450km左右,加三箱后只能跑400km多一点。

骑行姿势的感觉上来说,小迅龙的骑行姿势不算战斗,但是一开始骑的那段时间骑久了手腕会痛,手会发麻,腰背会酸,屁股也痛,适应一段时间后有明显改善,建议按个人身体情况每骑30到60分钟停车休息一下,如果要骑长途的话不建议一开始就骑很远,不然要休息几天恢复,应该要循循渐进,从合理的长度开始,一次比一次远一些比较科学,前提都是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作为一个新手,不太可能不摔车,怎么防止摔车其实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大佬分享过了,我还是要说对于新手比较重要的几点:1)在慢速前进并且龙头打死的情况下捏死刹车很容易翻车,我第一次摔车是买车不久后回家的时候在小区前门的坡上,我们小区出入口是单行道,前门进后门出,入口有用矮杆子隔出一条摩托上坡的车道,比较窄只能并排过一辆摩托车,当时我正要拐弯进小区,突然有个踏板车从上面逆行下来,我一紧张捏了急刹,车子倒是稳稳刹住,紧接着就是往龙头方向一篇,那个角度没法用身体支撑,车和人直接摔了,另外还有两次都是因为慢速前进并且龙头打死的情况下捏死刹车;2)在较陡的坡路上不要临时停车看手机,容易摔车,这种情况我分别翻过两次车,一次上车头朝坡上一次车头朝坡下,朝上的一次是等红灯的时候看手机,绿灯以后没注意,由于在坡上然后手忙脚乱的操作,车往后退然后翻车了,朝下的一次是停在路边看手机,由于坡度太大边撑被向下的力带歪了,瞬间翻车;3)驾驶的时候一定要专注,速度不要太快,尤其是转弯的时候,除非你是天生奇才,已经做到了人车合一,不然在你的驾驶技术成熟以前不要盲从压弯,帅确实是帅,但你是在赌命,最怕的是转变成天妒英才,我因为有十几年的四轮经验,所以在驾驶上是比较稳重的,但即便是这样也翻过两次车,还好速度不算快,运气也比较好,没遇到致命危险,现在很多新手加入交通是只有两轮的零经验,路上情况太复杂了,科四等拿证的大厅屏幕上播放的交通惨案是血淋淋的教训,一定要听劝,你内心野兽的力量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牵着你走的(俗称管不住右手)。

最后说下跑山道的感觉,俗称跑山,其实国道省道县道都是一样的,可能跑山的说法更形象,在这些路上跑由于路窄弯多比较有挑战,很多人都喜欢,但是跑山最好具备一定的骑行技术和成熟的心理素质,到现在我也不认为自己具备了充足的能力,只能说比一开始骑车的时候好点,跑山的时候遇到急弯和会车都采取谨慎策略。分享一下我这段时间领悟到的骑行技巧,压弯可能谈不上,但也许对新手有些帮助,在跑直线的时候有时需要变道,有时需要紧急变道,紧急变道时我渐渐发现一个方法,比如我要向左变,那么先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用左手把龙头往左边压低使车身倾斜,并不是说把龙头转向,只是把它在水平线上压偏,同时注意双手掌握车辆平衡,上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车歪人不歪),这样操作可以迅速的变到另一条车道,之后再恢复龙头的水平即可保持直行,压龙头的程度按实际情况来,越急就要压得越低,但是太低的话会翻车,所以需要练习找感觉,在路宽车少的地方先缓慢压龙头练习,后来找到感觉以后就慢慢加快压的速度。

紧急变道熟练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是使用普通转弯,直到一次偶然的尝试让我发现压弯和紧急变道的感觉是一样的,转弯的时候同样保持合适的速度压偏龙头,出弯的时候恢复即可,不一样的是离心力的平衡,这点在紧急变道时也有但不是很明显,可以利用我的身体来平衡离心力,有必要的话可以把身体跟着车辆一起倾斜,但什么情况下才是有必要,这个就说不清楚了,要看感觉,领悟了这个方法以后我的压弯尝试还是不多,主要是有一种心理恐惧,估计得慢慢来。

凯里下司古镇,我摩旅去的地方

最后简单说下摩旅,因为摩旅经验实在太少,目前为止我唯一的摩旅是不到400公里的路程,走的国道,第一天上午8点出门,下午4点过到达目的地,目的地玩了两天,第四天回程时绕道去了临近的城市,待了一天,第五天到家,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国道比城市中的道路难跑,也更有意思,也更危险,摩旅还是比较累的,需要应付的情况也不少,这个有机会再分享。在路上除了欣赏风景、融入大自然、体验当地文化以外,有时也会思考人生,很奇妙的感觉,很多答案在摩旅时说不定能够领悟,那些等的、爱的、要的,也许一直都在那里呢。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