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制造来看,从生产线加工,到品控下线,最后到包装出厂,做工用料,细节处理,是肯定不一样的。同样的发动机功率,同样的气门平台,是可能实现的。但你多花的钱不会被冤枉,因为做工用料绝对是不一样的。其实,在摩托车身上体现的很明白,还是那句话老话,一分钱一分货,没毛病。
再往深的看,以目前科技研发水平,已经不再是原地踏步。类似做工、用料方面,就这么搪塞过去,相比下来,大家都觉得半斤八两。而是会发现,用料差别不止一点。比如用到的这个材料标准,是卖5万块的摩托车,背后的质量标定,使用年限是保证13年以上不变形。而卖2万块的摩托车,可能质量标定结果,是保证8年以上不变形。所以,原材料使用有明显区别。
再说摩友看中的配置,高端的,定速巡航,到多少公里的时速会自动启用,低于这个时速,你自由发挥;转向时,自动开启转向灯,不用手动控制,这个就是定价上的差别,还有驾驶体感舒适性,虑震、骑行三角、高速行驶稳定程度,制造标定的数值就是这样,多花的钱都在这。2万和5万表现真的不一样,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地方。
品牌溢价,拿近期流行的踏板ADV来说,本田160ADV和国产一众ADV对比。公平对待,外观、用途、动力水平都是150级别的。为什么猜测本田160ADV,上市参考价为2.5万左右,而国产ADV只能卖到1.6万,并且配置还比本田160ADV高。这不都是用料、制造的功底么?硬核,就是发动机技术,功率输出够用,虽然是小油箱,续航还正常。
但理智告诉自己,用料标准,也不足以让我多花两三万去买它吧?那么差哪?就是品牌溢价。骑进口、骑合资的摩托车,出去和摩友聚会,给人什么感觉?评论区说你来说。骑国产摩托车,给人感觉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