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车的里程已经超过12万公里了,这期间,多多少少对车进行了一些加装和调整,只为骑行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同时也使得它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190的减震行程比较短,而且比较软,出厂状态下很容易触底,刹车点头也很明显。因此前减震共调整了三次。
第一次调整,可以参考图片。
将手把拆下,再用套筒将减震上盖旋出,露出减震内芯。
内芯与上盖之间有锁紧螺母,松开锁紧螺母。
出厂的前减震内芯拧入上盖的深度比较深,基本算是全部拧入,所以可以拧出一些,大概可以再拧出1.5㎝左右,也就相当于减震行程增加了1.5㎝,那么车头的高度就增加了1.5㎝。
最后拧紧锁紧螺母。
第二次调整,参考图片。
松开减震上下固定螺母,将减震外筒整体下移1.5㎝左右。
这个时候,减震上部露出的部分就短了,但是露出的长度足够被夹紧。
锁紧加高码上的螺丝
为了更加牢固,在加高块上攻丝,用直角固定片加固一下。
这样,前减震算是又加高了1.5㎝,车头也相应地高了1.5㎝。
经过两次调整,原车的大撑和边撑就显得比较短了。大撑撑起来的时候,后轮同时着地;边撑也是,车倾斜得很厉害。
在边撑下焊了块铁,大撑下分别焊了个大螺丝。
第三次调整,这次调整的部分比较多,比较彻底,也试过减震的极限,证明了其不可能。
网上找了一圈这种加长螺丝,没有合适的。
拿着减震上盖到车床加工的地方,按着要求做两个。
用时一小时,收费40元。
高度3.5㎝,心里想着减震行程又能增加3.5㎝(最后事实证明,行不通)。
将加长螺丝拧入上盖,为了行程再长一些,加了几个垫片,这样长度超过了4㎝。
上紧锁紧螺母,装好车。
减震行程达到18.5㎝。
刹车油管的长度看起来短了,但是重新走了一次线后,还是够用的。
车看起来高了不少,坐高也高了,骑起来坐姿也舒服了不少。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是试骑一圈下来,两根减震同时漏油,按压一下,漏一下,比较严重。赶忙返回检查。
回来晃一下减震,在内筒和外筒之间有框量,感觉是内筒的上半部分没有支撑,只有内筒和油封处的一个支撑,所以会晃,并漏油。
将加长螺丝和上盖之间的垫片拿掉,试了一下,还是会晃。
再将减震内芯完全拧入加长螺丝,试着缩短一些行程,结果还是不行。
我想,既然减震已漏油,干脆全部拆开,看一下内筒上半部分的支撑位置点在哪里。
拆开后发现,内筒上半部分的支撑点在外筒中间最粗的位置,也就说明,减震的行程如果超过了一个数值,内筒的上半部分就没法获得支撑,只有油封处的一个支撑,减震就会晃动,显然18.5㎝的行程已经超过这个数值了。
经过测量发现,机床车出来的加长螺丝无论如何调整,都会使行程超过这个数值,除非将加长螺丝的上半部分车短一些,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因此,加长螺丝这个方案行不通。
又看了一下这种方法
但是190的内筒螺纹不是从最下面就有,拿到车床加工处各种测量,得出的结论是减震最少要高了10㎝以上,太高,不美观,不安全。
那就加弹簧,让减震变硬。
量好尺寸,网上搜了一下,没找到合适的。
转了几家螺丝店,买到了一根30㎝长的弹簧。
截了两根4㎝的和两根5㎝的,简单打磨一下。最后将5㎝的放进了内筒,中间隔着垫片。
在内筒和底座之间各加了九个垫片,厚度1.5㎝,相当于减震加高了1.5㎝。
买了新的油封,附带两小瓶减震油。
查了下发现油量不够,再到润滑油店买一饮料瓶液压油,花费7元。
装回减震,用注射器添油,最后发现油量还是不够,因为附带的减震油量虚标严重。再到摩配店拿两小瓶其它牌子的减震油,忘记了一瓶2块还是3块。这样一个减震就加了三种油。
将车装好
相当于16㎝的行程,下面看似漏油的部分是之前内筒深入到底座的部分。
顺便再加装一对增高码,骑姿更舒适。
手把相当于加高了9㎝,各种线束的长度够不够呢,其实够了。
油门线和刹车油管,都是原车的,只需调整走线,一点不受影响。
离合线还是之前更换的原厂加长离合线,也只需要调整一下走线。
离合线不需要从这里走线了
原车的其它线束长度也是够用,没有重新接线。
由于减震再次变高,之前加了一个螺丝的大撑,高度又不够了。再在下面加一个大螺丝。
手把加高,减震加高后,像换了辆车,骑起来更舒服了。日常的代步,偶尔一次的小摩旅,也会更轻松。
在你还拥有它的时候,一切都在慢慢变成你理想中的样子,珍惜拥有它的时光,直至你换上了其它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