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400F/X这一车型上市两年多,前期供不应求加价,到现在优惠提车,二手跳水。CBR400R千呼万唤上市之后爆冷。国产CB400系列车型各大知名都针对这一车型制作过评测、导购、横评类视频,详细参数在此不多做赘述。
我的CB400F是2021年第一批订车,原本应该2021年7月提车,因为南京疫情原因,2021年10月15日提车,选的是红色,提车价格3万7千元。截止2023年2月卖车,共骑行约2.3万公里,主要为城市道路,偶尔长途。
先说缺点:
一、原厂前减震过软
与ninja400前减震软不一样,ninja400前减震在压缩一段以后还是有些韧性的,只是减震前段比较软,减震越到底越有韧性,个人理解是为了日常骑行舒适性,毕竟过于运动的减震过路况稍差路面时会很颠。400F前减震给我的感觉就是软,平时软,重刹软,重刹能直接“哐”一下到底。400F前刹的效能是足够的,但由于其减震支撑性不足,会导致在重刹时车身姿态迅速改变,让人没有信心,我真怀疑这对前减震是从哪个农用车上直接拿过来的。400F/X/R减震一样,个人没试出来区别。
二、链条减配
原厂车链条品牌为DID,型号为非市售版,日常骑行需要频繁紧,2000公里调3次。之后换了DIDVX3,4000公里没有调链条。原厂车的链条甚至不如国产征和高端系列。
三、轮胎特供
400级别运动型街车搭配120 160宽度轮胎稍微有点离谱,为了外观牺牲动力操控?CB400家族按轮毂宽度最佳适配应为110 150宽度轮胎,装上宽120 160宽度轮胎,导致轮胎横截面形状发生变化,中间更平,两边更陡,压弯时候,倾倒角度小的时候车倾倒反映很慢,随倾倒角度加大倾倒速度会越来越快,给人感觉就是入弯太生硬车辆不愿意倾倒,弯中又过于灵活,需要人拉着。脚踏探针触地时,后轮边缘还剩大概3cm。后来换上110 150宽度轮胎以后,车辆灵活度明显提升,过弯倾倒自然很多。
另外,很多车友反映包括我自己,这套正新很容易扎胎,我的车在4000公里发现后胎扎了6个钉子,扎穿3个洞,放了一周慢跑气轮胎瘪了才发现。而且这套正新S3和市售版S3有区别,耐用性提升,抓地力瞎讲。后来我无论是换别得品牌120160原厂尺寸的轮胎还是110150宽度轮胎,通勤路段也是原来的,跑了1万3千多公里再没有扎胎。
四、排气/小链条异响
CB400F/X小概率会出现排气的异响,问题表现为在回油或者怠速时,排气会发出“叮叮叮”的声音,产生原因是排气前段三元催化脱焊,经常拧高转出现概率会大一点,早期车款可能会出现此问题,2022年生产的基本都没有这个问题了。记得在6000公里以内去质保,CB400F/X除发动机变速箱电喷系统质保只有6000公里或2年(大概是这样,用户手册上有说明),自费的话比较贵了,排气前段3000多。
同样也是早期车款,发动机小链条有概率会异响,表现为发动机运行时会有KTM或BWM般的机油炒螺丝的声音,大概率是发动机小链条涨紧器坏了,同样的可以去质保,也可以自行购买,原厂的100块不到,也可以使用进口CB500F/X/R的亦或者是无极的据说比原厂质量好点。
即便品质对比进口本田已经拉胯很多,但是整体品质依然能在同级别排上中上游。即使我一年半高强度使用下来,整车性能衰减很小,正常保养,加速刹车基本与新车无异,改掉几个缺点以后,甚至比新车还好骑。
整体感受:
外观老气,但是好骑。
配置拉胯,但是好骑。
体重不轻,但是好骑。
缺点都可以改,改完是辆好车。
整体来说,CB400家族对比国产同类车在车辆大件及调教上要强,虽然性能或改装潜力稍逊于雅马哈和川崎同样竞品,在价格和维修性上要优于进口竞品,产品定位就是刚刚好卡在,国产和进口之间。无论是打算买国产500CC级别还是进口300-400CC级别车辆的潜在用户,合资CB400家族是绕不开的考虑选项之一,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本田。但是随着国产越做越好,近期试驾的525 GK400 都有赶超之势,如果耐久性上没问题,本田会如何应对呢?
改装建议:
优先推荐项目:前减震、轮胎、链条
其次推荐项目:左手开关、护杠、大灯、中置挡泥板
不推荐项目:任何圆灯、手把加高、垃圾牛角、手把镜
关于本田后续的中排战略猜测
CBR400R学雅马哈搞赛道活动,但不是我说,400R的运动型跟R3忍4相差甚远,甚至比起春风SR系列都差很多。不如专注街跑适当提高配置,增加性价比,多出点版画,本田这个外观还是相当能打的。
对于本田来说,中排300和400平台是比较老旧的平台,300平台可以追溯到CBR300R,400平台在日本14年15年就已经停产。新750平台目前前景不明确,性能平台250rr 600rr在排挡严苛的条件下几近停产,500平台升级升级老骥伏枥,也不会把技术老旧的4缸平台在国内复活。500cc以下的平台没什么合适的平台可供下放到国内单开一条生产线的。
因此,本田后续可能会缓慢的把400平台的车进行升级,提升配置,降低售价走量,毕竟如果CB400系列对应使用场景升级减震,X减震往ADV方向调整再换个19的前轮,F和R往运动方面调教,售价再亲民一点,进口大贸整体降价的大环境下,中排没必要为了跟大贸产生差异化而故意降低配置,这样大贸也没人买中排也没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