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摩托古兹 V100 Mandello-史上首部配电子定风翼的摩托车

更新于2023-07-26

意大利Moto Guzzi主打复古摩托车市场,可是不久前推出以科技为卖点的V100 Mandello系列,她同时成为摩托车史上首部配置电子定风翼的车,因此一经亮相便成为市场焦点,今年6月,摩托古兹厂方招待亚太媒体,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八打算试驾。

电子定风翼成为了了Moto Guzzi V100 Mandello的焦点

Moto Guzzi V100 Mandello电子定风翼-功能跟MotoGP如出一辙

MotoGP厂队车辆使用的定风翼Winglet,作用是让车辆在加速时增加下压力,以免车头抬起,让轮胎发挥最大抓地力;而Moto Guzzi V100 Mandello的定风翼Flap,作用是扰走部份吹向骑士身上的强风,使驾驶时的使用感受更加舒适,功能跟跟MotoGP厂队的定风翼有区别。无论Winglet或Flap,都是来自于飞机上的专业术语,关于V100定风翼如何运作 请大家观看文章最后的视频。

V100 Mandello的干重212kg,湿重达到233kg,原裝坐高815mm,身高170左右的骑士骑上车辆后只有轻微垫脚。

V100车把上的1921数字,代表Moto Guzzi的成立年份

現在只有少数摩托车厂商有过百年历史,Moto Guzzi是其中一个;2021年,Moto Guzzi祝贺诞生100周年,只可惜这年正值疫情,所以厂方未能大肆庆祝。

 

提起Moto Guzzi,熟悉这个品牌的车迷都知道横置式V2 90度角引擎是Moto Guzzi的灵魂,如果你从车身后方欣賞Moto Guzzi的车,可以看见V2引擎的两个缸顶从车身两侧凸出來,视觉上相当特別。事实上,Moto Guzzi获得意大利Piaggio集团收收购后,如今主攻复古车市场,V7系列更成为Moto Guzzi的王牌复古系列,这个车系不单止有复古外型,橫置引擎仍然保留了左、右摆动的震荡,骑士在驾驶时可以感觉到激烈驾驶的原始味道,跟V7系列的复古形象相当匹配。

橫置V2引擎特点,两个引擎缸头位置伸出车身外。

Moto Guzzi王牌车系-V7 STONE(左)及V85 TT全地型车(右)

V100是一款追求扭力的公升级车辆,因此配置前120、后190轮胎。別以为V100配上如此宽大轮胎后,定必降低过弯转向表现,但事实上在崎岖的山路行驶,仍可让Adam轻松享受过弯时的灵活性

Moto Guzzi V100 Mandello是一款以科技见称的街车,既拥有NK车的精髓,又有长途旅行车的功能,上半身的包围具有挡风功能,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骑士无需弯腰低头躲避强风,長途驾驶更舒适。正如厂方所言,Moto Guzzi V100 Mandello是一款结合ROADSTER跟TOURER基因的街车,而ROADSTER是指运动型NK,具有灵活转向特性,但欠缺高速挡风舒适度;TOURER是指裝有边箱、尾箱的旅行车,具有挡风功能,适合高速公路长途行驶。

V100共有三個版本

Moto Guzzi V100 Mandello共有三个版本,分別是标准版(左)、顶级S版(中)及V100 Mandello Aviazione Navale(右);而V100 Mandello Aviazione Navale是意大利海军特別版,限量1913部,这个数据代表意大利海军成立年份。

1913代表意大利海军成立年份,也是V100 Mandello Aviazione Navale限量

限量1913部的V100 Mandello Aviazione Navale意大利海军纪念版。

标准版,全机械手动调节避震,全手动换挡

S版,该版本不但有电子避震,还有双向快排功能。

S版

那么S版跟标准版有什么分別?S版属于顶级版本,前后配备Ohlins Smart EC2.0电子避震,前叉直径为43mm(标准版41mm KYB前叉),回弹及下压调教均由电脑控制,标准版预载手动调节,以便骑士调节预载。S版電子避震的调校十分方便,骑士只要按下按钮,无须专业调校知识,都能够快捷地找到相对合适的吸震反应。此外,由于电子避震能够更广泛地照顾不同驾驶风格需要,以及可更广泛的应对变化多端的路面,因此S版更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S版配置快排,骑士无需扣压离合器便可升档及退档,在滑动离合协助下,退档的时候引擎刹车感(Engine Brake)相当轻微,降档更顺畅。S版还有Moto Guzzi MIA系統,骑士使用手机连接车辆后,可在S版的5寸彩色TFT屏幕上展示导航、来电及控制歌曲等等。

OHLINS半主动式电子避震,回弹及下压调校由电脑控制,手动预载可调。

Ohlins电子后避震提供电脑调校回弹及下压,设有預载旋钮调节。

黑色前叉是标准版,金色前叉是顶级S版

标准版

标准版配直径41mm KYB倒立前叉,全手动调节避震,只有预载及回弹调教;单筒KYB后避震也只有预载及回弹调校,提供预载旋钮。标准版没有电子快排。

S顶级版及标准版的共同配置

在摩托车上所谓的高科技,6轴IMU(惯性测量系统)已成为标准配置之一,作用是收集车身动能数据,为各项电子功能提供数据,电子油门也是高性能摩托车的基本裝置。S版及标准版均配置5寸TFT全彩液晶屏幕,全车均使用LED灯具,LED大灯具有转向补光功能,当骑士压弯转向时,大灯会为弯心补光,提高视野,在黑暗环境驾驶更安全。

 在行驶中,騎士只要按下按钮,便可以调节电动风挡的高度;调节至最低,基本上沒有挡风功能,调节至最高,地方效果提升至头盔风镜位置,弯道ABS、紧急刹车灯、定速巡航、4种马力模式、循迹系统、USB充电插头都是S版及标准版的共同配置。

电动风挡 最低位置

电动风挡 最高位置

5寸TFT彩色液晶仪表

V100提共四個馬力模式,分別是SPORT运动模式、ROAD公路模式、TOUR巡航模式、RAIN雨天模式

 

第一种-MGCM引擎控制(马力),1代表最大马力,油门加速反应敏捷;3代表最小马力,油门反应柔順,需要更大扭油角度才加速或起步。

 

第二种-MGCT循迹系統,共4段可用,可減少加速轮胎打滑危险;1介入最少,4介入最大。

 

第三种-MGCA,定风翼开关,例如RAIN雨天模式选择ON,着车后全程打开,选择OFF代表全程关闭。事实上,骑士可以调节定风翼的开启时速,由最少时速35公里至最高时速95公里。

 

第四种-MGCS电子避震设定(标准版沒有该功能),A1及A2各有二段可调,A1属于运动型,吸震反应偏硬,而A2属于舒适型,吸震反应相对柔软;另外还有手动调节模式,回弹及下压电子调节范围更广泛。

可设置电子定风翼打开时速

引擎方面:

橫置V2引擎是Moto Guzzi的里程碑,对比现存V7系列、V9及V85 TT的V2引擎,V100 Mandello采用全新设计的V2引擎,也是Moto Guzzi史上首部采用水冷散热的引擎,1042 cc排气量,最大马力115hp @ 8700rpm,最大扭力105Nm @ 6750rpm,引擎在3,500rpm便可输出82%扭矩

以一部1公升级别的摩托车来说,115hp的马力算不上很惊人,然而只需3,500rpm低转速,引擎便可以释放82%扭力,是典型扭力型的V2引擎。而注重扭力的好处,几乎在任何档位及任何转速范围,都可以做到强劲的加速力,所以骑士无需频繁换挡,在好多情況下,一個挡位可对付不断变化的交通环境。

Counter-rotating shaft(反方向轴)

如果曾经驾驶V7或V9的騎士都知道,横置V2引擎启动后,车身会有节奏的左、右摆动,这是V2引擎的活塞及连杆上下移动时造成的,是橫置V2引擎的特色之一。然而对于标志高性能的V100 Mandello来说,这种摆动会影响骑行的舒适感及低速出弯的攻弯性能,因此厂家在引擎加入名为Counter-rotating shaft(反方向轴),实际上是一個大齿轮,由曲轴带动。当曲轴跟反方向轴一起转动后,便能够抵消引擎左、右摆动带来的的震动。

 改车采用全新的反向轴水冷引擎,着车后引擎的震动大幅減少,加速的震动同样轻微,最重要是电子油门在任何情況下加速均十分流畅,好操控。毕竟引擎有1042cc,刚启动的热量相当厉害,堵车的热量同样很高。

Moto Guzzi的车一向配置大直径干式单离合器,结构及外型跟汽车使用的双离合器相近,V100 Mandello则采用摩托车最常用的小直径湿式多片双合器,配有滑动功能,可減少拖档被Engine Brake(引擎刹车感)造成的顿挫感,所以退档很顺畅,塞车时捏离合都很轻松。

 

官方说V100的耗油量4.7升可行驶100公里,像我们在市区堵车,高速公路经常大油门享受加速扭力,跑山等大油门加速等等,耗油量大概1升油可行驶16-19公里;毕竟这是一台公升级别大扭力车型,因此耗油量比较高。

刹车系列

Moto Guzzi V100 Mandello配置一对Brembo M4 4活塞卡鉗,该配置常见于各类型高性能街车上,配Brembo 18mm直推式上泵及320mm浮动碟;后面使用280mm单碟配2活塞卡钳,而这套制动的刹车效果相当出色。

钢管车架

轻巧的钢管车架收纳在包围內,只露出些许部件;单摇臂则连接在健硕的的传动外壳上。

单摇臂

V100 Mandello采用单摇臂,内藏传动轴,將引擎输出的马力传输到后轮。虽然轴传动的制造成本比皮带及链条传动更加高昂,且重量更高,但骑士只要定期更换尾牙油,基本上不需要其它维护,可以说用足一辈子,可靠性极高,因此常见于全地型及长途旅行车上。

车辆参数表

以上就是MOTO GUZZI V100的介绍 接下来为大家附上V100的实拍图跟骑行测评视频展示。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摩托范所有,转载请联系摩托范官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