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800(公路款)
拉力车,探险车。又称ADV。谈起拉力车,摩托圈里有一种说法,一种是水鸟,另一种是其他拉力车。本篇文章有感而发,仅个人观点与广大摩友交流。交流一下心得经验。本人作为轻度拉力爱好者,极少玩非铺装。简单谈谈个人体验。拉力人需要什么样的细节设计。
骑拉力车已经许久,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拉力车?它有何种优势?又有何种缺点?骑拉力的摩友们为何选择拉力车?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许?是种精神?或许?是种信仰?或许?想从骑行上找到某种答案?或许?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是拉力车大气的外观?亦或许这些心态全都有?摩友们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摩托车,一种便捷和富有冒险性的交通工具。有人靠摩托车讨生活,有人靠摩托车找寻人生的意义,有人靠摩托车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但车就是车。一件人造物。他真正的意义是为人服务!他的意义就是在路上驰骋。人无完人,车无完车。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通向何方,也不知道旅途何时终结。但只要有路的地方,人可以选择用任意方式去抵达。所行皆坦途,直至星辰大海。选择摩托车来充实自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旅途随手照
选车,买车和喜欢一个人一样。初见,初识。便一眼难忘。随着深入了解,内心也就越发欢喜…缘分这个东西,挡都挡不住。
最近真是骑了不少车。感触颇深。我来简单讲讲都骑了哪些车!春风的250街车。春风的650TRG。800mt。宝马的F750。ktm390。银钢的150。豪爵TR300,DL250。GSX250。川崎400,赛科龙的Rx1/Rx4/Rx6。凯越的400拉力。qj的赛600。闪350。贝纳利幼狮500,黄巡600。,502,702拉力。奔达灰石和金吉拉300。本田佛沙350,雅马哈xmax。宗申阿普利亚SRmax250,高金GK500,无级525仿赛和300DS。摩疆917,还有某650排量的巡航车,某个边三轮。记不得名字了。不知道各位摩友有何感想?我总感觉这些车都轻飘飘的。🌝🌝。有些甚至骑上去,我都有种无法操控的感觉。真是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啊。尤其是骑仿赛,真是憋得慌。又累又不舒服。顶着油箱真难受。尤其是赛6。你那油箱两边多出两个棱角。简直太难受了。坐姿真不如无级525舒服。巡航复古车还好一点。除了没风挡吹的慌。坐姿还是较舒适的。街车比仿赛好点。旅行车比拉力车好点。骑踏板就得小心那些坑坑洼洼。尤其是那种村级公路。乡村小野路。那是真给你磕底盘!一路颠簸。车壳到处响。桄榔桄榔的…毫无乐趣可言。
言归正传,骑ADV已经小一年了。小排,中排,大排ADV,在一些车型中已经尝试过了。唯一没尝试的,就是公升级ADV了。不过总的来说,ADV这种车型确实不是一种热门的选择。因为骑ADV选择ADV,本身就是一道槛。绝大多数摩友面对ADV的坐高和重量就要犯怵。即便其中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拆掉边箱。仍旧无法改变ADV车型,天生的高,大,重,宽。没有一个好技术,好体力。你真是骑着这东西市区通勤,转弯都费劲。上下班高峰期一堵车。明显不如其他车型有优势。只有一些小排的ADV和轻量化的ADV才能游刃有余。中大排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但我想,除了这些。ADV具有的品质也是其他车型远远不如的。既然选择了ADV,就肯定要有心理预期。这玩意的定位就是长途。市区不是不能骑。只是这车确实对驾驶员有硬要求。对比其他车型。除了长途的舒适性和通过性。其实ADV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唯一能说的,只有两个字“兼容”。铺装路,非铺装路。村级公路和一些非常规的路。只要宽度够,没有不能骑的。涉水深度也非常高。这东西当摩托艇开,本人也不是没体验过😂。挂三档脚丫子蹬护杠上骑。那积水深度加上一路乘风破浪,也是没谁了,跟开船一样。ADV强悍的负重能力和续航能力也是一流。低扭强劲!那真是飞坡上树!长途摩旅也不怎么感觉到发动机的热辐射。总得来说,目前主流ADV我个人认为有三种。公路拉力车,运动拉力车和越野拉力车。互有优劣。
豪爵铃木DL250(已更新至射灯版即将上市)
贝纳利502x(2022款)(已更新至2023款减配纪念版)
春风800mt(已更新至2023款增加电控配置)
豪爵铃木DL250,贝纳利502x,春风800mt。这就是经典的公路型拉力车。特点就是车身较重,重心低。视野和坐姿较为开阔,自然,放松(因其离地间隙高比小轿车视野还好,若坐姿前倾,可考虑增高手把)因考虑长途稳定性,负载能力,抗风性和兼具一部分非铺装能力。车身主要重量向前轮靠近。因实际摩旅途中,需要考虑风阻,破风能力,负载能力。龙头稳定性(通常感受就是龙头会较重,低速转弯不灵活,高速车把犹如焊死)重量靠前更利于给前轮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行驶中能有效利用风压提供足够的下压力,提供更稳定的高速行驶能力。通常这种车,较为专业的大厂会做风洞实验。包括设计,制造。从风挡,车头,油箱,外壳等正面迎风设计中,有效的设计进风,出风角度。包括考虑发动机,水箱散热。一体式,流线型,整流车罩,搭配风挡和车头角度,风板设计,分割气流,利用气流。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来为摩托车提供更优秀的行驶参数。大多数仿赛车型都有类似的设计和理念,仿赛车型高速行驶,驾驶员会选择趴在油箱上驾驶车辆。其设计的档杆,脚踏,刹车,都较为靠后。其骑行姿态就是减少风阻压力。与车融为一体。减少风阻。提供更好的加速能力。拉力车经典的鸟嘴,鸭嘴,扁嘴,尖嘴设计在行驶途中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破除风阻,分割风流。引导风流通过车身。此设计或许千篇一律,或许丑。但确实是务实的设计和考虑。车辆设计重心较低也有一部分该考虑,重心越低,行驶越稳。看顶级四轮跑车都是低趴车型。能提供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由此可见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公路拉力车配重靠前,即便负重行驶,也无法对整车平衡有很强的影响。摩友们应该经常能从各类渠道看到过行驶在路上的货车在上坡路段,被所载的货物重的压的翘起头来!这就是所谓配重平衡。拉力车前19后17的轮胎。可见一斑。细想一下,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前轮重,重量靠前。自然需要抗压能力更好的胎了。转向支柱也要够粗质量过硬,不然断龙头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光前后,摩托车也要考虑左右。两轮摩托车的动平衡和静平衡还有各种附加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货物,油料…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各厂商的功底!行车途中,车辆颠簸。也要更多的考虑车身强度,车架强度。尤其是后尾架,货架,边箱架,使用质量堪忧的材料,非常容易在颠簸,共振中断裂。旅途中,这些东西都要承重的!还要考虑是否和车身,车架能连成整体,保持稳固。脚踏也要使用刚性兼具韧性的材料,毕竟摩旅途中,为了通过非铺装路段,放松、降温,缓解疲劳,驾驶员有时会站起来骑车。鉴于国人的体制,这个脚踏起码要能承受至少160~200斤的重量。这也是摩旅途中需要上心的地方。细节决定成败。一辆好车,真的需要细细的打磨,充分的考虑。
赛科龙RX401(已更新至2023款)
赛科龙RX650(已更新至2023款)
川崎Versys650(已更新至2023款)
赛科龙RX401,RX650,川崎versys650。就是运动型拉力车的典型。运动型拉力车是拉力车中较为均衡的车型。整车设计其实更偏向旅行车,介于公路车和旅行车的中间选择。具有一定的玩乐属性。通常该类车型都会配置可关闭的ABS,多种骑行模式,提供T-box智能系统。给与车主更多选择,主打智能。以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普遍配置较高,上手容易。对新手也较为友好。不同于公路拉力车沉重的车身和硬核拉力车较高的坐高。运动拉力车给与了一部分摩友一个居中的选择。运动型拉力车相较于旅行车,具有旅行车同样的骑行舒适性,但是又有比旅行车更好的地形通过能力,也没有旅行车那庞大臃肿的车身。整车重量分配前后轮较为均衡,续航能力普遍出色。相对于想选择旅行车而又对通过性,续航有需求,旅行车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运动拉力也给了多一份选择。而且外观较为新颖运动,充满美感。符合大众审美。
骁650(已更新至2023款)
高金Storr500(即将上市)
凯越800x(更新至2023款)
骁650,高金Storr500,凯越800x。硬核越野拉力车的典型。通过能力堪比越野车,又具有越野车不具备的携带能力。特点是车重较为轻盈,重量分配靠中后,重心略高。方便翻山越岭,爬坡翘头。整车全部采用轻量化设计(我个人认为,极致的轻量化必定阉割车架刚性和韧性强度。对车辆本身用料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这种硬核拉力,大飞大跳是常有的事儿。若使用航空航天钛合金材料,其昂贵的价格也难以被大众接受。包括全身碳纤维外壳。重有重的好,轻有轻的风险。量力而行!有些事,必须讲究!不能将就!。安全最重要。在用料和质量方面,绝不能胡来!摩托车三大件,车架,发动机,电子电路系统,必须经久耐用,可靠务实!能经受严苛考验)。为提高车辆耐用性降低故障率,通常不会配置太多电控。减少故障率。也有高档车型配置全套专业辅助系统,呈两个极端。专为硬核非铺装爱好者所喜爱。因整车极致轻量化(ktm是轻量化这方面做的最极端的)所以外形干净利落,车身精悍,为非铺装而考虑实用性,舍弃很多花里胡哨,放弃了风噪和风流的保护,舍弃了宽大的车头,大多数做成经典“拉力头”保证驾驶员有更好的视野,免去臃肿的车头,避免意外。更加适合站立骑行。普遍标配高排气(保证涉水性),辐条轮,行程更长更专业的减震,前21后18的越野胎。坐高普遍较高。对骑士有极高的要求。通常轻量化的车身+高调教发动机。以实现强劲的动力体验。属于大马拉小车,操纵性非常灵活,动力非常暴躁。缺点就是高速稳定性和抗风能力,长途舒适性差。这种硬核拉力最好就是轻装上阵,或者上驮包。三箱不太适合这种车。这种专为通过复杂地形的车,也不是一般摩友会考虑的。有点太“专业”。不是什么人都天天拿车去豁泥巴。拿越野车豁泥巴不比拿拉力豁泥巴更专业?
参加漫展的莺莺燕燕
接下来聊聊车,和我个人的见解。如何设计一款拉力车的细节。毕竟我不是专业的人员。但是作为一名摩托佬,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毕竟车骑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再次重申,仅个人理解和观点。若有错误,欢迎摩友们指正。
车头下(内)护板。多数拉力车并未配置此装置。本人所骑贝纳利502x,便有该装置。个人理解,车头通常内置各类总成和车机。夹杂大量线路和灯光线路,或雷达,监测装备。为避免因天气情况,下雨,下雪,积水路段,潮湿天气。也避免行车途中,稍雨,稍水,飞沙走石影响内部车机原件和电子,电器线路。护板可以有效隔断这些外部冲击内部可能造成的影响。算是细节之一。毕竟拉力车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一台好的拉力车,更应该在出厂前,严格经受极端测试-高温,低温,雨雪,潮湿,高原,缺氧,长时间行驶,倒车,摔车,碰撞实验。不过现在多数摩托车已经不在配置打火棍了。其实这东西真不应该阉割。毕竟谁又能保证摩托车永远有电呢?在偏远地区,无信号,无搭电宝。谁来救你?放地库半年亏电,你先拆个座子?还有低温情况下,电瓶电压低等情况。打火棍就像行车记录仪一样。平时就是个摆设。用的时候救命。比起推车打火,搭电打火。还是打火棍更方便一点。或许它看着丑,但是真的实用…
侧面护板,坚固的大支和大脚边撑。发动机护板(副厂)和地盘装甲。
车身侧面护板。油箱下面是发动机的各种线束,座椅下是电瓶和各类接线。ADV么,出门旅行大风大雨常有的事,对线路和线束的保护也是一种细节。毕竟谁也不希望在途径涉水路段,或下雨的时候,从侧面涧起的水和座椅下流出的雨会弄湿电路,造成断路和燃烧。尤其是电瓶。绝对不能湿!线头更是要用绝缘材料包裹好。防止裸露,保护线束,并且最好固定。还要做好线路和线束标记。方便维护,拆卸和保养。全车线路都应遵循此原则。发动机护板可以防止日常使用刮花发动机外壳,避免飞沙走石的袭击和倒车保护。底盘装甲也是拉力车标配,防止底盘被磕碰,同样具有防止飞沙走石袭击的功能。也为发动机提供了额外的保护。最好覆盖面能和水箱护网连起来。还要考虑通风和散热。大脚边撑能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更大面积的支撑点。而坚固的大支,给与了拉力车在一些地形下,稳固的停车支点。尤其是松软路面,斜坡路面,边撑无法安全立车的情况下。立起大支,能给与车辆更安全稳固的停车方式。在大支立起的情况下,若非特别强大的外力。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稳固的。也是最安全的停车方式。据说边撑和大支是全车最坚固,质量最过硬,用料最实在的地方。毕竟就这几根棍。就要支撑几百斤的重量。质量不过硬能行么?很多摩友对立大支可能有误解。这东西只要掌握了技巧,就算是500斤。600斤的车都可以轻松立起。这是巧力。骑ADV,尤其是重型ADV,立大支,倒车,扶车,定车,转弯,挪车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要多学多问多骑多练。
车机
车机是获取车辆信息最关键的设备。驾驶员所需要的行车参数都需要从车机中获取。作为电子设备。应该被车壳或护罩保护,还要做到雨密或水密设计。并置于风挡之下且形成夹角。最好在配置一块遮阳板。毕竟有时候阳光刺眼,车机屏幕不太容易看清或过暗。与风挡形成夹角,也有利于分流雨水。车载充电口也应遵循此原则。接口不应直接对天,进行雨密或水密设计。接口和车把按键也要考虑背光设计!白天,夜间环境都应考虑。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大屏彩屏设计的的。机械+彩屏也不错。
线束保护
肉眼可见的线束保护,干净,利落。所有的线束均被扎束在一起。毫不拖沓杂乱无章。且被防水防磨材质保护。大厂细节更应如此。
赛科龙RX401尾部设计
贝纳利702。亏边箱设计。
无极900ds(即将上市)丧心病狂的边架和亏双箱设计。简直无语。由此可见其设计理念是多么不务实。
拉力车么,高位排气,保证通过性涉水性没问题。但是不一定需要亏损边箱的容积。这一点,赛科龙的RX401就设计的较为贴心。在保证高位排气的情况下,不损失边箱容积。三箱是拉力车的灵魂伴侣。后期的改装,选配。哪怕卖车。这套三箱都能拆下来继续用在其他车型上。亏一个箱子。很多车型都无法匹配。而且本身拉力车负载就要考虑配重。亏损的边箱容积让人不得不考虑所载货物,重量和体积的合理分配。而且也不美观。不亏边箱的高位排气设计。厂商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用心。
尾箱照明灯
这个东西单独拿来说!无意间发现的。夜间停车休息,从尾箱拿东西。在能见度低的路况下,这个灯真的很方便。我曾在一些车型上见到过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打开尾箱或边箱。无论是否车辆在启动中或者关闭中。只要打开箱盖。自动亮起危险警示双闪灯。关闭箱盖,灯光自动关闭。这个设计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细节。我还尝试寻找箱体和车身是否有电路连接。结果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电路,线路和车身连接。只有箱架和箱体连接。至今我仍旧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如何实现的?如何感应的?摩友们有知道的么?可否为我解惑?
加大后视镜和原厂护手
摩托车这个后视镜真是一言难尽。视野小,振动大,夜晚的后车眩光和阳光反射真是无语(春风650trg的后视镜好评!!!非常清晰!!重点讲一下,堪比小汽车!不错不错)。防震,防眩光,广角镜,大镜片有这么难搞嘛?我现在都养成习惯了,变道和转向都要回头看一眼。因为这个大多数摩托车的后视镜真的是…高速行驶震的看不清,夜晚行驶晃的看不清。视野还小,盲区大,死角多。而有些摩友在风挡上加装广角后视镜。白天确实效果很好。但是夜间的时候你就别想看清路!后视镜也是安驾里非常重要的装备。细节,真的很重要。一个后视镜都能看出设计理念和心思。建议摩友们实在不行就凑合用吧,但是一定要买个膜贴上。这震动和看不清能忍。眩光看不见,就没法忍了。这个护手,冬天能提供有限的风阻保护。摔车也能保护你的车把。刹车和离合。是非常实用的装备。不过这个东西最好是能设计的可以调整高低。毕竟每个摩友的身高,坐姿都不一样。还有可调的风挡。长途摩旅,风阻保护也是拉力车舒适性的指标之一。有些车型还配置风挡副翼和导流板,组合成一整块整面。配合车辆油箱和风洞设计。让旅途更加舒适。
各种加装
手把加热,座机加热是加分项。有了手把加热,摩友们在寒冷天气就不用戴着厚厚的手套,影响操控。座椅加热不仅能让骑士温暖身体,在旅途中保温。更是可以维持座椅下内部电瓶空间的温度。保障电瓶正常工作。这个就不得不讲,这个加热必须要多档可调。有的车就算配置了手把加热,实际使用中跟没有一样。很多摩友干脆直接不用了。自己买套looboo的手把加热。四档可调,热的非常快。质量也非常不错。原厂led全车灯组和原厂雾灯也是非常符合国情的细节。还有那个护杠。倒车保护车壳,发动机和形成夹角保护驾驶员的腿不被压住。护杠一定要全包围覆盖油箱的,匹配车辆外形设计。
赛科龙RX1s。前后护杠设计。细节满满,人性化设计。
前上护杠保护侧面油箱和车身。前下护杠保护发动机,脚踏,离合和刹车杆,同样形成夹角,保护驾驶员的腿和相关设备。咱不是没见过摔车的摩友,脚踏,档杆都干歪了,甚至断了。连凑合骑去维修都没办法。只能等待救援。而后护杠不仅可以保护尾部车身和零部件,略微护杠突出边箱宽度的设计,也可以在摔车时,保护那些价格不菲的边箱,实际上边箱也能提供类似的效果,提供硬支撑和倒车保护。经受侧面撞击时,类似坦克的外挂装甲,但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非直接撞击。有后护杠在正常倒车情况下保护这些昂贵的箱子,也是对驾驶员财产的一种贴心保护。人性化,细节化!彰显大厂胸怀,让人消费者倍感心安。有了口碑,还差销量?设计师求求你们造出来,倒车实验一下行不行?这杠有没有用?角度是否足够?还有后轮挡泥皮盾(挡泥瓦)。这个下雨甩泥,拉力车都有宽大的车身,车头。前面还算可以,后面可是玩命甩。一个挡泥瓦,后轮挡泥皮盾。让骑士免去灰头土脸。细节满满。还有双闪转向优先,日行灯,示廓灯,原厂的雾灯。可关闭的ABS,TCS。其实摩托上这俩东西已经够了。不需要太专业。电控太多反而容易出毛病。ABS和TCS标配可关闭。让新手更安全,老手有更多乐趣。还有倒挡,如果能上倒挡。尽量加一加。风挡无论电动手动,你得可调。这都是加分项。风挡的材质也要选择防爆的材质。要考虑风挡经受撞击之后仍旧保存完整性。还有风挡的加强支架(横梁)。也能在经受撞击之后,提供一部分支撑和缓冲。减少驾驶员上半身和头部保护。日常这块多出的横梁还能为后期加装行车记录仪或支架提供一部分空间。贴心和安全的设计。还有所谓的标配摄像头,你要么别加,这样还能降低点成本。要么就搞前后双摄像头的。别一个单前!顾前不顾腚?快排其实有没有无所谓。拉力车又不是竞速车。无钥匙启动有没有也无所谓。钥匙最可靠。加个胎压监测,车机互联也不难吧?大屏彩屏也不难吧?看看春风和赛科龙的车机。那屏幕又大又舒服。布雷博,kyb。直接上。滑动离合都加上。这不一辆好车不就出来了?做好焊接,漆水,雨密,背光设计。在打磨打磨。搞个中大排发动机。油耗调到4/6个。整个25~30油箱。弄个公升级车架,出厂前拉拉极速,看看高速稳定性。龙头摆不摆。还有高温,低温的测试。摔一摔,跳一跳。有问题就在出厂前给他解决掉。一台专为长途摩旅而设计的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考虑旅途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发现他,解决他,优化他!这才是设计一款拉力车的初衷。一台公路拉力车。油耗,续航也是重中之重。没个保底450公里续航。怎么敢叫公路拉力?造车,是要有文化和服务理念在里面的!咱不是没实力,而是不用心!你不用点心思,怎么和大贸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