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最终成果图
这车原配的轮胎有点滑,路上有不少那种很宽的红色的横杠减速带,像斑马线那种间距,但是每一条都比斑马线宽的那种减速带,一旦下雨,这个车走到上面只要车身有一点点倾角就能明显感觉到侧滑。甚至晴天地面干燥的时候压到白色标线都能感觉到车子突然侧滑甩一下。听说这也是大部分车子标配轮胎的通病。耐造耐用,但是比较硬,比较滑。
车子是前后ABS的,一直担心更换轮胎规格会导致ABS异常,本来准备找原厂规格的胎,结果没想到,根本就买不到原厂规格130/80-16的半热熔后胎,甚至连普通胎都买不到一样规格的后胎,太让人无语了。前轮90/90-18的倒是比较好买。
于是只好开始研究其他规格的,略微加大一点点,具体看我之前发的关于轮胎规格的帖子。
本来还在纠结价格问题,后来听到大神说,换套好点的胎,最多1000。但是随便摔次车,修车的钱都不止那么多。获得了这个无懈可击的理由(JieKou)以后,趁着国庆假期有时间,果断下单。
买的轮胎如下:
收到货以后,用车子驮着轮胎就出发了。运气好,在离家不远地方找到一家看起来比较靠谱的店(有扒胎机和动平衡机),之前问了几家,要么连扒胎机都没有光靠撬棒,要么说小排量摩托根本不需要做平衡。
问过的几家店情况如下:
店1: 换胎一条80,有扒胎机,没有动平衡,没有静平衡。
店2: 换胎一条50,没有扒胎机,没有动平衡,没有静平衡。
店3: 换胎按一小时80工时计,预计只需要半小时左右,有扒胎机,没有动平衡,静平衡一条50。
店4: 换胎一条40,没扒胎机,没有动平衡,没有静平衡。
店5: 有扒胎机,有动平衡,最后去的这家。
似乎换胎并没有什么行情价,感觉很随心所欲,估计跟附近有多少竞争的店,或者附近摩托多不多有关系。有些老店虽然看着破破烂烂的,不过老师傅手艺很好,店开了十多年了,可惜硬件设施不行。就看自己怎么取舍了。
驮着轮胎到店了,硬件设施看起来还比较专业。
扒胎机和动平衡机,我就是冲着这两玩意来的。
上架开整,我自己加装的大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然这个车的后胎拆起来还比较麻烦,要下边箱和保险杠,师傅愁眉苦脸的研究了一圈。聪明的同学肯定会说有起车架这种神器,但是维修升降台后轮位置有个可以拆掉的板子(拆后轮要用到),师傅试过用起车架也不好搞。后来师傅突然发现我有大撑,立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最后证实确实工作量大幅减少。
看看车载相机在车子被举高高以后拍摄的全景。
开始拆后轮,里面有很多橡胶缓冲块需要先拿出来。
用机器就是比撬棒扒胎给力,而且还不会伤到轮毂。
拿出新后胎,开始装。
上机做动平衡,偏心得一塌糊涂,需要加不少配重块。
加配重块直到这两个数据变成零。
后轮最后加了这么多配重。
开始拆前轮,比后轮简单很多。操作空间也够大。
拆下来的旧胎,不到5000公里,还很新,不过已经不值钱了,收旧胎的人按一条3块钱收的,直接扔店里了,懒得拖回去,没地方放。
开始做前轮动平衡,更加惨不忍睹了,比后轮情况还糟糕很多。
这是已经贴了配重块以后的情况。一开始完全是各种乱甩,看到这个突然我就对豪爵的品控产生了深深地怀疑。
另外就是刹车盘的偏心也很明显,怪不得前刹总是咣咣咣的轻微蹭盘,从新车开始磨合了近5000公里还是响,结果根源在这里,根本就不是磨合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很麻烦,需要用薄垫片一点一点的调平。豪爵可能是被神话了,感觉实际上似乎也没大家说的那么给力。
前轮配重贴成这个鬼样,另一侧也有不少。
有些人可能会说,就这种老头乐,根本跑不快,完全没必要做动平衡,甚至出厂的时候都没做(GZS150没有哪个车出厂时有配重块可以证明),但是平衡了不是更好么,反正也不多费多少事,换胎顺便就做了。尤其是看到上平衡机以后轮子各种花式乱甩的样子,我就更加觉得该做了。
前轮宽度从90更换成100以后,配合我之前换的加宽泥瓦,终于看起来不那么细了,协调多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全网都没找到100/90-18的半热熔胎,不然就完美了。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原厂轮胎规格和周长
标配的前后轮周长基本一致,只有15毫米差异。
基于这个前后轮周长基本一致的指导原则(主要是个人觉得这玩意跟双通道ABS的工作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无法证实),升级轮胎后,周长都加大了,但是只有10mm差异,基本算是完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