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休息,把車洗一洗。
這款車我10月份買的,到現在三個月,日常通勤,每天20公里,除了提車和首保騎得遠一些,90公里來回。下面說說使用感受。
總體來說這車很對我胃口,有些小毛病但可以接受。不知道是不是裝配不在一起的緣故,很多CT250的毛病在這輛車上沒有出現。但有些通病還是有的。
駕駛感受方面,操控一開始不太習慣,如同很多人說的,頭很重,但習慣了就好了。動力對我來說很好了,油門從未擰到底。相比小踏板,穩重得多。ABS、馬吉斯的輪胎都讓我對抓地力更有信心。起步猛擰油門的話震動很大,所以我平時都很平順地擰油門。中段加速還不錯,想超車的話能很快地過去。
加高了風擋,這個風擋一波三折。因為2023款CT300的保有量並不多,店家會先問你年份,說了2023款,對方就會發個2023款CT250的風擋給你,而且不給退貨。所以買風擋的時候要小心,別說是2023款,就說是老款的。
後視鏡我換了力刻318的後視鏡裝在前面。效果很不錯。車輛怠速震動控制得不太行,車把震得厲害,如果後視鏡不前移的話,後視鏡也會震得厲害。後視鏡前移,風擋連接後視鏡的部位的膠墊會吸收震動。所以怠速時後視鏡基本不抖。
裝了夏德48的尾箱,有點大了。而且不知是不是角度問題,尾箱蓋子那根拉線感覺太短了,開合角度不夠,蓋子不用手扶著會自己掉下來。
燈光表現,所有摩托車原廠燈光表現裡算第一梯隊,這一點有大佬測評過相信也沒多少人反駁,就不多說了。
下面說說儀表以及投屏導航的方法和使用感受。
升級過的儀錶盤,水是冬天的霜化了。
儀錶盤左邊屏幕是變色背光。有三種顏色。怠速到49km/h是藍色,50km/h∼99km/h是綠色,100km/h以上是紅色。不按轉速變化,按表顯時速變化。
中間儀表顯示氣溫、胎壓、水溫、油量
右邊的是TFT儀表,用來投屏導航,以及顯示來電、正在聽的歌曲。沒有其他功能。簡化了原來那個本地化沒做好的noodoe。關於noodoe,本地化基本沒做,用的是谷歌地圖,在這裡當然不能正常使用了。只能換壁紙了。所以就在2023款上出現了這塊屏幕,功能簡化了,但好歹是可以投屏導航了。
TFT儀表的上方有個孔,是光線感應。之前都在吐槽晚上儀表太亮,現在沒這個問題了,反而白天逆光的時候感覺不夠亮。
儀表功能切換開關撥到n
要使用投屏導航,首先要把儀表功能切換開關切換到n,這個n原本是noodoe那塊屏幕,現在就是這塊TFT。
切換到WiFi配對畫面
撥下開關就出現了配對畫面,要打開光陽之家掃二維碼。如果沒有光陽之家app,用瀏覽器裡的掃描二維碼,會跳到下載頁面,下載APP。
注意選擇正確的WiFi
打開APP後,找不著急,一定要切換WiFi信號,這是車上的行車記錄儀的WiFi信號,一定要連接這個WiFi
點擊連接
在app中選擇開始連接,然後點擊連接。
選擇使用移動網絡
之後彈窗讓你選擇網絡的時候選擇移動網絡,這一步也很重要。
連接好後,TFT屏幕顯示地圖。
連接完成後TFT屏幕就顯示地圖了,此時可以在app上選擇地點了。
在app上選擇地點並開始導航,TFT屏幕就會開始導航。左上是路標方向距離信息,右下是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手機不能熄屏,熄屏會斷聯。手機也不能距離車頭太遠,太遠也會斷聯。
我不想額外加裝一個手機支架,法規並不支持,雖然平時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誰都不能保證哪一天會被上綱上線。而且裝了手機支架,這塊屏幕就等於浪費了。
手機放口袋,可能會碰到屏幕,而且不舒服,手機放坐桶,雖然可以接坐桶裡的快充,但也有概率會斷聯。
最後我想到的方法是買個防雨的腿包,可以把手機、香煙等隨身物品放進這個小包裡,騎車的時候把包轉到大腿前,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就是這款腿包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光陽之家app的其他功能需要綁定後才能使用。綁定比較麻煩。要聯繫客服,客服如果說要更新識別碼,你還要騎車去一趟經銷商,如果不用更新那最好。我的是更新的,更新後光陽會把你個人手機號的信息和車輛信息綁定並且錄入後台系統。這樣就算綁定成功。
附上app主頁功能頁以及車輛說明書關於投屏導航的部分
我沒有聽歌的習慣,所以沒下載QQ音樂。
提到說明書,新車附贈了一本noodoe的說明書,這根本沒用,所以我把它留在經銷商了。這也側面反映了光陽的裝配有問題。
下面講講我遇到的問題
前剎車在下雨天淋雨時間長了就會有剎車異響,這個問題不大。本田非雙也有相同問題。
儀表中間的屏幕在剛買來淋了兩天雨後發現起霧,不過現在已經消失,問題不大。
下大雨過後,捏剎車出雙閃,鬆開剎車雙閃停止。這個問題和CT250類似,但表現不同,根據車友反饋CT250下雨後是一直在閃。
關於坐桶,以前看到有車友發帖子說坐桶的燈時亮時不亮,我也發現了,但後來知道燈的上方有光線感應器的,不亮的話摸一下就會亮了,這個也不算問題。
很大的感應器,車燈不亮的時候摸一下就亮了。
手把加熱只能應付1度以上的溫度戴手套能感覺到。零下5度左右感覺不到加熱了
排氣管內壁的隔熱膜脫落。這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人遇到,不算大問題吧,但看著挺尷尬的。買車的時候也沒注意看排氣管,排氣管是有些變形的。
汽車前拍的,變形的排氣管在買車的時候沒注意看
關於減震,就像大家說的一樣,燒火棍。我調到最軟,人站在上面都紋絲不動。我想換掉,還沒換,還在看哪個減震好一些。
後剎車太緊導致後輪不絲滑,這個是通病。
其他問題暫時沒有了。
再來說一說為什麼選擇這款車自己為什麼不選擇ST250。
無論是CT250還是ST250配置都不如現款CT300。
這款CT300的配置在同價位同排量同類型的車裡算是天花板了,除了沒有TCS以外。我養狗,所以必須是平踏板。而這輛車即將停產,當下找不到第二款平替了。內卷的大環境下,以後也不會有這樣的車,再加上降價促銷,打消了我繼續觀望的念頭,果斷下手。
CT250相比之下配置少了很多,而且根據反饋裝配有很多問題,比CT300的問題更多。並且2023款在當時價格比現款還貴,並且大燈都閹割了。
再說ST250,配置還不如CT250,也就多了個TCS,四氣門發動機在我看來根本不能算配置。相比兩氣門只能算平替,牛皮吹破天也只能算小升級。而其他地方尤其是看不見的地方,各種減配,說兩萬七買個發動機送車,一點也不為過。就衝前2後1的剎車我就不可能買這個垃圾,250的車配150的剎車。我承認發動機不錯,但除了發動機,ST250一無是處。
就寫這麼多吧,祝大家新年愉快。
換風擋之前拍的,這體型是一點也不輸邊上的車,雖然排量比別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