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并且在不断转型中。以下是对摩托车市场的综合分析(鄙人短见):
产销量变化:中国摩托车产销总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从2021年开始增速加快,显示出市场逐渐回温的趋势。然而,2022年的数据显示产销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市场需求波动、政策调整等,后疫情时代的市场不景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GDP从8到5是一个过程,短期内依然艰巨,不容乐观。
市场集中度: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CR3和CR5的占比在2021年仅略有增减,说明市场上的竞争较为分散。2023年1-10月中国燃油摩托车销售前十名企业(集团)为大长江、隆鑫、宗申、新大洲本田、洛阳北方、五羊-本田、广东大冶、重庆银翔、广州大运、轻骑铃木,分别销售157.86万辆、104.52万辆、70.44万辆、64.05万辆、55.65万辆、51.68万辆、48.25万辆、43.93万辆、40.89万辆和36.02万辆。(数据来源为前瞻数据)
出口情况:中国摩托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出口在2021年有显著增长,尤其是隆鑫集团和大长江集团的出口量占据了较大份额。
细分市场竞争:从不同类型的摩托车来看,除了大排量休闲类摩托车外,其他类型的产销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反映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市场细分的动态。
电动车影响:电动摩托车的市场份额逐渐提高,这对传统燃油摩托车构成了挑战。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和电动摩托车优势的显现,预计电动摩托车的产量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上游零部件:由于电动摩托车的兴起,传统摩托车发动机的需求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摩托车行业在技术革新和低碳政策推动下的结构调整。
中国摩托车市场正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包括产销量波动、市场集中度不高、出口增长、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电动摩托车的崛起以及对上游零部件需求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摩托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变革出现。
未来变化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摩托车可能会集成更多高科技元素,如智能互联功能、先进的安全系统等,以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例如:贝纳利552在软硬件配置上继续保持着高标准,如标配滑动离合、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等。同时,新款车型还配备了支持投屏导航和胎压监测的TFT仪表,以及电加热手把和座垫等实用功能,这些配置的增加无疑会提升骑行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摩托车性能、舒适度以及个性化的需求将推动相关车型进行升级和改进,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特定需求。随着新款车型的推出,摩托车的市场定位可能会更加明确。例如,Tornado 552R的正式上市,以其较为亲民的价格和改进的性能,可能会吸引更多对高性价比中排量街车感兴趣的消费者。
市场竞争:面对凯越、钱江等厂商的竞争,可能需要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来保持其市场份额。同时,竞争也可能促使价格趋于合理化,使消费者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高性能的摩托车。
价格趋势:考虑到市场竞争和成本控制因素,500排量左右的摩托车价格可能会呈现稳定或略有下降的趋势。然而,这也取决于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品牌定位等因素。
造型设计:在外形设计方面,新款车型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这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识别度的提升,或者尝试更多的设计风格,融入更多的时代特征,更符合大家的审美。
【概念设计】Dyson戴森竟然开始规划未来摩托车概念设计 -
未来变化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这些车型的发展方向和价格走势。同时围绕外观设计、动力性能、技术配置、市场定位、重量控制和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以期提供更好的产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