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禁摩令”?
禁摩令,通俗来说就是禁止或者限制摩托车上路的法律规定。近年来,即使高铁、飞机、大巴车等各种交通工具都在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但每到年关的时候,总能看到在回乡省亲的路上,一大批开摩托车的群众。甚至有些小地方的街头巷尾,仍旧存在“摩的”这种职业。
出门开摩托车,似乎是很多老百姓的生活写照。但殊不知,我国早在1985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实施“禁摩令”。像是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其实很难见得到轰隆隆的摩托声。目前,全国禁摩的城市已经超过200个,监察力度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中大型城市。
但其实,关于为何实施空前严格的禁摩令,还有存在其他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禁摩跟的八九十年代的“飞车党”有莫大的关联。广东地区的“飞车党”已经衍生成了社会上的特色的犯罪团伙。
他们驾驶着隆隆作响的摩托车,疾速地飞驰在街头巷尾,随时随地实施抢走路人的财物,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命案,正如广为人知的邓哲玉案一般。
另外,有新的观点认为,摩托车的“落势”给汽车行业的崛起带来了机遇。自从摩托车被严格禁止之后,国内市场急剧萎缩,这多出来的机会,让汽车制造赶上了新的浪头。
中国禁摩的意义何在?
1985年的“禁摩令”来得十分雷厉风行,据说是因为摩托车尾气排放大,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但其实,禁摩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其安全性。我国经过牛马拉车、人力马夫、脚蹬自行车等艰难阶段,摩托车的兴起,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并且,当时的摩托车造价不低,人们攒钱买摩托车就像现在买房一样慎重。拥有一辆崭新的摩托车甚至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随着摩托车厂商的大量生产,摩托车的价格相对降低,所前往购买的消费者也增加了。马路上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交通干线还是街边小巷,冷不丁地就会有几辆摩托车冲出来。
渐渐地,也就产生了交通安全的问题。就拿武汉举例,官方数据统计出自2012年至2014年期间,由摩托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总共为1315起,在这些案件中伤者占据大半,而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269人。
交警则表示,由摩托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是所有类型交通运输事故中比重较大的。
也就是说,摩托车一直有一个“顽疾”,那就是过于危险。如果把数据推至全国,那么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已经严重影响了老百姓安全生活。
另外,摩托车也有其他的劣势,比如说噪声大、废气排放标准低,对于中大型城市这种市容市貌,以及环保管控强度极大的地方来说,摩托车的大量存在会引发健康问题,以及环保问题。
由此看来,国家禁摩的意义是从综合方位来考量,主要是为了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命安全考虑。如果不是过早禁摩,也许经过几十年的变迁,由摩托车引发的伤案、命案会更多
。但尽管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禁摩,也有一小部分的城市不禁摩,比如西安和重庆。西安和重庆虽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但其不禁摩情有可原。
西安由于文物众多的原因,就连修地铁都困难重重,停滞许久。再不放宽交通管制,人们的出行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重庆犹如“山路十八弯”一般的地形,让交通问题一度成为发展阻碍,适当放宽也有利于出行。
另外,在一些村镇上,依旧能够看到摩托车活跃的身影。这主要是适应民情,以及现在的摩托车经过多轮更新完善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摩托车可以随意地在路上肆意穿梭,监管措施也是相当严格的。
为何200个以上的城市禁摩,却准许生产准许卖
你感到奇怪吗?中国明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国内却有多达200个城市禁摩。一面禁摩,一面又准许产销,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只要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就能够了然。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明显提高,工业水平也迎来了质的提升。1973年,一辆250cc的摩托车落地,标志着我国的摩托车工业走上了浪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摩托车制造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制造的出来的摩托车也越来越轻便、省油、时尚。
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渡重洋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树立了独属中国摩托车的标志。在这个强有力的工业制造基础上,即使后来国内面临大范围的禁摩,但国外市场还在,并且销路越来越大。
另外,虽然国内大规模禁摩了,但是人们的短途出行需求仍旧存在。在中大型城市,有多种多样新型的交通工具,路况也更为平坦安全。
然而,对于一些经济还不发达的小型城市、村镇等地,人们的交通条件往往没有那么好。有些地方从城郊到市中心的路程,其路途十分险阻,如果“一刀切”地禁摩,就会影响老百姓的正常出行。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国家放宽了禁摩的政策。允许特定地区使用摩托车出行。另外,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对摩托车的管理上,更为严谨细致,无论是驾照考核还是惩罚措施,各地都有明确的规定。
摩托车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摩托车自身的平衡性没那么稳妥,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也较高,否则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我国实行大规模的禁摩,但却适应民情地有所保留,让摩托车能够在安全管控之中,造福群众生活,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