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当地本田专卖店试驾XL750,这台车今天可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通过正好身边朋友有提车的,本人新鲜过一两天。
首先呢,先说一下这个车系的历史吧,这个transalp XL系列呢,一直是本田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车型,这个单词呢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意思就是为穿越阿尔卑斯山,并且XL这个代号呢,在历史上一直是V型双杠车型,一直作为非洲双杠的小弟啊,一直在前进的,也就是上面是非洲双杠,然后缩小版就是XL,那到了现在呢也不例外,你在这台车的身上呢能看到很多非洲双杠的影子,
XL750这台车呢,其实也就是本田呢加入了中排量硬派ADV的军备竞赛当中了,它的对手像是雅马哈的Tenere 700,铃木的800DE,在包括这个阿普利亚Tuareg 660,这些都是他的直接竞品,所以他们都有一个标准型的特点,就是硬派拉力的一个特性,前面21寸加上后18寸的轮毂,同时呢这个XL750跟雅马哈T700是一样的,它们都用的是一个内胎啊,这种内胎的轮毂呢好处就是成本较低,同时呢抗冲击性较强,哪怕把这个轮圈给他颠变形了,它的内胎照样能给你带回来,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怕扎胎,当然,这个后期我们通过更换轮毂去改变,
然后接下来就是这对前减震,这对前减震在我骑行的两天骑了一些非铺装,有几百公里吧,反正我的感觉啊对于我150斤的体重还是可以的的、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体重上了一百七八左右,这个减震呢可能就是比较感觉别扭一点,因为他是个死叉,不可调节的,这条减震支撑、韧性都还不错,我在走非铺装然后呢偶尔小跳两下的时候呢,跳是肯定会触底,如果你下压减震呢一般也很难去给它压到触底,虽然这个减震是个死叉,成本较低啊,但是我觉得其实也够用,这不是充值啊,因为这种大厂原厂出得减震确实挺好的,
然后我认为这台车的还有一个东西,比较好玩的,就是车架,这台车的车架呢在我眼里看来有点像那台老非洲双杠的车架,魔改版本,它为了减轻重量,所以它取消了双摇篮车架,它的下面两根呢是取消了,这种结构有点像欧洲厂商的做法,让发动机作为车架的一部分,让它一起来承受这个整个车的重量,骑了两天,本田这个车架调教的肯定是没得说,韧性、钢性其实都比较够,
很多网友心里面犯嘀咕,就是既然他取消了两根,会比非洲双杠要差,按照数据来说确实是的,但是我两天的骑行上,我也不会感觉到这台车那么大的区别,所以这幅车架呢我觉得是比较符合现在使用环境的一个车架,因为时代在进步,做旗舰车型还行,但是这种中排量走量的车型如果还是那种结构的话你成本也高,车重也增加,所以现在这套车架呢,我觉得对于百分之90的人来说其实够用了,因为买这台车的人我觉得不是完全玩越野的,
发动呢匹配的变速箱完全不是DCT,因为这台发动机呢270度曲轴,摆放角度呢是直立起来的,这种平台呢啊不同于NC750那个X~ADV那种倾斜向的、舒适的这种75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其实本田研发出来就是为了让你玩乐为主,不过发动机到了国内功率被下降了,因为符合3C跟排放的环保,这台车发动机的动力确实跟我想的不太一样,肉,但是日常超车加速还是完全够的,只不过少了一种持续的拉扯推背感,本田也是好像就是不爱给你那种极致的加速感啊,耐用,
恢复也很简单直接换一个ecu就可以,它的所有零件全一样的,这套原厂的只是为了符合国内的排放法律法规,这个车排气是硬伤,排气低位,也可能是这台车定位就是可以玩越野也可以玩个周末露营,所以这个车如果挂变箱,他们就不希望这样的设计,变成非洲双杠那样的还得躲一块的那种,它们就想挂个边厢两边一样大,所以这个排气为了躲边箱的,
这台车的电子配置呢也比较好玩,彩屏跟X ADV750是一样的,同时有五种驾驶模式,也比care多一些,主要啊这个车的牵引力控制和后轮ABS可以完全关闭,这样后轮在跑非铺装的时候他就可以踩死后刹,让它抱死甩起车尾,同时呢TC全关了以后油门拧到底,后轮可以完成一些滑胎的动作,还是保证了一些硬派拉力车的水准的。